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梅
讀寫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環節和難點環節,對小學生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理解相關知識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三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由于經過了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習,在學習讀寫知識的過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如果小學生在三四年級的讀寫教學中沒有繼續學習讀寫知識、主動掌握讀寫技巧,不僅無法理解讀寫教學中教師傳授的相關知識點,而且不利于今后學習內容更加復雜、難度更高的知識。因此,為了將小學中年級讀寫教學具有的承上啟下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有效方式,有針對性地提高小學生對讀寫知識的學習興趣,組織小學生開展高質量讀寫活動,確保小學生在掌握大量讀寫知識的同時,為學生今后學習更多知識奠定良好基礎。教師通過將微課教學模式合理運用到小學語文中年級的讀寫教學中,將趣味性的元素不斷滲透到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小學生讀寫能力。
一、微課教學模式在小學中年級讀寫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在我國現代化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教學改革力度不斷深入的環境下,新教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內容提出了全新要求。在我國信息技術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已經無法離開信息技術,特別是在教育行業中應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教學質量。微課是微型視頻課程的簡稱,它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將系統性和專業性的學科知識以及相關教學內容充分融合,使教學知識利用教學視頻得到有效的整理、匯總,并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充分呈現在學生面前。因此,將微課教學方式運用到小學語文中年級讀寫教學中,不僅能使讀寫教學的難度大幅度降低,而且還能促進讀寫教學目標的進一步實現。為了確保新課程改革促進素質教育全面落實的目標得到有效實現,有效提高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確保教學理念具有較高開放性,而且還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以及教學目標,加強對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與創新,全面促進讀寫教育學水平的進一步發展。教師通過微課教學模式,能運用媒體具有的音頻功能和視頻功能,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小學生面前,確保小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更加充分、記憶更加深刻,不斷積累語言素材。
二、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年級讀寫教學問題
(一)教學模式傳統守舊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需要參照書本內容完成教案寫作即可。針對語文教學中的讀寫問題,教師也一再強調借鑒優秀例文,并沒有注重以學生為起點,對學生的個性進行挖掘,導致學生讀寫效果較差。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受到影響,在逐漸缺乏新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也會逐漸厭煩,進而影響自身學習。特別是在當下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師如果不能將互聯網技術很好地融入教育教學中,則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中,最終導致學習效果較差。
(二)教師創新能力不足
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觀念上較落后,不愿意接收新的教學方法,加之自身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在當前微課教學平臺盛行的背景下,一些語文教師墨守成規,并不愿意嘗試,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最終影響整體學習效果。
三、利用微課優化小學語文中年級讀寫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靈活等多種特點,能將不同類型的素材完整地展示出來,同時,微課又充滿著趣味性,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投身其中。例如,在學習《我的植物朋友》一文時,教師可以先用微課將植物的不同種類展現出來,學生在觀看植物相關視頻時也能對植物的形態、特點等有一定了解,課下也可以與同學一起討論,描述植物的生長習性等,并最終轉化為自己的文字,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抓住教學重點,為學生創建讀寫教學平臺
小學語文中年級讀寫教學有了全新的要求,從傳統的要求學生寫句子或一段話,逐漸演變成寫一篇文章。小學中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關鍵點是如何培養學生結合時間順序撰寫一段條理分明、邏輯清晰的話語。因此,在開展小學中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準確抓住教學關鍵點的意識與能力。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的過程中,由于這篇文章呈現出的時間線極其明顯,能使學生對不同時間草地顏色變化情況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因此,教師可以將此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如何利用時間發展順序清楚描述一件事情。
1.結合實際案例,引導學生主動發現關鍵點
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閱讀,對文章所講述的內容大致了解,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將蒲公英、小花、小草等植物分別在早晨、中午、傍晚表現出的不同形態以視頻方式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結合看到的內容在腦海中描繪文章所描述的畫面。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從聽覺和視覺層面加深對文章美感的充分體會,而且還能明確了解在文章描寫過程中,清晰時間線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通過模仿和借鑒,在自己撰寫文章的過程中結合文章重點,對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做出合理調整。
2.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關鍵點
微課主要指的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具體知識的規律,為學生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學習過程、拓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本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文章中描寫時間順序的詞語用不同顏色標記出來,使學生加深對這些詞語的印象,然后引導學生將這些時間順序有效串聯,將文章完整的時間構架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奠定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不斷掌握表達時間順序的詞語,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更加完整,并且主動將這些內容運用在寫作中,創作出具有較高可讀性的寫作內容。
3.通過利用遷移教學,幫助學生鞏固教學關鍵點
對小學中年級讀寫教學而言,教學結果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能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利用課堂學習的詞匯知識,對自己一天的生活進行描述。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通過時間順序對某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進行詳細描述,為教學遷移創造良好環境,確保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能得到充分融合。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小學生是否具備對語言靈活運用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指引。因此,教師要抓住教學關鍵點制作微課教學課件,培養小學生主動抓住教學關鍵點的能力,這樣才能將微課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中年級讀寫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4.利用微信增加學生與學生的互動
