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瑩.黑龍江省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究[J].南方農業,2022,16(14):-162.
摘 要 黑龍江省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優勢成為我國重要的玉米產地。目前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已涉及農業、食品加工業、醫藥工業和能源燃料等領域。基于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現狀,深入分析其在種植規模、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及流通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政府參與改革提高種植效率、推動企業升級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拓寬玉米銷售渠道等促進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的建議,帶動黑龍江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玉米;產業發展;發展策略;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326.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4.052
糧食生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玉米作為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農業生產及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玉米產量與種植面積因其地理優勢在全國范圍內首屈一指,2020年黑龍江省玉米種植面積達到548.1萬hm2,占全國種植面積的13.3%,玉米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0%。隨著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的發展和玉米種植規模的擴大,規模化種植程度低及勞動者專業素質水平低等問題日益凸顯。企業經營結構的調整使企業布局分散,造成玉米出現深加工程度不夠、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制約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針對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現狀,從種植規模、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和流通機制3個方面分析其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對促進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和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 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現狀
1.1 玉米產量供給現狀
玉米作為黑龍江省的主要糧食作物,其種植面積僅次于大豆,位居黑龍江省糧食作物第二。隨著“三農”工作的推進及高效率農機技術的推廣應用,黑龍江省玉米產業得到飛速發展,其產量和種植面積逐年增加[1]。黑龍江省玉米播種面積從2000年的180.1萬hm2
增長到2015年的736.1萬hm2,達到黑龍江省玉米播種面積歷史最高點。但近年來受不利天氣、種植補貼等因素的影響,黑龍江省玉米收益下降,玉米播種面積縮減,2020年玉米種植面積僅為548.1萬hm2,較2015年減少25.5%。隨著黑龍江省玉米種植面積波動變化,玉米產量也呈逐年變動的趨勢。玉米產量在2000—2015年持續增產,在政策的影響下,2016年玉米產量下降到3 912.8萬t,但是玉米產量并未持續低迷下去,近幾年產量均穩定在3 600萬t以上。
玉米種植面積下降而玉米產量不降反增的情況說明了黑龍江省玉米單位面積產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實施,“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成為糧食產業發展的目標,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也成為“十四五”時期各省行動方針[2]。對黑龍江省玉米市場而言,可以預測未來玉米種植面積將繼續小幅度增加,同時國家頒布實施的相關補貼保險政策也保障了玉米產量持續穩定的供給。
1.2 玉米產業布局現狀
當前黑龍江省玉米產業布局主要圍繞飼料、淀粉和酒精等下游產業。其中,飼料系列產品是把經過碾壓、打碎等簡單加工的玉米粒和玉米秸稈變成牲畜食用的飼料,淀粉系列產品是通過改變玉米淀粉的物理化學特性將其應用于食品、造紙、紡織等領域,酒精系列產品主要指用于醫療、工業能源等高品質酒精。
目前,黑龍江省絕大部分的玉米加工產品仍屬于初級加工階段,精深加工能力嚴重不足,具體表現在加工技術薄弱、設備老化等方面。黑龍江省是玉米加工產業大省,但玉米精深加工產業一直是其加工業發展的短板,在國內市場的情況也不樂觀,無論是規模還是市場競爭力都處于劣勢地位[3]。合理的產業布局能加強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玉米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相關部門應著力優化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結構。
2 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規模化種植程度低
黑龍江省玉米規模化種植程度較低,以分散經營為主,大規模的種植基地未全面普及。玉米種植主要集中在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及綏化市,占黑龍江省玉米產量的50%以上,而大興安嶺、伊春市等地玉米產量占比不足1%。由此可見,黑龍江省雖廣泛種植玉米,但呈現出地域的集中性,較為分散的玉米種植模式既不利于對玉米產業進行標準化管理,也增加了玉米的種植成本。
隨著黑龍江省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部分適齡勞動力從農村走向城鎮,留在鄉村的大多數農民勞動能力低、文化程度不高。農戶由于缺乏專業性知識,沒有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的能力,且一味地追求產量,忽視了化肥農藥對土壤的破壞,間接影響了玉米的品質和產量[4]。由于生態環境的惡化,各類粗放經營現象也頻頻發生,耕地數量和質量呈下降趨勢,農作物的耕種也受到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黑龍江省玉米規模化種植。
2.2 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差
黑龍江省的玉米加工業一直停留飼料生產、淀粉制作等初級階段,玉米總產量的80%以上被用來加工飼料和工業原料,深加工產業嚴重滯后。受技術水平和資金等因素的制約,黑龍江省玉米加工企業存在加工種類少、工藝水平落后及加工設備落后等問題,目前僅停留在生產氨基酸、酒精、變性淀粉等初級加工產品,市場交易價格低,企業盈利少,沒有充足的資金更新設備和投資技術研發,陷入惡性循環,阻礙黑龍江省玉米加工產業的發展[5]。
