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峰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耐力和自控能力,對知識的接受效果往往不夠理想。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學生可能會產生一種厭學情緒,這種情緒甚至會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以至于成為小學生學習的負擔。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相對簡單乏味,課堂氣氛相對低落,也加劇了這種現象的惡化。“雙減”政策的出臺,提出了提高效率、減輕負擔的教學理念,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多方面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知識直觀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一、教師積極轉變觀念,促進增效減負
小學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的組織者和執行者,因此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實施新的教學形式、增效減負的關鍵。然而,由于應試教學和經驗教學的影響,一些教師已經形成了固化的教學形式,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優化教學方式,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造合理的情境,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過程。例如在《將相和》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一人飾演廉頗,一人飾演藺相如,其他學生組成兩個護送的隊伍。教師一邊講解故事背景,一邊指導飾演不同角色的小學生進行獨白,將文言文內容轉化為白話文的形式,然后進行表達。在這樣一個角色扮演的場景中,學生能夠真正領會到藺相如勇敢大度、誠實負責等優良品質,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學到了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內化為自己的素養。
二、豐富授課形式,提升授課質量
授課形式的豐富是實現增效減負的關鍵。在具體的教學形式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教學、游戲化教學、小組討論教學以及家校共育等方式來進行,這樣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和知識的理解。
在更新教學形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設備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岳陽樓記》的教學中,由于《岳陽樓記》是一篇抒情散文,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人文底蘊有所欠缺,還無法真正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態度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借用多媒體信息設備,播放有關宋朝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經歷、政治主張等。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于當時的社會背景的認識。然后,教師再詳細講解《岳陽樓記》中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評價,說說自己對于整篇文章的看法和認識。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比如古代還有哪些憂國憂民的人物、故事,現代人應該怎樣熱愛自己的國家,等等。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直觀的視頻畫面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并結合文中內容解釋學生的疑問,然后進行討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感情,從而實現增效的目的。
三、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合理布置作業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往往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往往會安排摘錄、抄書等作業,而且作業的數量會不斷增加,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學生對于完成語文作業會產生負面的情緒,不利于提高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面對這一現狀,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家庭作業的形式,以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充分發揮作業的教學效果。例如口語交際類的作業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主題內容讓學生與家長進行討論,如“學生該不該參加課外輔導?”“父母可不可以干涉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以此鼓勵學生與家長進行討論。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主題和家長進行討論,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小學是基礎教育的重點階段,在“雙減”政策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信息教育等方式來開展教學,布置合理高效的家庭作業,在降低學生的負擔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