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漢青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教育更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作業作為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和夯實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輔助手段,應當符合學生綜合發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在考慮新課改要求的基礎上,針對高中物理作業分層實施策略進行分析探討,希望能對學生提高物理素養和能力有所助益。
關鍵詞:高中物理;分層作業;實施策略
隨著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以生為本”“學生第一”教育理念的生根發芽,新課程下的物理作業有了全新的內容。它不再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是推動學生素質發展和能力構建的平臺。物理作業作為學生成長的履歷,應當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折射出學生物理學科素養和能力發展的生長點,利于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理念及創新能力,能夠使學生在發現問題、整理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中汲取心得體會和智慧啟發。也就是說,物理作業應吻合物理學科規律,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具有科學的層次性,能夠切實滿足學生的興趣偏好和學習需求,成為學生在成長階段中的“良師益友”。
一、當前高中物理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很多高中物理教師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沒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導致學生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而物理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具有開闊視野、發散思維、夯實知識、積累經驗等作用,是培養學生物理素養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體制的雙重影響,物理作業漸漸脫離“以生為本”的軌道,違背物理學科特點,開始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理念、創造能力、實踐協作等方面的培養,甚至成為學生揮之不去的“噩夢”。物理作業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作業數量較多,內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激發了學生的抵觸情緒;二是作業缺乏層次性,特別是教師經常布置一些過偏、過難的作業,部分學習能力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做起來十分吃力,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三是作業形式單一,幾乎全部是書面形式,與物理學科特點相悖,不利于發散學生的物理思維;四是教師批改作業效率低,由于作業數量過多,教師時間和精力有限,加之備課、鉆研教材,使得教師分身乏術,不僅不能及時批改作業,也不能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作業輔導。總之,物理作業的布置與批改,不能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不僅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學科素養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給予高度重視,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確立物理分層作業的實施方法,以突破當前物理作業學習的困境。
二、高中物理分層作業的實施策略
(一)分層作業原則
物理分層作業應當以尊重和承認學生個體差異性為前提,以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發展為目標,依托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理念及創新能力,激發出學生內在的潛能,使之取得良好的作業學習效果。具體來說,物理分層作業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物理知識、能力水平,設計不同層次、不同梯度的作業內容,供不同層次學生自主選擇,包含學生分層和作業分層兩個部分。
1.學生分層原則
學生分層是一種“教師知道、學生不知道”的隱性分層,是教師通過長期觀察與分析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態度、情感、表現等,對學生的學習素養和能力發展水平進行定位。然后依托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手段和方法,促進學生在能力、興趣、特長等方面獲得持續進步與發展。作為提高作業分層質量和效果的前提,學生分層應當遵循客觀公平性和動態目標性兩大原則。正是因為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學習能力的不同,才使學生的成績有高有低。而學生潛能無限,教師需要在尊重這種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認真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學生獲得穩步的提升。在學生分層中,教師不能將學生“一碗水看到底”,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動態調整學生的分層層次,使學生的學情與層次目標相適宜,保證作業布置的合理性,促進學生在做作業中實現素養和能力的同步提升[1]。以魯科版“機械功”一節學生分層設計為例,該章節是高一下半學期的重點知識內容。經過一個學期的共同學習,教師對每一名學生的物理素養和能力水平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所以能夠結合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的表現情況、學習態度及學習成績等,精準地定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潛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分別代表學習能力強,思維能力強,且善于挑戰難題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能力一般,不具備舉一反三能力的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在完成學生分層工作后,教師再依據學生的身心素質發展和學習特點,充分思考各層次學生對作業的認知水平,布置更有針對性的層次作業,更利于提高分層作業學習質量和效果。
2.作業分層原則
對高中生來說,物理作業最大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夯實知識基礎,積累解題經驗,能夠對學生物理應用能力進行強化、拓展與延伸。而要發揮物理分層作業的作用,教師必須充分了解作業、分層與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準確把握作業分層原則和設計方法,才能讓物理作業效果事半功倍。也就是說,作業分層應當遵循科學性、層次性、多樣性及有效性原則。教師在設計物理分層作業的時候,首先,應注重研究最近發展區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明確物理知識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制訂更加符合學生素質發展和能力構建要求的作業方案,保證作業實施的可行性;其次,教師應當在把握學生層次能力和目標的基礎上,依托方向適宜、難度適當的物理作業,引導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作業,使學生從中獲得心得體會和智慧啟發,實現提高學習能力和開發學習潛能;最后,教師應當精準把握作業層次,保證內容的梯度分布和難度遞增,保證其與學生最近發展區相適應,能夠引導學生從最近發展區向更高層次水平的發展,從而使學生獲得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信心。以魯科版“平拋運動”一節作業分層設計為例,本章節教學內容與生活關系密切,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將本節課的作業分為“必做題”“選做題”“挑戰題”三個類別,分別對應C層次、B層次及A層次學生。必做題是夯實基礎(包含平拋運動概念與規律),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完成;選做題是能力提升(包含平拋運動的實驗方法),要求學生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題來做,可以全做,也可以不全做;挑戰題是鍛煉創新思維能力(平拋運動的科學運用),積極鼓勵A層次學生做,同時也支持B、C層次學生嘗試。需要注意的是,分層作業樣式要豐富,有填空、選擇、簡答、計算等題型,并標明所需時間,使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作業任務,快速收獲心得體會和智慧啟發。
