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笑笑
重慶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近日發布《2021年重慶市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 2021年重慶市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穩步增長,在國家化妝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中,2021年重慶市共收到42個區縣上報的《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5050份,同比增加10.41%,其中嚴重報告2 份,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為158份。
醫療機構報告占比91.23%
醫療衛生機構仍是報告的主體,有4607份,占比 91.23%,其次為化妝品經營者,個人來源報告較少。
從報告總體情況來看,男女性別比為1:15.56,女性患者數量遠高于男性患者,這可能與化妝品使用人群以女性居多有關。
患者年齡分布較廣,其中以21~ 30歲為主,有1716例,占33.98%。
化妝品接觸性皮炎占88.51%
在上報的 5050份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中,共涉及5185個產品,其中普通化妝品4401個,占84.88%,以護膚類為主,有3574個;特殊化妝品774個,占14.94%,以祛斑美白類為主,有310個。
報告顯示,發生化妝品不良反應的潛伏期主要集中在1 ~7 天,初步診斷以化妝品接觸性皮炎為主,占88.51%;發生部位主要在面部,占84.29%;自覺癥狀主要為瘙癢,占38.95%;皮損形態主要表現為紅斑,占42.39%,90.93%的報告轉歸情況為好轉或痊愈。
防曬類化妝品不良反應仍以化妝品接觸性皮炎為主,其次為化妝品痤瘡,約為總體報告中化妝品痤瘡占比的3 倍?;瘖y品痤瘡的發生是多方面的,部分原因是因油性皮膚選用油性化妝品或使用了劣質油性或粉質化妝品堵塞了毛孔,從而引起皮脂堵塞毛孔形成黑頭粉刺,或繼發感染造成炎癥丘疹而引起。有些防曬類化妝品中油性成分含量較高,因此,在使用防曬類產品時,應警惕化妝品痤瘡不良反應的發生,尤其是油性皮膚須謹慎使用含油性成分較高的產品。另外,及時清洗多余油脂及灰塵、保持面部清潔衛生也是很有必要的。
產品網購來源占比逐年增加
自2018年以來,重慶市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中,產品網購來源占比逐年增加,尤其是2021年,增長尤為迅速,產品網購來源占比53.15%,高出2020年網購占比17.55個百分點,高出同年商場占比23.15個百分點,是2018年網購占比的1.96倍。特別是面膜類產品,高于總體報告中產品網購來源占比7.56個百分點。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在網購化妝品時需更加謹慎,不盲目輕信互聯網廣告和宣傳,一定要選擇正規合法的網站購買。
部分兒童化妝品易與消毒產品混淆
與2020年一樣,涉及兒童的不良反應報告中產品來源仍以商場為主,約為總體報告中商場來源占比的2 倍。有的產品在“國家藥監局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服務平臺”和“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上均有備案,且從備案的外包裝照片來看,極其相似,在無產品外包裝的情況下,很難分辨是化妝品還是消毒產品。因此,家長在選購時,應仔細查看產品外包裝進行區分,根據需求合理選擇。
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是上市后安全監管的重要支撐,其目的是及時發現和控制化妝品安全風險?;瘖y品注冊人、備案人、受托生產企業、化妝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應當報告所發現的化妝品不良反應,國家鼓勵其他單位和個人報告化妝品不良反應?;瘖y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增多,并非說明化妝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是意味著監管部門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對化妝品的風險更了解,風險更可控,對化妝品的評價更加有依據,監管決策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