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所產生的意義、詞語之間的搭配習慣以及詞在特定的搭配中所具有的意思,是一個詞所獲得的聯想意義。Leech 搭配意義的提出為研究一種語言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也為翻譯增添了新的研究方向。由于語言和文化環境的差異, 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搭配限制。英漢兩種語言具有不同的文化、習俗以及特有的民族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 這兩種語言在長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習慣的表達方式和固定用法。同一個詞的搭配在某些情況下是不能跨語言的, 同一個詞在另一種語言中需考慮和它搭配的詞聯想產生的意義。所以, 在做翻譯時要關注那些不一致的搭配和英漢語言的表達習慣, 以確保譯文自然、流暢。本文擬在簡要回顧搭配意義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從英漢動名詞搭配出發,以語義搭配為例,探討搭配意義在英漢翻譯過程中的運用。
關鍵詞:搭配意義;英漢翻譯;動名詞;語義搭配
一、引言
隨著語言學的迅速發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不僅使人們耳目一新,且極大地影響和促進了其他學科的發展。如利奇(Geoffrey Leech) 的語義學研究成果就對翻譯學產生了較大影響,使人們對翻譯有了更科學、更清晰的認識。在 Semantics 一書中,Leech 提出:“從一個詞出發,獲得的各種聯想所構成的就是搭配,而聯想的內容則產生于和這個詞總是同時出現的一些詞的含義,即搭配意義。”最早提出“搭配”這一概念的是英國語言學家 Firth , 他認為搭配是“彼此間有著‘相互期待 的共現語言項的聯系” 。搭配指詞與詞之間的結伴關系(accompaniment)或詞的習慣性共現(habitual co-occurrence)。然而由于語言和文化環境的差異, 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搭配限制。譯文中詞匯的搭配要根據不同的文化、習俗以及特有的民族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進行調整和分析。本文通過簡要回顧搭配意義相關理論研究,從英漢動名詞搭配出發,以語義搭配為例,探討搭配意義在英漢翻譯過程中的運用,希望能對相關學者提供一些參考幫助。
二、搭配的分類
搭配也可以分為語法搭配和詞匯搭配,這是根據搭配的不同性質及其限制條件分類。語法搭配的別稱是句法搭配,指詞和詞按照句法規則組合在一起,其結構固定,用詞相對自由。詞匯搭配也稱為語義搭配,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根據頻率和語義共同出現時的組合。因為詞匯搭配的選擇限制程度,我們可以將其分為自由組合、限制性搭配和固定搭配。詞的搭配意義在 Leech 劃分的七種意義中提到過,他將其定義為“由一個詞所獲得的各種聯想構成的,而這些聯想則產生于與這個詞經常同時出現的一些詞的意義”。由此可見,搭配限制包括語境限制、語義限制和約定俗成。搭配體現的是共現結構和詞語之間的內在語義聯系,搭配關系也體現了更深的詞匯語義關系。搭配在一起的兩個詞是由它們最基本的意義關系共同體現的,也是這個詞給能和它相搭配的那個詞施加了語義限制。語義限制是搭配限制最主要的變現形式, 詞語搭配的意義之所以是明確的, 是因為搭配詞語之間在語義上的相互制約和限定。
根據英國語言學家Firth所說,搭配是以語義為基礎。因此搭配意義具有語義偏好性(semantic preference),語義偏好這一概念最開始是? Sinclair提出的,自此,研究者們對語義偏好的概念界定已基本達成共識:語義偏好是一種在節點詞和某類語義特征的詞語頻繁共現的習慣性搭配的行為。在翻譯中,語義限制則是一種重要的搭配限制。
三、語義搭配與英漢翻譯
由于語言和文化環境的差異,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搭配限制。英漢兩種語言具有不同的文化、習俗以及特有的民族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它們各自固定的表達方式和搭配用法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因此,英譯漢時為了確保譯文自然,要格外關注那些不一致的搭配和漢語的表達習慣。下文中以英漢詞匯中的動詞為例,淺析搭配意義在翻譯中的運用。
(一)英譯漢——同一個動詞+名詞
該章節主要從英語中同一個動詞與不同名詞搭配所產生的聯想意義進行分析,以提高此類材料的翻譯效率和質量。例如,handsome 經常和 man、 building、 car等一起搭配使用,如果與 woman 搭配,就有一種 “接近男性的健美、 端莊” 的附加意義,而不再是典型的女性貌美。
語言交際中的一切選擇都是為了實現意義表達,詞語搭配也是如此。“如果兩個詞在語義上沒有聯系就不可能形成搭配。但是,每個詞能接受搭配的范圍并不一樣”。共現詞語之間的內在語義聯系是搭配的體現,搭配關系則反映了深層的詞匯語義關系。從表 1和表 2中我們可以得知,盡管是同一個英語單詞,有著相同的概念意義,搭配不一樣的名詞后,由于搭配能力和語言習慣不同,所產生的搭配意義也有所不同。如,heavy意為“重、有困難舉起或移動”,但在搭配 heavy rain 和 heavy traffic 時,顯然heavy 并不表 示“重”,而分別表示“大雨”和“交通堵塞”。因此,要根據名詞的詞義來確定動詞的意義來翻譯動名搭配。可見,英語搭配在翻譯成漢語時有時需要根據搭配的限制對譯文搭配中的意義選擇進行適當調整。
