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超 趙巍巍
信息技術正深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2.0正快速改造課堂教與學的方式。2020年起全球大規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信息技術如何融入現代課堂的探索越來越深入,本文就相對成熟的英語口語實時評價系統在高職英語“四有”教學模式下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一、高職口語教學與口語實時評價系統現狀
(一)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高職口語重要度需提升。一是2021版《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基本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就比較熟悉的話題進行準確、流暢的口語表達,同時也能借助工具或他人幫助參與工作討論,能介紹職場文化和企業文化。二是近年來高職院校普遍參與“雙高”“特高”建設,要提升高職院校國際化水平,培養國際化人才。三是高職的合作企業國際化進程加快,國際交流增多,對畢業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要求提高。四是互聯網時代學生需要英語口語能力與世界交流,傳播優秀中華文化。
高職英語口語教與學現狀不容樂觀。雖有根據專業需要單獨開設口語課程,但比例較小,大部分口語教學融于日常英語教學,采用自然班或合班授課,學生規模大,練習機會少,共性問題靠預判和課堂提問。針對全體學生布置口語作業,需大量時間評判,很難保持統一標準。導致口語學習靠課后自律,效果不便評測,過程不易監管。大多高職學生存在英語口語焦慮、基礎薄弱、自律性差、口語任務流于形式,達不到標準要求。
(二)口語實時評價系統現狀——以FIF口語為例
口語實時評測技術日趨成熟。語音技術飛速發展,現已在國家重要考試口語評測場景中應用,以FIF口語為例,采用深度神經網絡 DNN 結構,引入區分性訓練準則和方法、聲道長度規整算法、加噪訓練、環境噪聲建模和補償、說話人自適應訓練等語音技術,提供多端可用的口語教學與管理系統。將口語實時評價技術應用于教學,會彌補人工評測的主觀性弊端,提升學習趣味性,拓展學習時間與空間。
FIF口語實時評測系統資源豐富、信效度高。系統自帶題庫,支持教師自建及共享校本題庫。與傳統面對面口語評分沒有明顯差異,且顯著相關,因此FIF口語實時評價系統可以代替傳統的口語評價。
FIF口語評價維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非限定交際用語評價欠缺,僅適用于常規口語能力測試。
高職學生英語拉平效應明顯。與高于自身英語水平的人互動越多,語言水平提升越快。高職學生的語音和詞匯能力與FIF口語實時評價系統的語音和詞匯相比仍有差距,因此拉平效應顯著。
二、口語實時評價系統在“四有”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一)高職英語“四有”教學模式
基于先進的理論。“四有”教學模式是基于產出導向英語教學法,驅動環節基于企業工作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要說”;促成環節通過搭建腳手架,講授學生必須的知識,提供可選拓展學習材料,讓學生“有話可說”;再通過文本輸出實時評價、口語實時評價讓學生“有話能說”;最后達成學生“有話敢說”的交流展示目的。
符合職業教育特征。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將評價貫穿各個環節,尤其是使用人工智能讓學生能在輸出的同時通過實時評價系統消除焦慮和基礎錯誤。提升高職學生自信心,保障趣味性和差異性。教師參考大數據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后進行延時評價的效率也會大幅提升,增強個性化輔導。
(二)應用于“有話要說”環節
呈現真實交際任務。有話要說環節是給學生布置基于實際工作場景的任務進行驅動,教師結合任務布置FIF口語預習任務,要求在課前完成,可以是單詞跟讀、句子跟讀、課文跟讀、人機對話等,任務可自建或使用系統自帶任務。
服務教學策略。教師先基于系統提供的預習大數據針對難點講解,調整策略,對學生問題答疑。學生也可以結合預習快速對任務進行嘗試輸出。
(三)促進“有話可說”語言輸入環節
通過FIF口語實現學用一體理念。在促成輸入階段通過FIF口語軟件進行分步促成,輸入的同時進行輸出練習,把教學內容分為一系列子任務,設定不同的輸出,學生在課上完成輸入內容后立即產出,學用結合。
提供個性化拓展內容,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完成任務的需求,篩選內容學習,同時供拓展及課后學習。
(四)將“有話能說”環節輸出轉換成個性學材
有話能說環節是學生進行文本輸出的過程,輸出文本通過文本即時評價先進行自行修正,再經小組討論,結合教師共性及個性點評進行優化,最后會將文本輸出成果錄入FIF口語任務中,轉換成個性化練習材料推送給輸出學生。
(五)為“有話敢說”環節培養自信心
有話敢說環節培養學生使用英語自由表達想法,展示學習成果。為培養自信,提升學習效果,除小組互助外,使用FIF口語實時評價系統對輸出文本進行訓練,為口語展示與互評做準備。
(六)個性化學習拓展與記錄評價
課堂各環節FIF口語成績較低的同學,可以通過課后多次練習提高分數,作為個性化作業。
教師根據FIF口語數據,結合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布置與課堂主題相關的拓展訓練作為課堂教學補充。
學生課后通過學習課堂未完成的拓展內容和FIF口語自帶相關內容達到拓展目的,通過學習記錄反饋給教師。
三、口語實時評價系統在“四有”教學模式中的效果分析
(一)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
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相對學習熱情高,學習效果好。FIF口語實時評價系統能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工具型動機。通過激勵式和競爭式氛圍提升學習興趣。給出糾正性反饋和多維度評分,使學生及時發現自身不足,增加學習針對性,加快促成學生語言的習得。學習過程會因成果可見更加快樂。