在傳統小學語文讀寫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是語文教師進行枯燥乏味的授課,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其中、體會學習的快樂。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好奇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微課展示學生平時接觸不到的素材資料,讓學生產生新鮮感,一直保持著好奇心,學生也會更樂于接受新的知識。此外,微課教學平臺的建立也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學習內容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此外,在課后時間,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平臺留給學生課后討論的話題,讓學生在探討后能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慢慢的鍛煉中,提高自身的讀寫能力。
(三)利用微課掌控疑難問題,豐富學生寫作語言
為了有效實現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目標,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在三四年級階段的學習提出了全新要求,小學生要盡可能將自身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的語言素材運用在寫作中,主動嘗試使用具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大部分小學中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主動積累語言的意識和習慣,這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幫助,使小學生在養成這種習慣的同時,將掌握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中年級讀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如何幫助學生養成主動積累語言和靈活運用語言的習慣當作教學重點。比如,在組織學生閱讀《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地》《山海經》等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具有較高趣味性的童話或神話故事,豐富學生的寫作語言。這些故事的主人公通常具有自己專屬的能力和魔法,能模仿人們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然而大部分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小學生往往在寫作過程中對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和動作無從下手,而如何使學生明確掌握這些寫作技巧,也是小學中年級語文讀寫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從上述這些課文入手,通過微課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如何開展寫作。
第一,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對文章通讀,大致了解文章講述的內容以及寫作方式,然后要求學生將文章中所有提示語的寫作方式重點標記出來,對人物在對話過程中標點符號的運用方式高度關注,引導學生在寫作提示語前積累大量相關知識點,為實際寫作進行鋪墊。第二,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視頻片段,引導學生對視頻中人物的神態與動作仔細觀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微課視頻中的場景進行復述或表演,將不同人物在不同場景中所表現出的不同心理變化、不同神態動作充分呈現在其他學生面前。第三,當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寫一寫”活動,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鞏固,并結合本節課教學難點制作微課課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自身欠缺的知識進行彌補,在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同時,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靈活運用相關語言,這樣才能使小學語文中年級的讀寫教學目標得到有效實現。
(四)利用微課拓展教學延伸點,為學生創造廣闊的寫作空間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相關內容的詳細分析能發現,在小學中年級讀寫教學方面,新課標要求教師為小學生創造進行自主寫作的空間,確保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因素的限制、束縛,使小學生不僅能自主表達思想,還要讓學生表達出的思想內容具有較高的創意性。在對小學中年級學生進行讀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鼓勵小學生結合關鍵詞自主擬題,逐步減少命題作文的數量,這樣能避免小學生面對命題作文題目時資源匱乏、無從下筆的情況發生。小學中年級讀寫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小學生能打破行文枯燥、單一的約束,徹底扭轉不知道寫什么的狀態,使學生建立閱讀和寫作的愛好。因此,在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以及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準確定位教學延伸途徑,為小學生創造一個能自由發揮閱讀與寫作才能的空間,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教師能夠找準延伸點,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寫作空間。比如,在組織小學生學習《雨中的樹林》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寫作方式,獨立創作兒童詩。兒童詩能拓展的寫作空間較大,相關內容符合中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同時詩歌也是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平臺,能非常輕松的地將小學生寫作興趣與創作欲望激發出來。在開展微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小學生介紹兒童詩的特點,使小學生明確掌握兒童時的書寫規律和規范要求,確保小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兒童詩中運用的大量夸張、擬人、比喻的寫作方法,鼓勵學生在創作兒童詩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通過這樣的方式,每一名小學生都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小詩人”,使小學生盡其所能、盡情寫作。教師利用具有較高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教學延伸點,不僅能加強小學生對教材相關知識點的進一步鞏固,而且還能使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使小學中年級讀寫教學質量和水平得到進一步優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是現代化社會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具有較高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全新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微課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明確微課教學模式的優勢,將這些優勢與小學中年級讀寫教學目標以及小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相結合,確保在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積極幫助下,將教學活動與學生讀寫學習合二為一。這樣能使小學生在讀寫教學中始終接觸微課教學模式中的趣味性元素,在充滿樂趣的環境中學習相關知識內容,學習讀寫知識的積極性得到全面激發,提高小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充分理解與靈活的使用。在促進小學生讀寫能力有效提高的同時,使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