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榮祥
化學這門科目是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最終的高考成績。在核心素養觀念提出之后,隨之改變的是化學的教學任務,因此對教師展開化學教學實踐的能力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教師判斷學生是否在教學中有效提高自己學習效率的依據就是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基于明確化學這門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之上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在化學教學中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以達到提高自身化學核心素養的目的。本文從研究核心素養的價值與培養策略這兩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價值與培養策略。
一、研究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價值
在核心素養理念實施之后,教師首先應該明白為什么要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核心素養。在我國優先發展教育的政策下,教育行業開始飛速發展,穩步前行,隨之而來的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被社會所淘汰的現象,根據目前的教育形勢與新時代發展的需求來看,社會中更加迫切需要可以將科學知識靈活應用在各個行業,且具備真才實學、充滿正能量與積極作用的人才。研究表明,近幾年的用人單位表示更加重視新員工的實踐能力與專業能力。所以,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具有發展潛能的、具備優秀文化素養的以及靈活運用科學知識的人才。從化學的教材知識出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核心素養理念,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自己的學科基礎能力,使學生投身于研究化學現象的領域中,有利于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教材知識為生產勞動貢獻自己力量的能力與在高校繼續學習與發展的能力。這是新時代教育發展過程中國家部署的宏觀戰略所體現的科教興國,及時響應了教育管理充滿現代化的理念。
教師在高中化學的實際課堂中結合核心素養理念可以促進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在化學的教學實踐中融入核心素養理念,充分發揮了“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逐漸把教學的重點向學生轉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的教學實踐中,進而有效提升化學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教師在化學的實際課堂中結合核心素養理念,應該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進而保障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化學的教材內容,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還為將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這一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利用核心素養理念,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質量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實施核心素養理念之后,除了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地位得到了明顯提升之外,也使學生更加依賴于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教師的課堂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升了課堂質量,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與核心素養的理念相符合,在目前我國的整個教學任務是將學生培養成多方面發展的人才,教師將核心素養融入到高中化學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原則。
二、探究培養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興趣可以有效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的課堂中結合核心素養理念時,也應該重視趣味激勵的重要作用。教師要想在化學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理念,就可以將給學生營造有趣、活躍的課堂氛圍作為主要途徑,了解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之后,根據化學教材內容的主要特點,嘗試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學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的課堂活動中。
1. 探究知識結合情境
教師根據化學教材內容具備的抽象性與專業性引導情境,有利于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更加豐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將生活中的具體案例融入化學的實際課堂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探究意識,在設計的情境中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的教學活動中,發揮教書育人的教學原則,突出教師的社會責任感與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發揮“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這一理念,利用情境回歸生活。基本上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擁有了充足的生活經驗,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中設計情境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使課堂更加豐富,營造出活躍有趣的課堂環境,有利于全體學生都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知識基礎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提出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這樣一個現象,基本上生活中的鋁制品都不會產生生銹的狀況,且可以長時間地利用。在之前的大部分家庭中更加愿意使用的器皿是鋁鍋等,用鋁制品來滿足對生活的需求,但鋁制品為何不會生銹呢?現在的生活中為何大部分家庭又不愿意通過鋁制品來滿足自己對生活的需求了呢?”教師引導學生回想生活現象帶入實際課堂,促進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情境中加深自己對化學知識的認知。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可以不斷地通過交流與探討完善自己對鋁制品特殊性的了解,之后學生得出結論:“有一層致密的氧化物,在鋁制品的表面充當著保護膜的作用,氧化物也就是氧化鋁。”學生在整個教學實踐環節,不但提高了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能力,還促進了自己核心素養的形成。
2. 通過多媒體技術設計創新教學
在我國信息技術與網絡設備的高速發展中,多媒體也逐漸應用在了教學領域。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結合多媒體的獨特優勢,響應了教育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發展趨勢,也作為課堂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化學課堂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教學優勢逐漸增多。首先,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時,更加方便教師進行授課,更順利地整合與優化教學資料。
例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認知時,部分化學實驗其內在隱藏著安全隱患,在教室展開實驗活動顯然不夠合理,因此,教師就能在多媒體中給學生播放實驗的整個過程與實驗得出的結論,這不僅降低了在化學實驗中存在的隱患因素,還更加方便教師根據實驗過程反復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細節,促進學生根據視頻重復了解整個實驗環節。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進一步理解實驗,促進學生在實驗環節認知能量轉化的知識,感受到物體變化的狀態,掌握從微觀層面出發物體具備哪些化學特性,從宏觀層面出發實驗環節又具備怎樣的規律。其次,多媒體可以利用網絡優化與應用各樣的教學信息,有效地改變課堂環境,豐富教學內容。教師不但能通過網絡下載更適合學生發展的課件或信息,還能選擇高清圖片、與課堂知識有關的視頻與文獻等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學知識。因此,教師在化學的學習課堂中滲透多媒體技術,不但能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科的核心素養。
3. 改革高中化學教育觀念
教師在高中化學的課堂中融合核心素養理念,不但改變了教學途徑,還改革了教育觀念。在實際課堂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直接決定了課堂內容與進度,在課堂中講解新知識的時間分配是怎樣的,又在課堂中給予解析課后習題多長時間,這節課是否作為實驗教學等,這些與教師課堂有關的大多數都是由教師來主導的,因此,要想真正落實核心素養理念,還應該改變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才能使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有一個更嶄新的面貌。根據教育發展的形式與核心素養理念下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應該重視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學習化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師要想彌補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下的缺陷,放棄“唯成績論”的觀念,就應該重視觀察全體學生了解知識基礎的情況,尤其要觀察后進生在學習上的困難,及時與積極地幫助學生找到解決策略,從而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重視通過核心素養來評價學生的學情,盡量做到針對性干涉學生的學習狀況。例如,在形成核心素養方面的創新精神與探究實驗中,教師就不應該要求學生將實驗的整個環節在死記硬背中理解,而應該多向學生提問,多鼓勵學生分析產生化學現象的原因。在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順利把化學能轉變成電能,倘若在裝滿稀硫酸的燒杯中插入了鋅片,那會產生怎樣的現象?倘若將實驗用到的器材變換一下,用鐵片代替鋅片,化學現象會發生什么改變呢?因此,這種鼓勵式的教學途徑,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創新實驗,提升學生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力。
4. 調整高中化學教學方案
明確教學目標是展開實際課堂的基礎條件,無論設計怎樣的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教學目標為前提。傳統的高考測試更加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把最終的成績看作是學生主要的評分依據,嚴重局限了學生個性發展的趨勢,即使學生理解的教材內容較為扎實,但卻無法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在這種教學現狀下,學術界在分析與研究新高考時明確要求,新高考必須與素質教育理念的原則相符合,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使學生在獨立思考中順利地得出結論。對教師來說,不但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還應該提高學生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力。利用核心素養的幾個方面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案,通過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情境等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全體學生的核心素養理念。
教師為了響應核心素養的實施,在高中化學的實際課堂中通過新型的教學途徑,以設計出符合當代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課堂的教學質量,逐漸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價值。所以,教師將核心素養理念代替傳統的應試教育,改變以往的題海戰術,根據化學的教材內容,設計出多元的教學途徑,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了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