張祎
一、基于深度學習目標,做好評價備課研究
(一)教學評價的暢想
基于深度學習的基本概念,小學英語教師在深度教學課堂中必將會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與創造性的高階任務,以任務來驅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高階學習行為及表現,使之能全力執行任務來達成深度學習的各項目標。學生對任務的執行過程便是其深度學習行為的運作過程,在這期間,學生所運作的主動學習意識、高階思維、語言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學習行為都決定了其最終取得的深度學習成果。因此,學生在這些行為方面所表現出的優良程度,便可作為衡量其深度學習效果的主要參照,而這些參照便是課堂教學評價圍繞的主要評價點。
(二)評價的備課研究
基于上述有關深度學習的教學評價暢想,教師在全力構建英語課堂評價體系時,首先要做的便是基于深度學習及評價需要,在課前做充分的評價備課工作,以求能通過備課先研究出有關學生深度學習的各項目標,而后則針對各項目標來確定教學評價所依據的各項準則,那么在后期課堂的評價體系建設中,教師便能結合教學評價的各項準則來設計各類高效評價活動與方法,這能使得深度教學目的與課堂評價的目標趨于高度一致,最終方可發揮評價效用來維系學生在課堂上的深度學習效果。
以六年級Module 10教學為例,本模塊Go straight on. 教學內容,在深度教學中,教師可提出情景劇表演的任務要求,讓學生執行此任務來完成深度學習歷練。這項任務極具挑戰性,學生在執行此任務時,會歷經一些復雜的學習探索過程,如參照課文內容規劃情景劇劇情,并嘗試構建有關本組“尋、引路”的地圖路線。此外,還需立足課時的重要知識進行不斷的建構研究,合力組建出情景劇臺詞;同時還包括人物角色的合理界定、劇情場景的切換等內容。這些極具復雜性的活動步驟都需要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研究才能順利完成。
基于這樣的深度學習活動,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活動的內容來明確學生所要達成的各項深度學習目標:
1. 活動目標:能夠深度研究本單元教學內容,以便對情景劇劇情進行合理規劃,其中需涉及地點建筑、方位與行路方式等方面的交際描述。
2. 能力目標:能對本課各類詞匯、句型及語法知識進行靈活使用,用于構建情景劇臺詞;同時人物在輸出臺詞時也需確保發音的精準度、專業度以及與劇情的貼切度。
3. 情感目標:通過情景劇感知本課英語知識及表達在生活中的交際功能與人文價值,從而養成樂于助人的良好品格。
基于這些深度學習目標,為了更好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效果,教師需要依照這些目標來界定課堂評價的具體準則:
1. 情景劇完成度:劇情是否健全(是否涵蓋了課文中所記錄的各種尋、引路交際內容);整體劇情走向是否順利(表演人員是否出現忘詞、笑場或者其他導致劇情磕絆的問題)兩方面評價要素。
2. 語言知識應用情況:臺詞表現(是否大范圍運用到了本課核心知識來組建語句);語言使用精準度(所組建的交際臺詞是否存在用法錯誤);口語輸出專業度(人物在輸出臺詞時是否存在言語不流暢、發音不精準等問題)等三方面評價要素。
3. 學生綜合表現力:情景劇研究投入度(學生在小組研究劇情或組建臺詞時的學習貢獻度);情景劇表現力(在情景劇表演中學生態度是否積極,且在輸出臺詞時情緒是否飽滿)等兩方面評價要素。
以這些具體的準則為教學評價所圍繞的主要評價點,在學生完成深度學習后予以全面且中肯的評定、評價以及學后建議。
二、基于深度學習反饋,落實多元評價方法
(一)評價單評價
首先,教師可以將在備課中界定好的課堂評價準則予以可視化呈現,在課前制作好有關評價準則的“評價單”,其中涉及“情景劇完成度”“語言知識應用情況”與“學生綜合表現力”這幾項條目,并根據條目內容設計相應分值。而后在課堂深度學習開展中,學生人手一份“評價單”,并以匿名方式選定小組中某成員(評價對象),后對之進行組內的客觀評價。每個成員可對評價對象在深度學習過程中的各項外顯行為(如語用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進行客觀評定,同時也可密切觀察其在深度學習中持有的情感態度,從而切實評定。這種以評價單據收集學習信息的方式是較為全面且客觀的。
(二)檢測類評價
基于評價單的評價方法非常適用于情景劇這類復雜性的深度學習活動,而對于其他類型的一些深度學習任務及行為,教師也可采取其他的評價方式進行有效評定。如檢測類評價,這類評價更關注的是學生在深度學習過程中的學術學習研究成果,運用此類評價方法搜集學習信息時,教師往往會以提問、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布置的方式要求學生完成學習檢測,可視化呈現學習效果,以供教師做以精準評價。
(三)檔案袋評價
為了以評價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效果,優化并維系其可持續化發展,教師還需引入檔案袋評價這一種評價方式,持續記錄學生的深度學習信息。在檔案袋評價中,學生個體或小組可將深度學習成果記錄在檔案中,如學生根據教師的深度教學要求完成的學習總結報告或一些優質的學習作品。
對于本文重點研究的這項情景劇活動,學生可制作有關活動的總結報告,在其中記錄情景劇劇情、角色分配、臺詞內容與其他的一些劇情感悟心得,將這樣的總結報告作為深度學習作品,收入檔案袋中。以此評價方法可對學生在某一階段中深度學習效果的起伏狀況進行實時記錄,讓學生能清晰觀察到自己的學習表現變化,以及能力進步與否,以此更為切實地促進學生的學后反思,并讓其做出針對性的學后改進。
