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網絡技術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信息化設備也更加普及,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頻率逐漸加大,同時獲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本文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情況展開分析與探討,力求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也為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指明方向。
[ 關鍵詞 ]“互聯網+”;信息化技術;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應用;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58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習慣利用板書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灌輸式”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越來越凸顯,導致教學效果難以提升,因此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課堂當中十分必要。筆者分別從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優勢、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現狀以及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對策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1? ? 互聯網下信息化技術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優勢分析
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完善,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也開始普遍運用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優勢明顯。首先,可使教學資源得到豐富,從而拓展教學實踐的范圍,換言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多方面需求。例如,動畫、微課、視頻等資源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的桎梏,拓展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其次,開放性的教學平臺可加快教學方法的創新發展,為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以及協作學習的相關條件,通過網絡學生可獲取更多的資源,從而實現自我發展。此外,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信息,優化教學渠道,對構建全面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十分有益。具體情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1? 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成為市場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在這種發展局勢下,不同院校計算機專業人員信息收集率由5%逐漸提升至75%,由此不難看出,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僅僅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加大對傳統教學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發展趨勢的影響下,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是對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
1.2? 加大創新力度
基于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在這一環境下,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對此,教師應加大創新力度,構建計算機專業信息系統,不斷提升系統的全面性與科學性,促進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同時,在高職院校教育中應加大創新力度,引導學生更高效地開展學習,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計算機技術。
1.3? ?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應加大對計算機教育理論體系的研究,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為提高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對教學方法不斷革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加強。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還應對學生的理論知識不斷豐富,這對于高等教育機構的發展、教師的發展以及學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2? ? 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課堂教學是幫助學生了解和融入信息化社會的主陣地,在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主要標志之一的今天,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是當代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就目前來看,在許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過于簡單、無趣;教學方法單一,阻礙學生發展;學生素質水平參差不齊,詳情如下。
2.1? 教學內容過于簡單、無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問題,科學地使用信息技術。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普及范圍逐漸擴大,在課堂教學當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因此計算機的應用頻率逐漸提升。許多學生在小學時代就已接觸過信息技術,所以對于部分學生而言,現今高職院校當中開設的仍然以簡單的Excel操作為主的計算機課程,過于簡單、無趣,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 教學方法單一,阻礙學生發展
從某方面來說,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例如接受能力的差異性、認知水平的差異性等等。然而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個體的差異,對學生均一視同仁,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感覺學習過于平淡,難以激發其學習興趣;而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則感覺學習過于吃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便會受到嚴重的阻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2.3? 學生素質水平參差不齊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更加鮮明,一方面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學習習慣缺失,導致其不想學;另一方面是少數學生不服管教,過于任性,放飛自我。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工作難以順利開展。此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就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常常將學生就業作為重點。很多時候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都是圍繞企業的崗位需求而定,重視的都是崗位需要的員工應該具備怎樣的技能水平,并且很多學校都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技能水平和應用能力兩個方面就成為教育的培養重點,導致無法顧及到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發達地區學生的基礎比欠發達地區的學生要高,全國各地的學生基礎能力和學習能力具有較大懸殊,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十分吃力,難度較大。
3? ? 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對策
為確保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首先應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創造虛實相結合的教學空間,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同時,還應對課程體系科學規劃,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加大對學生的激勵,科學規劃課程體系,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創新教學方式,構建趣味教學平臺,提升教師綜合能力,詳情如下。
3.1?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豐富課程資源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開展互聯網教學的重要途徑便是對教育云平臺的應用。在云技術的支持下,計算機專業課程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優化與調整,教師只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來開展工作。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教育云平臺的應用可為教師提供更廣闊的教學空間,并能更好地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另外,為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教師還應對學生的特點展開深入的分析,對教學任務合理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資源,使傳統的被動式學習逐步打破,從而形成信息化教學模式。
3.2? 對虛實相結合的教學空間進行創造
互聯網教學平臺的構建使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得到了有效保障,通過信息終端可打破空間的障礙,提高互動的效果。因此,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為學生創造一個虛實相結合的教學空間,學生通過云課堂便可參與到學習當中,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師可應用教學平臺進行直播,引導學生進入虛擬的教學空間當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在線交流機會。此外,還可利用線下教學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3.3? 促進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
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下,教學資源逐漸豐富起來。因此,計算機專業教師應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為課程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利用信息技術依托優質資源為學生提供情景化、互動化的教學,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3.4? 積極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基于互聯網大環境,學生的在線學習活動逐漸增多,教師可利用信息平臺構建數據系統,利用大數據獲取更加全面的教學反饋。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對平臺使用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與挖掘,并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評價,提出改進對策,打破評價過程當中的主觀干擾,使教學評價體系得到充分優化,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3.5? 加大對學生的關注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一味批評與懲罰無法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善于利用激勵手段,改變傳統的觀念,更好地駕馭信息化技術所帶來的便利。目前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
3.6? 科學規劃課程體系
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中,科學性相對較低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課程設置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偏頗,高職院校應對其進行科學的調整,通過融合相關專業課程來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加強對計算機專業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3.7? 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
與傳統理論教學不同,計算機專業課程是以實踐為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還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強化與統一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最終掌握學習的技能。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8? 創新教學方式,構建趣味教學平臺
為了加快高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應對教學方式加以創新,對趣味教學平臺加以構建,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提升。比如,教師可通過信息平臺開展教學直播,打破傳統教學課堂,跳出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此外,教師還應將微型教室與PPT應用其中,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計算機具有高效率、高水平等特點,從實際情況來看,高職院校與普通院校的設備無顯著差異,但高職院校的理論知識教學較為抽象。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可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其中,幫助學生與時俱進,掌握更多的計算機技能。
3.9? 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高職院校為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一方面應對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同時注意新計算機系統的及時升級。實際上計算機專業課程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范疇之一,內容應更具實用性,據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計算機專業素養的培訓,為計算機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平臺以及培訓機會,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另外,高職院校還應定期開展人才的培養活動,尤其對于青年教師應加大培養力度,讓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與其他學校的合作與交流,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學校還應加大資本的投入力度,對多媒體資源不斷豐富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學校在教師招聘過程中,還應把職業素養及職業態度作為重點參考條件,建立科學嚴謹的考核制度,指導教師職業素養高效增長。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應該將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落實到位,這是各高校承載的歷史使命,也是不斷完善學校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不應該僅僅將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教材,還應該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宏觀地運用計算機專業知識,積極地搜集信息,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科綜合素質。
4? ? 結束語
自從進入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發展,短短十幾年時間,很多高職院校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高職院校為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的發展培養出很多應用性操作能力比較強的專業型人才。計算機專業教學是幫助學生了解和融入信息化社會的主陣地,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綜上所述,筆者主要對信息化技術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信息化技術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們應緊跟時代潮流,學會利用新興的技術開展教學,為我國教育事業作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袁水清.信息化技術背景下風景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研究[J].大眾文藝,2021(18):188-189.
[2]楊歡.高職數學課堂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技術及運用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23):150-151.
[3]關紫瀟.計算機云存儲技術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J].數碼世界,2020(07):78.
[4]廖春秀,仲明瑤,朱峰.高職院校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在教學當中的應用與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4):215.
[5]陳飛.“互聯網+”下信息技術在高職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J].數碼世界,2020(01):206.
[6]李欣馨.信息化教育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智庫時代,2019(41):65-66.
[7]黃定強.“互聯網+”下信息化技術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J].數碼世界,2019(08):235.
[ 作者簡介 ]高蕾,女,河南郟縣人,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副館長、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網絡、數字媒體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