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晶晶
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并且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文化素養和底蘊的培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說,語文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必不可少的核心學科。而小學語文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重要階段,教師應有效地把握小學生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從而通過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教育來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一、創設趣味性情境,強化學生的閱讀熱情
小學生的專注力時間是非常短的,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想要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促使學生愿意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從而強化學生閱讀的熱情。通過創設趣味性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點來促使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以達到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目標。創設趣味性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專注力與好奇心,使學生以活躍的思維狀態加入閱讀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使學生的閱讀熱情被很好地調動起來。例如,以《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趣味性情境,讓學生的興趣點與好奇心被很好地激發出來,從而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飾角色來扮演小蝌蚪以及一些小動物和小蝌蚪的媽媽,然后讓學生以童話劇的方式進行表演,通過學生生動、有趣的表演以及詼諧幽默的表情和語言表達方式,使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更活躍、輕松。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只講一部分內容,當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出來時,可以讓學生試著自己去閱讀,這時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濃厚的。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編排、表演,可以不限定結尾,通過學生發散思維自行拓展,從而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強化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
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達到的,而是需要通過日積月累的不斷沉淀,從而幫助學生逐漸形成閱讀意識,真正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雖然當下我國新課程改革已經針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做了適當的調整,并且也將很多優秀的閱讀內容擴充入教材中,但畢竟教材內容還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就需要教師通過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意識。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拓展,這樣對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時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也可以讓學生的閱讀得到有效的深化與擴充。而在課后閱讀方面,教師應給學生推薦多方面的讀物,讓學生在科學、地理、歷史以及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知識都能融會貫通。例如,教師可以與家長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通過課后讓學生與家長開展閱讀打卡活動,每天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后閱讀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閱讀內容中的一些美好詞句、格言或諺語等記錄下來,或者是培養學生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可以為學生日后有效地開展寫作而積累豐富的素材。而教師在推薦閱讀讀物時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推薦,應科學地選擇閱讀讀物,學生不能只閱讀一種類型的讀物,因為這樣會讓學生的閱讀類型過于單一,也讓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受到極大的約束與限制,不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
三、拓展閱讀形式,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以激發
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過程中,教師需要科學地幫助學生挑選合適的讀物,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語文基礎來選擇合適的讀物,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看得懂的前提下,也有興趣去開展閱讀。除此之外,首先,教師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學生進行單一形式的閱讀,而應積極地拓展學生的閱讀形式,讓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有效地激發出來,如可以通過游戲的模式來開展閱讀活動,利用學生喜愛的游戲進一步創造趣味性強的閱讀環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閱讀活動中。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在班級設定圖書角,鼓勵學生將家里看過或多余的書帶到學校,讓學生之間交換閱讀,這樣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就可以得到拓展,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讀物,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強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表達。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閱讀交流主題會,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閱讀方式、有趣的讀物進行分享與交流,而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素養。所以,在開展閱讀交流主題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本自己覺得非常好的書,然后選擇一個學生給大家進行朗讀,然后讓學生對該讀物進行有效的討論與交流,分享自己對該讀物的讀后感,從而表達自己的感悟與體驗。最后,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專題閱讀活動,通過運用多媒體視頻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而像《哈利·波特》《名偵探柯南》《趣味〈西游記〉》等都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讀物。教師可以有效地運用這些閱讀讀物的視頻與讀物同步閱讀,使學生的閱讀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講解閱讀方式,促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想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并還要在整個階段內不斷地進行閱讀練習,才能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詳細地將閱讀方法與技巧都教授給學生,從而促使學生充分地掌握閱讀技巧,推進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進一步。首先學生需要了解的閱讀方法就是精讀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世界名著和經典,需要學生逐字逐句地進行閱讀,從而充分地了解讀物中被圈點、批注的重點語句,并反復地斟酌、細心地品味,從而將這些經典、名著中的精華進行有效的吸收。其次就是普通朗讀。這種閱讀方法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常見的閱讀方法,學生通過認真的閱讀從而達到對閱讀內容有整體的認知,對閱讀內容的詳細信息與深層意義都有很好的把握。最后就是泛讀,通過大概地瀏覽和粗略地翻看,從而對閱讀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但不進行深入的研究。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就應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三國演義》等名著就應運用精讀法,閱讀像《名偵探柯南》等就適用普通朗讀,而閱讀一些報刊或者是繪本等就可以運用泛讀法。通過合理地運用閱讀方案來閱讀不同的讀物,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也利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去挖掘更深層次的知識點與感悟。
五、培養學生續編故事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小學階段之所以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最主要的還是期望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讓小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和習慣,最終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閱讀的意識。而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進一步地為學生以后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素材基礎。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鍛煉學生拓展故事、編排故事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與能力,讓學生通過對閱讀內容的整體梳理以及深度理解,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表達能力得到很好的激發。而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升,對日后的寫作來講也同樣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并且有效地達成了小學生文學素養大幅度提升的教學目標。例如,《寒號鳥》的教學,文章大致地講述了在寒冬來臨之前所有的小鳥都在積極地做窩,只有寒號鳥依然每天都在睡覺而不著急,最終在冬天來臨時寒號鳥被凍死了。而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只講一半,然后提問學生:“這時如果是你會不會與其他的小鳥一樣開始做窩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閱讀內容進行續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經驗或查詢的資料,從而更好地解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最終實現小學語文的高效閱讀教學。
六、結語
我國對教育教學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國當下也正在大力深化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與質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且對小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各項能力的培養也采取了高度的重視。所以,教師必須充分地保障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取得的教學成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而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出發點,通過不斷加強學生的閱讀培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達到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