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潔紅
隨著統編教材的全面推廣,正如溫儒敏先生強調的“重視語文核心素養重建語文知識體系。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光是教課文讀課文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在“海量閱讀”基礎上的“整合閱讀教學”應運而生。學生基于主題,圍繞不同文本的有機整合,在教師的有效指引下,進行系統、整體的比較閱讀、感悟體會,并積極構建知識與能力的教學過程。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以“作家筆下的動物”為主題,編排了老舍的《貓》《母雞》和豐子愷的《白鵝》三篇作品。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體會不同作家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本單元如果還是基于單篇教學,學生不容易體會作家多樣的表達方法,而把文章進行主題比較閱讀,通過整合、對比、鑒賞,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有效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課前整合預習,明確單元目標
1.課前預習。“單元整合閱讀”把預習放在首要環節,便于學生明確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思路,為本單元的學習積極做準備。在教學本單元時,為了更好地指引學生預習,我設計了單元預習單,內容包括:初見課題質疑→第一遍速讀課文(圈出生字詞,不會讀的查字典)→第二遍朗讀課文(摘抄喜歡的詞語或句子)→第三遍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五個有梯度的預習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來確定預習的內容,照顧各個層面的學生,可以培養學生單元整體感知能力,幫助教師了解學情,為進一步學習指導鋪墊。
2.檢測反饋。為了落實預習目標,課堂上對預習進行檢測,我讓學生通過朗讀,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先由四人小組的小組長領著組員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可采用多種方式:齊讀、輪讀、找重點段讀等,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接著,師生共同討論出需要讀的重點段,每段找小組代表讀,老師隨時點撥讀法,指導朗讀。此環節有助于教師檢測學生預習情況,為本單元整合教學奠定基礎。
二、課中整合文本,落實比較閱讀
1.圍繞主題,有機整合。本單元三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貓》《母雞》《白鵝》各具特色,在作家靈動的筆下,動物的特點躍然紙上。為了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結合每篇文章的教學重難點,我為每篇文章精選拓展篇目,課堂中進行整合閱讀教學。如《貓》一文,老舍先生從“古怪”出發,通過具體事例描寫了貓老實、貪玩、盡職的特點,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課堂上拓展閱讀馮驥才的《貓婆(節選)》,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貓婆有什么特點?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表現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以例學法,舉一反三。而《母雞》一文,老舍先生則以情感變化為線索,描寫了自己對母雞由“討厭”到“不敢再討厭”的態度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教學中整合閱讀老舍先生的《小動物們(節選)》,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自己對鴿子的喜愛之情的?學生通過閱讀不難發現,作者運用對比描寫鴿子的外形特點,對鴿子的喜愛之情也從人物語言中自然流露。學生通過遷移拓展,進一步學習運用了對比的表達方法。《白鵝》一文描繪了一只高傲的白鵝,表達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欣賞之情。可以整合法國作家布封的《獅子(節選)》一起教學,引導學生圈畫描寫獅子“高貴”的詞語,體會作者通過具體事例,運用對比把獅子的“高貴”寫得詳細具體。總之,圍繞主題,課堂中通過整合閱讀教學(《貓》+《貓婆(節選)》、《母雞》+《小動物們(節選)》、《白鵝》+《獅子(節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通過拓展閱讀,給課堂增容,把本課學到的知識點進行拓展運用,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實現一課一得,提升閱讀和理解能力。
2.比較閱讀,學習表達。(1)比較同一作家筆下不同動物。《貓》和《母雞》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安排在同一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閱讀后,通過分組討論,比較兩篇文章在表達上的異同,感受作家的各具特色的表達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從兩篇課文的文章結構、語言特點、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比較,發現兩篇文章相同之處都是采用總分結構,運用北京口語,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和贊美。(2)比較不同名家筆下同一動物。本單元教材中課后練習、學習鏈接、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都巧妙地滲透了對表達方法的指導。《貓》一文鏈接了夏丏尊和周而復寫的《貓》片段;《白鵝》一課鏈接了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這樣的安排可以很好地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的要求。
3.遷移運用,積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整合閱讀教學旨在把本單元學到的知識點進行拓展運用,學習借鑒作者的表達方法,提升閱讀和寫作水平。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貓》一文課后“小練筆”節選課文第一部分,用“說……吧……的確……可是……”寫出了貓看起來相互矛盾的古怪性格——既老實又貪玩。我在引導學生在把握貓的特點的同時,使讀寫結合起來。先讓學生回憶自己喜歡的某種小動物或某個人,有沒有類似這樣前后矛盾的性格特點,嘗試將這一特點提煉概括出來,比如小狗既乖巧又調皮,爸爸既嚴厲又慈祥,然后再通過具體事例描述,照樣子寫一寫,表達喜愛之情。
三、課后整合資源,開放拓展延伸
1.推薦閱讀。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動物的文章,每一課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與“動物”相關的課外讀物,讓他們進行課后拓展閱讀。如《劉家貓園》《田園里的小蜜蜂》《鞏乃斯的馬》《一只驚天動地的蟲子》,要求學生能快速閱讀,了解動物特點,并與教材文章進行對比,作者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情感的。
2.讀書分享。教師在推薦閱讀的同時,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摘錄重要語句,寫出自己的讀書感悟,把讀書和生活結合起來。課堂上讓學生交流分享閱讀收獲,展示閱讀成果,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活動與表演相結合,在自由、輕松地氛圍中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盼望著讀,自覺去讀,甚至于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接觸大量的書籍,使閱讀面越拓越寬,使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