(二)個性化學習
根據興趣與話題選擇學習。系統自帶資源種類多樣、難度區分較好,結合英語學習基礎、專業或崗位需求和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學習,系統根據評測給出學習建議。
可定制練習內容。將課堂內文本輸出或課堂外的練習實戰定制到軟件中進行個性化學習。
(三)數據動態可視
科學動態調整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根據即時數據進行練習情況動態追蹤,對同學進行個性化提醒。及時表揚、點評、分享。及時進行教學策略調整。
形成競爭學習效應。學生能觀察在集體中的位置,也可以實時查看學習他人最佳成果。
整體與個體兼顧。既可針對同一任務分析班與班之間、班級整體、某個個體的完成情況與問題所在,也可以針對整個學期的表現宏觀分析整體及個體,便于制定針對整體的教學策略以及個體的提高建議。
(四)學習模式和學習風格轉變
課堂參與積極性增強。課下努力后,學生課堂上敢于開口、積極參與,輸入效率明顯提升。
自主學習頻率增高。后臺數據顯示學生閱讀時間增加,大部分學生分數和努力時長成正比。統計分數綜合考慮時長因素和進步因素,學生自主學習頻率提升。
(五)符合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的時間觀念
碎片化。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更喜歡用碎片化時間挑戰完成口語任務,每次時長控制在3分鐘左右,可以布置多個任務。
自由化。數據表明學習時間多種多樣,自由可控的學習會讓學生擁有成就感。
(六)有效緩解口語焦慮
高職學生在英語口語方面普遍存在焦慮心理,FIF口語實時評價系統能夠有效消除消除焦慮,一是時間和空間自由。不會說、不敢說、不自信的同學可選擇參與時間和地點,使自己遠離焦慮區。二是練習過程私密,任務可無數次練習,練習只自己可見,教師能看到挑戰內容,同伴只能看到最高分挑戰,挑戰之前可無焦慮練習。三是成績可提升,可通過多次挑戰刷新最高成績,這也是達成自我肯定的過程。有效避免因排名偏差而產生的焦慮。
(七)教師教學轉變
一是強化口語教學,提升英語教學整體效果。口語實時評價系統的應用,轉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了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二是輸入環節效率更高。通過口語更加有的放矢地輸入語言知識,還能在輸入之后緊跟輸出,實時檢驗輸入效果。
三是科學化調整教學策略。依據軟件數據分析能力,結合課堂、學生實際,教師能更科學地把握學生存在的難點和問題點,可隨時根據數據科學地調整策略;
四是信息化素養提升。新技術應用于課堂,在指導學生的同時,也在強化教師自身的信息化素養。
五是加速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教師需要加速探索如何更合理、高效地把新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摸索新型教學模式。
四、口語實時評價系統在“四有”教學模式下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自律要求高
據統計,不經督促主動學習比率不足1%。布置任務后,教師輕度督促,高職學生會有32%未參與,教師強力督促下,會有17%未完成(未達及格分數),這部分學生大多是少量嘗試便放棄。參與度和完成度與任務難度成正比。
(二)評價維度不可控
評價維度固定于發音準確度、流利度、完整度,部分非定制任務還可以基于語義,對于少量英語基礎薄弱以及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會提升不明顯,會削弱這部分同學的練習積極性。
(三)訓練自由度受限
內容受限。系統中包含的泛在學習內容并非根據某套教材定制,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內容和課本的相關度不高,難度不可調整,教師自行定制內容相對操作繁瑣,無法高效地在課堂上對全體學生實現個性化定制。
空間受限。班級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使用FIF口語會受到班級噪音和自身設備收音的影響,學生很難在課堂上輸出最佳表現。
(四)互動性不足
軟件雖也有社區功能,但對功能較為單一,FIF口語實時評分系統暫時沒有曬作品、互評作品、外界評作品等功能,也不能分享成果。互動會增加趣味性,保障借鑒學習過程,如能同時引入家長、企業參與會讓學習變得有趣、真實。
五、口語實時評價系統應用于“四有”教學模式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內容上增強趣味性。設置任務時除了真實性原則,也要考慮趣味性原則,讓內容有趣,形式多樣,提升參與樂趣。
難度上呈遞增。難度上循序漸進,讓基礎薄弱的同學能開始,讓英語較好的同學有挑戰。把任務設置成遞增難度逐級挑戰。
發揮教師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應用軟件評價的同時加入教師評分,指導學生善于利用工具但不唯分數。
(二)強化對數據分析,重構評價維度
現有評價維度不能滿足班級學生進步需求時,教師要加大對數據的分析,重構評價維度,比如對用時短的高分、用時多的低分要實現加權評價,參考進步幅度,互評以及在展示環節口語表達流暢度等進行綜合評價。
(三)增強任務針對性,優化教學環境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協同構建校本題庫。構建符合學院、專業、英語教學內容的特色任務內容,難度分梯度,師生可以自主訓練。
拓展個人任務為小組任務,增強朋輩互助互學,降低課堂有話能說環節個性化轉化及推送難度。
優化教學環境,避免合班授課,降低班級容量,盡量使用語音實訓場所,配備降噪耳機等。
(四)構建學習生態圈
充分利用已有社區功能,將優秀學生作品、教師示范、企業實戰等內容展示并引導師生企業對作品進行點評。構建學習生態圈,將企業實際任務帶到課堂中,把課堂成果應用于企業實踐。
*本文為2020年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課題“基于信息信息化手段的實時評價系統在《實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BJY2020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