黑龍江省可統計的玉米加工企業有上千家,大部分是中小型玉米加工企業,大型深加工企業數量較少,且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綏化市、大慶市等地。這些玉米加工企業的加工能力及規模普遍較小,尚未形成富有競爭力的品牌,營銷手段相對落后。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由于缺少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受到資金短缺的限制,無法進行后續的品牌建設和新品研發,導致企業在市場知名度、占有率、競爭力等方面呈明顯劣勢;龍頭企業的缺乏也使黑龍江省玉米加工企業行業標準難以制定,易引發企業間惡性競爭,這也是黑龍江省玉米產量過剩、經濟效益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市場流通機制不健全
玉米產業是黑龍江省的支柱產業,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供求失衡是黑龍江省玉米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許多玉米企業由于資金短缺、儲存能力有限,只能在玉米收獲季節進行收購,在淡季時無法保證玉米供應,因而企業需要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對外進行收購,導致黑龍江省玉米企業資金運用和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而當企業需求與政府儲備不匹配時,農民也會受到影響,雖然玉米產量大,但滯銷和脫銷兩種異常現象時常困擾他們,供需失衡的場面加劇了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的發展問題。
在銷售方面,參與種植的農民大多數停留在統一售賣給合作社或市場零散銷售的傳統模式,銷路單一,無法獲取最大收益。同時,由于農民與收購方存在信息不對稱,許多高品質玉米只能隨行就市,無法體現“高質高價、低質低價”的基本價格規律,嚴重打擊農民種植積極性。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市場信息加劇了玉米的銷售難度,使農民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玉米產業整體銷售鏈也受到較大的影響。
3 推動黑龍江省玉米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
3.1 政府參與改革提高玉米種植效率
為實現農產品增產、農民增收等目標,必須走適度規模經營的路線,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政府在提升農產品種植效率及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應當進一步完善農用地流轉機制,科學合理地利用農村土地流轉信息,實現信息的公開化和公平化,推動農戶實現適度規模經營[6]。黑龍江省政府還需結合當地特色,充分利用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土地后備資源豐富的特點,打造精細化的玉米種植管理模式。
科技的高速發展為農業領域帶來了全新的轉變。黑龍江省政府應利用好“互聯網+農業”這一新興模式,借助互聯網優勢,建立官方信息平臺,為玉米種植戶和加工企業實時播報最新的玉米種植知識及市場行情。各級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也應深入基層,開展技術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選種育種、輪作播種、合理施肥及農機具操作等,全面提高農戶自身素質和種植水平,按照專業化等級及培訓效果給予補貼和獎勵,激發農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玉米生產效率。
3.2 推動企業升級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玉米加工企業的發展對玉米產業具有重大影響,提升企業的深加工能力是推動玉米加工業發展和提升玉米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玉米加工企業深加工能力的價值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成熟玉米的品質,因此應加大玉米品種培育的研發力度,從源頭提升玉米品質。相關部門應深入調查各地區種植情況,在保證當前優良特性的基礎上研發出更優良的品種,使企業加工制成品質高且成本低的深加工產品。政府也應為保證企業持續發展和后續產業研發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
玉米加工業是整個玉米產業的重點和重要的市場參與者,玉米加工企業的發展規模影響著品牌的形成。黑龍江省玉米加工企業雖發展態勢迅猛,但長期處于輸出初級產品階段,急需在確保產品品質的基礎上打造專屬品牌特色,形成品牌效應。為達成這一目標,企業需調整經營方向,通過合并重組以提升行業的組織化程度,淘汰經營不善、技術落后的加工企業,改善黑龍江省當前玉米加工企業規模小且分散的問題,集中精力投身于生產高質量產品上,促進黑龍江省玉米加工企業整體發展,推動玉米產業轉型升級。
3.3 拓寬玉米銷售渠道
營銷模式是將產品推向市場的重要手段。黑龍江省玉米產業要想提高業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需借鑒優秀營銷模式拓寬玉米銷售渠道。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由于存在品牌效應不明顯和銷售渠道狹窄等弊端,打入消費者市場是現階段發展玉米產業的重中之重。企業應以質量為本,通過制訂嚴格精細的生產管理方案,保障玉米質量,在消費群體中形成良好的口碑,進而提高玉米相關產品的銷量。對于農民而言,轉變傳統銷售模式為拓寬玉米銷售渠道提供新思路。為保證種植戶與企業信息對稱,黑龍江省政府需要建立公開的市場信息平臺,采取自愿注冊方式,平臺負責傳遞買賣雙方信息并及時公開市場上玉米的供需情況。創建的平臺需要做到既為企業和農戶節省搜查信息的成本,也要保障信息安全,以防不法分子售賣相關信息。而投身于零售的零散農戶可以借助當前電子商務的發展,通過與京東、淘寶等第三方平臺建立合作,打造線上、線下雙渠道并行的銷售模式。此外,農戶還可以通過結合當下較流行的自媒體運營方式,開設自媒體賬號,通過短視頻、直播和發布產品簡介文章等方式讓更多用戶熟知產品,進而增加銷售額。
4 結語
在國家繼續加大惠農支農政策的大背景下,黑龍江省玉米產業正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玉米產業作為黑龍江省的支柱型產業,可以有力推動黑龍江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黑龍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秦悅.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黑龍江省農村三產融合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21.
[2] 馬歆茹.2021年上半年糧食市場行情及后市判斷[J].黑龍江糧食,2021(7):25-32.
[3] 黑龍江農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農產品事業部.2020-2021年度黑龍江省玉米市場分析報告[J].黑龍江糧食,2020(6):4-7.
[4] 方袁意如,王勝男.黑龍江農戶玉米生產決策分析及建議[J].農業展望,2021(9):96-102.
[5] 劉金,韓濤.我國玉米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1(1):50-51.
[6] 仇煥廣,李新海,余嘉玲.中國玉米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21(7):4-16.
收稿日期:2022-06-12
作者簡介:孫寶瑩(1998—),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E-mail:sby9810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