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巧
近年來,各中小學校的青年教師比例逐年增加,有的學校青年教師比例已是學校教師總數的50%或以上。新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學校的形象和教學質量。結合這些年培養新教師的經歷,下面談談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做法和應注意的問題。
一、起——摸底細,定藍圖
新教師入職伊始,我們先和他們進行一對一、面對面、春風拂面般的談心。談話內容大致分為兩部分:職業道德站位、職業生涯規劃。
首當其沖的是富有校本鮮明特點的思想教育洗禮(職業道德),結合學校“和”的辦學理念和“樂教善教”的教風特點,要求教師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甘為學生服務,不斷修煉與領導、同事、家長的溝通能力和技巧。勉勵青年教師要勤于鍛煉,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性格開朗,有百折不撓、屢敗屢勝的強大內心;具有奉獻精神,恪守職業操守,擔當社會責任,均衡家庭照顧。
其次是職業生涯規劃。摸底了解新教師是否有堅持到底做教師的志向,如果是肯定的話,那么近期的目標是什么?五年、八年、十年的目標是什么?準備走專業發展名師之路,或當一名出色的班主任,還是當行政校長?人各有志,只要不偏離航線,學校都支持。最后,向老師們提出要求:無論將來走哪一條道路,三年內都要立足課堂,上好每一節課,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這是立身之本。五年后要初顯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是立命之魂。
二、承——引下水,學本領
打好思想底色,規劃好職業愿景后,就開始學本事了。
1.跟隨科組長的腳步,學習教學常規做法。備課、上課、課后反思、作業批改、測試與評價等,科組長都手把手教導,嚴格要求。
2.樹立近距離的榜樣。我們每年都從上一屆的新老師中分別選取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最出色的兩位教師介紹心路歷程和做法,來自一線的同齡教師接地氣的宣講,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比行政管理者舉辦的講座和要求更深入人心。
3.以老帶新,師徒結對。我們選取能力最強的行政、科組長、學科骨干老師當幫帶師傅,每個師傅幫帶一個或幾個新教師,負責教學常規、班級工作、理論提升、賽課指導等,全面提升新教師的業務素養和工作能力,使他們迅速融入工作。
三、轉——壓擔子,展技能
通過兩年扎實的培養和工作實踐,新教師進入第三年,對教育教學已從懵懂朦朧的狀態逐漸明晰。他們也明白,教育工作者不是在想方設法育人,就是在想方設法提高育人技能的路上。因此提高教育教學技能永無止境,青年教師要在自己的專業學科領域里,不斷打造自己的“教學工具箱”,如朗讀、簡筆畫、思維導圖、學習任務單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要求教師鍛造自己的“教學工具箱”,我們還很有意識地激發每一位教師的潛能,發展他們的“輔業”,如書法、簡筆畫、閱讀、舞蹈、合唱、語言、棋類、吟誦、閱讀等,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底氣十足。
四、合——扶上馬,融發展
到了第五年,教師們開始趨于成熟,此刻應給予他們大展拳腳的機會。
學習共同體是實現教師專業提升的平臺,能夠將教師個人單打獨斗的局面,轉化為整個教師團隊的學習和成長。學校努力探尋“專業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設路徑,進一步加強課例引領,組織青年教師聽課評課,跟隨骨干教師做課題研究,學習修改、謄寫論文,學習撰寫課題方案,積極參加教學沙龍。老、中、青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實現共同成長、成人達己的美好局面。
參加教學競賽也是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升教學能力的方法之一。每次準備比賽,我們會先組建“智囊團隊”,立足教學比賽的要求,分析比賽成績的影響因素,從教學設計、編寫規范教案、教學用語、教學姿態、目光神韻等方面出謀劃策。一次次磨課、深夜陪伴,一場場激烈的辯斗,這些過程,正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路徑,青年教師的業務綜合能力將得到快速提升,助力他們的專業發展。
三尺講臺,有日月光華。上涌動生命的課堂,正是教育4.0時代的呼喚。知行互促,人盡其才,是我們培養優秀教師的理念。革命尚未成功,今后我們將不遺余力地在助力青年教師發展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前行,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