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亞芬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就已經提出了,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個性特點,
運用一些他們能聽得懂、較為簡單的配圖小故事,并在教師細心指導下為學生講述英語小故事。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容易理解的配圖短文,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分角色表演小故事。為此,教師要在日常英語課程教學中,通過英語故事的講解,突出課堂內容的重難點,并強調故事情節發展的連貫性與生動性,給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英語故事,進一步把講故事、演故事充分融入小學英語課程中。將故事教學法引進小學英語教學中,以符合小學生發展的心理需求,滿足他們對英語故事的好奇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力推講英語故事這種講解方式,可以充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進一步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激發他們對英語故事的探究興趣,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改善以往的英語授課狀況,還可以使課堂氣氛得到活躍,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激發,最終促進他們英語學習技能的提升,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目的。
一、故事教學的意義以及教學形式
(一)意義
在小學英語課堂講解中,教師運用講英語故事的方法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并且對他們后續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及時采用有意義、有語境的素材進行講解,
方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運用。英語故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以及積極探索故事的好奇心,而且也能夠讓他們在每一次的閱讀與學習過程當中,深刻體會到英語學習帶來的快樂。此外,英語故事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料。針對我國小學生而言,要想使其英語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教師需要在講解的時候補充大量不同的語言素材,而故事就是其中之一[1]。
(二)教學形式
在小學英語故事講解中,總共有兩種故事教學形式:第一種是把英語故事的內容放到每一個單元首位,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本單元的內容。第二種是把英語故事放在各個單元結束的地方,將其當作是這一單元的鞏固與補充,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新舊知識點,以全面培養他們的英語閱讀水平,使其興趣得到進一步提高。比方說,教師引導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Food”這一課時,可以先將story time放到單元的開始部分。因為英語故事內容可以分成Panda 與 Dog逛超市這幾個部分,所以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兩個動物開啟故事會,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英語探究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邊講故事,邊教授學生本單元的重點單詞,最終使其學習更貼近實際,更具實用性。
二、英語故事教學對策
(一)設置故事懸念,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趣味的學習內容、生動的故事設計,都是激發他們英語學習的最佳元素,進一步使其強化英語學習內驅動力。小學英語故事立足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他們的實際生活。為此,教師需要設置英語故事懸念,更好地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
教師還可以根據英語故事的情節,設置懸念,將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使英語課堂更加生動,并充滿樂趣[2]。
比方說,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What is this”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在“Story time”這一板塊中,為他們講解一個“一只老鼠與一條蛇”的英語故事。首先,教師要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這個故事視頻。在學生聽到“Im hungry. Mmm... Here comes some tasty food. Now I can eat.”時,他們的想象力便會被激活,并知道這里講的是“This is a snake”。同時,學生會想到有一條十分饑餓的蛇,正在等食物的來臨,當它看到有“食物”向自己靠近的時候,心里便會很開心。這時,教師需要及時停下來,并為學生制造懸念,進一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相應的問題來引發他們進行思考。學生會想象蛇的美餐究竟是什么呢?于是他們便會帶著好奇心進入后續的英語故事。在故事的最后學生得知了蛇的美食原來是a rat。最后,教師還要為學生設置另一個故事懸念:老鼠會被蛇吃掉嗎?它是怎樣擺脫這種危險處境的呢?這些問題進一步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What is this?”“This is ...”,等等,讓學生深刻領悟英語故事大意,并掌握了更多的重點詞匯和短語。
(二)講解趣味故事,提升課堂成效
學生參與英語課堂積極性的高漲程度,是體現這一課堂教學質量的最佳保障,他們只有熱情地參與到英語課堂當中,才可以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進而使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針對此,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上,為學生講解趣味性的英語故事,為提升英語課堂成效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開展趣味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體驗到充滿活力與樂趣的趣味英語學習課堂,以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3]。
趣味性教學方法是對陳舊教學形式的一種創新,能夠最大限度地優化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熱情,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可以運用一些趣味元素,以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進而使學生在有趣的英語學習中不斷提升技能。例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解“How are you”的內容時,則可以借助“Story time”的故事作為劇本基礎,及時開展趣味性故事講解。首先,教師要及時指引學生進行趣味性學習,并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力,讓每一個趣味英語故事學習環節都充滿學生的思想。
為此,教師在開展英語故事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詳細地閱讀教材內容,緊抓英語故事的核心思想,進一步明確規劃。在進行“how are you?”一課中,教師能夠以教材主題“how are you”“Im fine...”為立足點進行規劃,進而使趣味教學在有序的過程中順利展開,以幫助學生掌握和記憶重難點知識。其次,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編織貼合實際的趣味英語故事,讓他們重點聯系關鍵的句型和短語。故事編制作為教師規劃工作的基礎,一定要讓自己的思想得以明確的體現。英語故事的編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能夠讓教師順利地提升教學成效。針對此,教師在進行故事編制的過程當中,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課堂講解的節奏起伏,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中勞逸結合的快感,教師不但要強化學生對重點句型的理解和掌握,還要讓他們實現句型聯系。最后,教師通過為學生講解生動、有趣的英語故事,以達到深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學生在本節課程結束之后,他們會學習到很多英語知識,最終使其英語學習技能得到全面的進步。
(三)編寫英語故事,鞏固學生所學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這一方面,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學得快、忘得快。怎樣有效鞏固已學習的英語知識點,進而使其牢固,這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問題。教師編寫英語故事或讓學生編寫故事,可以幫助他們鞏固學習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故事的講解形式,為學生呈現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讓他們采用學到的英語知識以及語言編寫英語故事。編寫故事,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檢測學習成果的平臺,而且可以方便教師對學生實際學習狀況進行監督與管理,最終強化他們的學習記憶,優化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
成效[4]。
比如,教師講解“What color is it”的內容時,指引學生進行思考:“關于染色,你最喜歡哪種?”并設計幾個填空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補充,接著再讓他們按照文本內容編寫故事。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編寫英語故事使用的詞匯與句型,都是之前學習過的英語知識點,從而不斷強化他們對本節課重點內容的記憶和掌握,以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為學生講解英語故事,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英語內容的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不斷提升英語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雙珍.小學英語教學中故事教學法新探:以The Kings New Clothes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8):240.
[2]成舒.故事引導,快樂閱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例談[J]. 成才之路,2014(33):55.
[3]楊嫚.談講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人間,2016,210(15):99.
[4]劉暢.淺談講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女報(時尚版),2019(9):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英語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49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