三、基于深度學習改進,關注多元評價主體
(一)同伴互動評價
可先展開組內互評,由在深度學習中結為伙伴的學生,對彼此間的深度學習表現與能力運作狀況進行客觀評價。對此,在深度學習開展前,組內成員需以抽簽來選定評價的對象,而后在情景劇活動準備、表演以及后期的成果展示中,則需結合各項評價準則來對所選定對象進行客觀評判。
為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小學的英語知識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外研社新標準小學英語教材中多是一些簡單的對話,學生通過使用點讀筆可以輕松地完成自主學習,因此教師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模擬教材上的人物進行對話,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會與同學之間相互合作。小組交流完畢,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評價對方的語感、發音和句式的運用。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在評價時要注意公平客觀,不要因為與某位同學有過矛盾就錯誤評判,在對別人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要思考自己在這方面的表現。以六年級下冊Module 2 中第二單元What do you want to eat?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點讀筆認識一遍課本上牛奶、糖果、面包等食品的發音和對話使用的句式,然后讓每個學習小組設計一段表演,表演中要使用“Can I have some..., please?” “Sorry, you cant.” “Yes, you can.”的句式進行對話,表演結束后,讓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法可以讓教師對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情況有詳細了解,以便設計接下來的教學方案;同時教師也可以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
(二)學生自主評價
在經歷了組內互評之后,教師可嘗試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這期間,學生個體需深思回顧自己的深度學習歷程,更為精準地分析自身存在的各類問題。如在用課內知識組建臺詞語句時是否欠缺了對語法概念的考慮,導致了語用錯誤;而在口語交際時是否混淆了某些詞匯的發音,從而降低了口語表述專業效果等等。
這些都是學生需要深度反思與自我評判的,而最終的自主評價效果需要由學生在評價單上予以可視化呈現。以此方式,學生可從主觀層面對自身的深度學習過程以及最終的表現效果進行精準評定,并深入反思不足之處與改進方向。
(三)教師專業評價
在組內互評中生成的客觀評價單,與在學生自主評價中生成的主觀評價單,教師都應在后期進行積極的收集與深度的研究,作為開展最終專業評價的有力依據。利用這些主觀與客觀層面的評價單,教師能全面了解學生在深度學習中的各項表現,與此同時,教師也可結合自身的課堂巡視結果,對于學生的深度學習過程及成果來輸出專業的評價以及中肯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幫助學生更為精準地找尋不足之處,并獲得更為專業的指導來改進和提升。
例如,教師根據評價單中的具體準則對各組的深度學習過程及成果進行精準評定,從專業角度給予分值。而后也可以適當獎罰來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提高評價的激勵價值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此外,教師在評價單據中還需發掘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并予以專業性指導與糾正。如經研究發現許多小組在“口語輸出專業度”這一條目的分值普遍較低,那么教師便需重新整理本課疑難知識,然后以口型示范幫助學生糾正發音,同時積極梳理一些易混淆音標來彌補學生薄弱的語音基礎;還可給學生推薦一些能鞏固語音知識的學習軟件和平臺,讓其在課下主動彌補。以此評后建議的方式促進教學評價的性能發揮,確保深度學習取得較好的成果。
總而言之,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多元課堂評價體系,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可以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方面的改革,吸引學生的興趣,促進深度學習的達成;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多元化的評價使英語課堂更加有趣,更加符合自身的學習需求,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