(二)分層作業設計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將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各教學環節的重點內容。也就是說,學生作為教學服務對象,其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興趣的發展,以及學科素質和能力的進步就是硬性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分層作業設計的時候,必須構建“以生為本”的作業模式,將課堂與生活、生產與科技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打造直觀化、立體化、趣味化的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分層作業”中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實現物理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2]。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從學生所處的學習生活環境出發,能夠正確認識學生的成長問題。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思維嚴謹,且實踐性強的學科,各知識點也有較高的學習難度。特別是高中課業任務繁重,只圍繞課堂進行“小練”,在課后布置“題海”作業,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還會讓學生對作業產生恐懼心理,更不要談激情導趣,挖掘潛能。因此,教師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分層作業的數量、趣味、難度等方面下功夫,以幫助學生減輕作業壓力。
1.設計符合教學目標的作業分層策略
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通過系統化的學科學習,培養學生學科精神、價值觀念、素質品格,以及學科知識技能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物理分層作業時,必須明確教學大綱要求,合理制訂教學目標。特別是依托課程標準突出學習重點、難點及疑點,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素質和能力發展的途徑。通過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圍繞學生的興趣程度、情感意識、學習態度、知識技能需求等,展開有針對性、實效性的作業設計,使學生在鞏固基礎的同時,提高認知、理解及運用能力。
2.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的作業分層策略
作業面向的是學生,服務的也是學生。只有設計符合學生素質發展和能力構建需求的作業,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與支持,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上文提到依據學生平時的表現、成績及態度等,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并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但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仍需要繼續對這三個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進行研究,了解他們在各自領域中表現的不足,或是調整層次劃分,或是調整作業設計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擴充知識儲備量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比如:優秀的學生可能存在自以為是、驕傲自滿的情況,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難度更高的作業,來消磨這類學生的“銳氣”,使他們深刻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成績不理想的學困生,由于基礎薄弱,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早已形成了難以逆轉的厭學情緒,那么教師可以加強與這類學生的思想交流,從更多層面上給予幫助和鼓勵。通過設置書面、思想、行為等方面的作業,引導他們重拾信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知識[3]。
3.設計符合學生多樣化需求的作業分層策略
高中物理知識最大的特點是內容豐富,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也就是說,采用單一性的作業設計方法并不能滿足學生素質發展和能力構建需求。特別是量大、難度高,更容易使學生對作業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物理知識失去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更多合作、探究、趣味、開放等類型的作業,提供更多適合學生觀察、分析、思考、動手操作等能力發展的空間,使作業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做作業中實現知識和經驗的汲取,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融會貫通。需要注意的是,分層作業的設計要體現層次目標,保證與教學目標、學習實情、學生心理發展等相適宜,避免作業形式化,從而在突出分層作業特色的基礎上,發揮分層作業的作用價值。
(三)分層作業評價
做作業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應當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必須做好作業評價工作,對學生進行高質效性的指導,才能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及時改正錯誤,實現學科素質和能力的提升。為了充分發揮分層作業的功能和效用,教師需要制訂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評價方法。
1.多樣化評價方法
多樣化評價是指教師在評價分層作業時采用的多種表達方式的評語,是激發學生斗志,培養學生意志,鍛煉學生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對高中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教師一句鼓勵性的評語,就可能成為他們前進的助力器;一句無意的批評,也可能將他們推向不學習的深淵。因此,教師必須準確把握高中生的身心特點,注重評價語的使用方法。通過將評價語作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工具,有的放矢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在學習“離心現象”一課知識后,教師給C層次學生布置了理解離心概念的作業,要求他們在生活中找尋離心現象并進行解釋說明。部分C層次學生認真翻閱課本,理解離心概念知識,并在星球運轉中找到許多離心現象,在對這些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時,教師畫了一張“笑臉”,表示對其努力的贊賞與肯定。部分C層次學生沒有認真汲取課本上的知識,在作業中存在大量的論述及計算錯誤,在對這些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時,教師畫了一個“愁眉苦臉”,表示對其不滿和批評。這樣的評價方式更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既能將學生的“優點”放大,幫助學生獲取學習興趣和信心。又能披露學生的“缺點”,使學生及時改正錯誤[4]。
2.多元化評價方法
多元化評價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為了讓學生提高對作業的重視度,教師可以讓自己、學生及家長作為評價主體,對學生做作業的態度、質量及效率進行客觀性的評價。依托家長評價了解學生在做作業時的態度;依托學生評價了解作業完成效率;依托教師評價了解作業完成質量。然后將這三種評價方式有機融合,從更多層面上分析與研究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再進行相對應的思想輔導、心理疏導及教學指導,以此提高作業學習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物理素養和能力的提升。針對個別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個別評價方式,關注其做作業的過程,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與指導,促進其夯實學習成果。
結束語
高中物理作業實施分層應當能夠促進學生吸收和理解知識,緩解課業壓力,以及推動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制訂分層作業原則,做好分層作業設計,以及加強分層作業評價,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作業學習空間,才能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校磊.高中物理分層作業實施策略的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1(22):139.
[2]陳彬.高中物理分層次作業的實施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2018(5):221.
[3]梅亞行.高中物理分層作業實施策略的研究[J].好日子,2020(5):193.
[4]陳衛真.高中物理作業分層實施的策略探究[J].文學少年,2021(31):174.
本文是福建省教育規劃“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高中物理作業校本化的實踐探索”(立項批準號:Fjjgzx21-16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