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君
摘 要:新媒體蓬勃興起,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在此背景下,將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相結合,不僅有助于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營造生動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而且還可以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高校思政課;創新教學方法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創新的陣地、文化傳承的高地,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大使命,在推動新時代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教學工作日益受到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影響,一系列線上課程和借助新媒體技術開展的課程影響著高校的教育教學模式,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方法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對高校思政課教師來說,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是目前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新媒體發展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影響
新媒體主要以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等為依托,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技術服務。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在網民中,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使用率分別為97.5%、94.5%和90.5%。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改變了知識傳播的形態和方式,受智能手機普及和各種應用程序快速發展的影響,能夠實現信息的實時傳播與交流的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和短視頻平臺等逐漸成為高校學生之間運用最多的網絡交流方式。
新媒體發展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系統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肩負著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信仰的重任,最能彰顯我國大學的鮮亮底色。思政課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新媒體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對中華民族波瀾壯闊奮斗歷程的深刻認識中,自覺增強拼搏、擔當和奉獻意識,在投身民族復興偉業的進程中綻放青春的精彩、成就絢麗的人生。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的渠道在增加,受到外界各類信息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能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黨的文獻和會議中汲取新思想、新話語,為思政課教學提供“源頭活水”,還要具備較高的新媒體素養,深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使高校思政課教學接地氣、有底氣、顯朝氣,從而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與親和力。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的意義
首先,能夠將多種思政課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與拓展。目前,高校在建設思政課教學資源的過程中,仍將紙質教材作為最主要的載體,因為思政課的知識體系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然而,紙質教材的更新速度比較慢,知識內容的時效性較弱。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教材,導致思政課課堂教學內容單一,課堂上很難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與傳統模式下利用紙質教材進行知識傳授的形式相比,新媒體可以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實現知識傳授的動態化,有助于全面整合與拓展思政課教育資源,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借助于微信公眾號、學習類APP或線上學習平臺等,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在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中,實現新媒體與高校思政課資源的融合。
其次,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傳統的高校思政課教學主要以大班授課為主,受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師生、生生之間較難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且師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模式相對呆板。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將微信公眾號、學習類APP等應用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這不僅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創建學習交流平臺,也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思想和學術交流。新媒體平臺往往具有留言功能,能夠提升教師與學生互動溝通的及時性,方便教師快速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針對性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除此以外,利用微信公眾號或“學習強國”等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從而增強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參與感。
再次,能夠滿足學生更高質量的表達需求。傳統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和形式相對固定,更新相對緩慢,有關時事政治方面的內容不能及時補充,因此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借助新媒體技術實現資源的整合,及時將有關時事政治方面的內容補充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有效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時效性。同時,借助微信公眾號、微博、“學習強國”等平臺,高校可以實時進行時代精神的有效宣傳,在堅持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嚴肅性的基礎上,為其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最后,能夠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新媒體的發展讓網絡空間成為意識形態交鋒的主戰場與主陣地。面對新形勢,高校必須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牢牢把握網絡輿論主動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人格發展規律,通過各種方式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話語,如短視頻、情景劇、微黨課等,闡釋、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創新理論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錯誤思潮的鑒別能力,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的有效途徑
首先,加強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的師生互動。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技術優勢和特點,既要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又要積極進行互動和實踐,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政課學習中來。比如,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安排相關學習任務,利用網絡評價、網絡投票或網絡留言等功能,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高校思政課教師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舉辦線下交流活動,邀請先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學生分享經驗,再引導學生分享個人收獲。除此以外,思政課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活動,這樣既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使高校思政課教學接地氣、有活力。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開發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PP,在APP上設置自主學習和互動討論板塊,引導學生聚焦社會熱點問題和實踐展開討論,幫助他們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流與學習。同時,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該APP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切實增強高校思政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其次,構建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平臺。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對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情況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借助微信和思政教育類APP,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實現新媒體教學平臺的健全完善。教師可以將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新媒體教學平臺融合,突出思政課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實現教學信息化。此外,在新媒體教學平臺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自主研究或互動交流板塊,這樣有助于創新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最后,不斷加強對新媒體教學平臺的管理。目前,高校大都比較重視微信和學習類APP等新媒體教學平臺的應用與建設,但要想真正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成效,就必須加強對新媒體教學平臺的管理。一方面,高校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新媒體教學平臺進行精心設計和維護,加大人力和資金的投入,保障線上教學平臺的建設與運營;另一方面,高校應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課教學的個性化和針對性上下功夫,引導思政課教師與平臺運營人員多溝通,及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吸引更多學生利用新媒體教學平臺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曦艷.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創新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
[2]楊小岑.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守正與創新探究[J].才智,2020(5).
[3]閆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策略分析[J].品位·經典,2022(3).
[4]賈麗君.新媒體環境下思政創新教學研究[J].商情,2020(5).
[5]洪彩貝,汪先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用好新媒體陣地:以“學習強國”平臺為例[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21(3).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