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麗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是教育部門提出的要求,因為在時代的發展下信息技術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方向,且為各行各業帶來了較大便利。而教育行業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的支柱行業,自然需要做到順勢所趨。就高中化學教學而言,其屬于理科,而理科最大的特點為抽象難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各種發呆、走神的現象,顯然這對教學實效性提高是不利的。而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于:化抽象為形象,化困難為簡單,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妨將信息技術運用起來。本文從應用優勢、應用策略兩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化學教學。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
信息技術自出現以來,便受到了各行各業的喜愛,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為:其可對各行各業起到積極影響。就高中化學教學而言,其應用優勢如下:
1. 信息存儲量巨大
信息技術依托于互聯網,而互聯網中蘊含著較多知識,所以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可使人們快速獲取信息。就高中化學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資源的搜集,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互聯網中的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可以為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奠定良好基礎。
2. 不受時空限制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只可以通過教師獲取知識、學習知識,只能在教學活動或課后與教師進行互動。但學生在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的上下班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出現了一下課學生就找不到教師的情況,導致學生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答,這些問題如山一般堆積在一起,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直接影響。而信息技術依托于互聯網,而互聯網的優勢在于: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只要有計算機、手機、有網絡便可實現雙方互動。也就是說,通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師生互動增強,可以使學生及時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效率、質量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3. 呈現形式多樣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只可通過口述加板書的方式進行信息呈現和知識教授,這樣的形式較為單一、枯燥,且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著較高要求,所以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常會出現無法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情況。但信息技術的應用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具體而言,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結合的特點,而且在信息技術的普及下,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應勢而生,所以使教學活動、教學形式呈現多樣化特點。而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使知識直觀地呈現于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內化知識。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環節應當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古人常言:“好的開頭意味著事情成功了一半。”而教學活動的開頭恰好是課堂導入環節。且在實踐中發現,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使課堂導入具有獨特性,可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來,為教學活動的效率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需要將課堂導入重視起來,并借助信息技術增添課堂導入的生機與活力,為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通過調查發現,好的課堂導入通常具有趣味性、簡潔性特征。趣味性課堂導入簡單來說就是課堂導入可以戳中學生的點,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簡單來說就是課堂導入需控制好時間,因為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如果花費太多時間在課堂導入環節,將會使課堂教學的時間被壓縮,導致教學質量與理想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在教學“硅——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將信息技術利用起來進行課堂導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中,從而為接下來的環節開展奠定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展示利用硅制作的產品的圖片、視頻。之所以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呈現,是因為其可帶給學生視覺沖擊,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所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在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這些產品中皆蘊含著一種材料——硅,你知道這種材料的特點是什么嗎?顯然,未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學生是回答不出來的,但是可以將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知識進行探究。也就是說,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可以瞬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倘若教師再配以問題,將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從而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增強。
2. 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創設
上述提到了高中化學隸屬于理科,而理科的特點為:抽象、難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將情境創設法利用起來,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創設。這樣一來,原本對于學生而言是“天書”的知識便可直接呈現于學生面前,便可使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消化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教學“微觀世界”的相關知識時,這部分知識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在高考中占有較大分值。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采用口述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而學生的想象力有限,無法將相關知識的具體形態構建出來,為了應付考試,學生采用了背誦這一老方法。但是這種方式是沒有了解的背誦,看似學生了解了知識,但是一做題就不會。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信息技術具有放大、縮小的功能,而且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可以為教學情境的創設奠定基礎。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利用起來,進行情境創設。開展相關知識的教授前,教師可對相關知識進行搜集。搜集完后,教師可通過制作PPT課件、視頻等方式將知識直觀呈現于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以共價鍵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相關軟件,將氮氣分子中氮氮三鍵的形成進行展示,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微觀知識。由于視頻具有圖、文、聲結合的特點,所以學生可以快速了解書本上的文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視頻的播放可為教學情境的創設奠定基礎,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探究,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也就是說,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可以進行情境創設,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3. 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教學
與物理學科類似,化學教學也分為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兩部分。但實驗是具有危險性的,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與義務為學生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在實驗中受到傷害,教師想到了兩種方法:一是不開展實驗教學,純理論教授,二是進行演示實驗。而這兩種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所以無法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解決相關問題,使實驗教學順利開展。所以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利用起來,進行實驗教學。
例如在進行與氮氣、濃硫酸有關的實驗時,教師便可利用互聯網進行視頻搜集,將視頻直觀呈現于學生面前。而視頻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所以學生可以切實看到每一個步驟、實驗現象,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視頻具有較多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暫停、重放、慢放、快進等,如果將這些功能利用起來,可以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重難點知識。教師還可以借助軟件平臺邀請學生進行虛擬實驗,在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為學生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也就是說,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實驗教學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保障,可以使學生通過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4. 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檢測
“光教不練假把式。”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教授,還需采用有效手段進行課堂檢測。而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考慮到教學時間,只能對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無法使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增強。而信息技術為課堂檢測帶來新的可能,所以教師不妨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檢測。
課前,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檢測題發送到社交平臺。到了課堂檢測時間時,教師可讓學生打開檢測題,并留出一定時間讓其思考、回答。在學生解答完后,需點擊提交,相關系統可直接得出分數。而教師可以登錄后臺,根據數據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學生普遍存在疑惑的問題進行教學,使學生的知識缺陷得到彌補。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成為了主體,并對相關知識進行了探究,教師也了解了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就是說,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檢測,有助于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助于教師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5. 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內容拓展
上述提到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在于信息儲存量大,所以通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
例如,在教學“鋁金屬材料”時,教師便可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資源的搜集。考慮到學生對長篇大論的內容不感興趣,而微課視頻具有短小精悍、圖文結合的特點,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進行內容拓展。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呈現與學生生活有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寬,并在潛移默化中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如此,便可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確保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所收獲。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推動教學改革,化抽象為形象、化難懂為簡單。同時,信息技術的形象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想要使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出最大效用,就需對化學學科的特點進行了解,就需針對化學內容的獨特性設計教學活動。此外,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時,需遵循全程貫穿的原則,使每個教學環節中都有信息技術的蹤影,使其在不同環節中發光、發亮。如此,才可使教學活動具有生機與活力,才可降低教學難度,突破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構建完善、科學的知識體系,才可對學生的相關能力進行培養,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