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有效性;新課程標準;課堂效率;課堂目標
一節優質歷史課堂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的結果,既有教師授課水平和授課方式的因素,又有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因素,也和課堂整體的設計等因素息息相關,再加上歷史學科本身所固有的特點,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從各個方面整合教育資源,在各個環節嚴把教學質量關,切實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
(一)教師的授課能力
一堂歷史課精彩不精彩,能否達成既定目標,關鍵在教師。在現代教學理念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發揮不出來,很難想象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有效發揮。這就要求教師在歷史課堂中,要用生動的語言,精彩的講述,淵博的知識,新穎科學的課堂設計去打動學生,去吸引學生,才能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如果教師的課堂語言枯燥乏味,課堂講授照本宣科、了然無趣,這堂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就可想而知了。大家所熟知的知名中學歷史教師袁騰飛和石國鵬,就是以其淵博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語言,深受學生們喜愛。
(二)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教師課堂講述的再精彩,如果沒有學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沒有對學生帶來啟發和收獲,那么這節課就是失敗的。受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所限,學生的課堂效率有很大差異,優秀的學生可以做到整堂課思維都在高速運轉,對老師的講授內容能做到最大化的吸收,并且能舉一反三,靈活掌握。反之,對基礎薄弱、理解力差、學習習慣差、課堂效率低的學生來說,這堂課的課堂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課堂效率對課堂有效性的達成至關重要。
(三)科學的教學設計
教師的課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課堂結構是否科學,課堂流暢度是否順暢,關系著這堂課的授課質量。因此,教師要在課堂設計上下足功夫,在課前準備、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課堂生成性問題的應對、多媒體的合理創新使用等部分做好科學的準備、設計和預案,這樣才能有條不紊的完成既定教學目標。
(一)提高教師的授課能力和授課水平
作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要在平時做到博覽群書,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學生準備一杯水的知識,自己要準備一桶水的知識,這樣才能做到給學生深入淺出的講好歷史知識。除此之外,教師要掌握豐富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準確把握學生的特點和階段性心理狀況,適時做到分層教學、降低教學重心,這樣才能講授的更有針對性。教師還要在平時多聽課、多磨課,備課組加強研討,吸取其他教師的授課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反復的切磋琢磨,自己的授課水平一定會得到迅猛提高。
(二)想盡一切方法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課堂理解能力和聽課效率
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準確把握課堂重點和難點,深入研究歷史新課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側重點的講解歷史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清晰地知識網絡結構;其次,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準確把握學情,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安排不同難度的任務,做到有梯度有層次,這樣的教學,學生才可以達到收獲最大化。
(三)上課之前一定要做到充分備課
不但要做到充分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充分設計好課堂流程,要做到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的開展教學。從導入開始,就要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個課堂飽滿充實,緊張有序,結合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的使用,創造引人入勝的教學過程,結尾升華本課主旨,而且還要重視課堂中出現的各種生成性問題,充分做好預案,隨機應變,充分保障課堂秩序,使教育教學順利進行。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千萬不要滿堂灌,學生被動聽講,否則,課堂效率肯定會大打折扣。作為歷史課堂,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環節,比如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研討、小記者采訪等多種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從而增強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興趣,讓學生愛上歷史。
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相信是每一位負責任的老師終其整個教學生涯所孜孜以求的目標,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斷探索、在理論和實踐中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就一定能不斷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成就。
參考文獻:
[1]李玉梅.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218-219.
[2]鄧興峰.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探究[J].天津教育,2021(21):121-122.
[3].張西嶺.試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22(18):133-135.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第三中學 史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