(二)漢譯英——同一個動詞+名詞
在漢譯英時,譯者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外,還必須了解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合理對漢字進行理解后再譯,尤其是漢語講究形散而魂不散。因此,充分利用搭配意義進行漢譯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走”字,有以下概念意義:行、往來、移動、往來運送、失去原樣、透露出去、逃跑等。那對于“走”字與不同的詞進行搭配時,意義就會有所不同。對于“走親戚”,我們該譯為 call on/visit relatives;山的走向:the direction of the mountain;走私:smuggle;走樣:lose shape/out of shape/change;走氣:leak out。對于一個“走”字,搭配的詞就如此之多,譯者除了要清晰認清漢語的概念意義外,還得尋到一個與之相對應的英語詞匯進行匹配。又如“吃”,我們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講“吃”。遇到人都會習慣性地問一句:“你吃了嗎?”(此處吃可以為 eat);而“來我家吃杯酒”中的“吃”則要譯為 drink;這個小孩寫作業很吃力,此處的“吃”應該譯為 need great effort;我們也說:“這種紙不吃墨”,這里的“吃”表示的是吸收, 因此翻譯時應該注意其搭配意義而譯為 absorb。此類例子數不勝數,譯者應該在了解國家的不同文化后,充分利用搭配意義服務于翻譯。
(三)近義詞+名詞
英語中的有些詞匯,大多數是同義詞,雖然它們的概念意義相近,但是和不同的詞語搭配在一起,就會產生不同的意思。例如,dead 意為“很、非常”時,只能與 beat、boring、good、 sad 等詞連用。 而“highly”經常與積極向上的形容詞在一起使用,例如important、intelligent、 profitable 等。比如,“人造的”:false teeth、artificial flowers、artificial lambs; “偽造的”:counterfeit money、 fake picture、fake credentials、 adulterated wine;“假扮的”fake police、 quack doctors;“不真實的”false appearance、pseudo-news、 false lie。而漢語中的“假”,不論是虛偽的假、不真實的假、偽造的假還是人造的假,都是不區分的,所以就有下面這些廣泛的搭配:假牙、假花、假肢、假唱、假象、假話、假意等。
四、結語
在漢語和英語中,不同的詞都存在不同的搭配范圍,同一個詞與不同的詞搭配也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被賦予不同的意義;由于兩種語言在語法規則、構詞方法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兩種語言中語義相近的詞匯也有著不同的搭配方式和范圍。因此,譯者在翻譯時要考慮到搭配意義,而不僅僅是用字典中單詞的概念意義去替換原文中的每一個詞項,這是至關重要的。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具有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與搭配用法,因此在翻譯這些搭配時既要考慮到源語中詞語的搭配限制,又要照顧到譯文語言的搭配習慣,以確保譯文自然。
參考文獻:
[1]付曉燕.淺析英漢詞匯搭配對比[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4):26-28.
[2]高海波.詞匯意義習得與翻譯技巧淺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8(2):148-149.
[3]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4]李健,范祥濤.英漢翻譯轉換過程中的搭配限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92-95.
[5]李詩平.英語中的搭配意義研究[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71-73.
[6]陸谷孫.英漢生詞典(第二版)[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7]梁鈺.從詞匯的搭配意義看英語詞匯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8):107-108.
[8]王黎生.英漢詞語的搭配意義與翻譯[J].中國西部科技,2004(5):61-62.
[9]汪榕培.英語搭配新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0):35-38,56.
[10]王樹明.從詞義的七種類型看翻譯[J].河南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4):72-74.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2]周永紅.Leech“詞義的七中類型”的理論與英語詞匯教學淺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51-152.
作者簡介:張少瓊(1988.10-),女 ,貴州習水人,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助理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