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學校雖為青少年開通了心理咨詢的通道,但實際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依舊比較嚴重,根據系統生態學理論,可知單靠學校的力量不足以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因此,可以依靠家庭的力量,探尋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路徑。
一、家校協同管理,豐富青少年情感和生活體驗
家長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家庭教育環境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素材,學校應充分發揮家長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中的作用,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出自己的貢獻。
首先,為了促進家校齊心協力的合作,學校應為家長開放學校管理,讓部分家長能參與到平時的學生管理中,隴南市武都區城關中學為解決九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很多家長參與到學生的管理中,很多家長參與后,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并根據自己在校對孩子的觀察,調整了自己的教育策略,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其次,家長利用自身的資源,讓學校組織青少年體驗不同的職業。學校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組織學生深入社會,體驗不同的職業,讓學生明白父母生活的不易,更關愛和理解自己的父母。隴南市武都區城關中學經常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先后讓學生體驗了道路保潔、公務員、建筑工人等職業,很多學生體驗后,紛紛表示與干活相比,學習也不是那么辛苦的事情,經常逃課、違紀的學生在課堂上也規矩了不少。
二、創新合作模式,豐富家長和學校的合作途徑
為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優化,隴南市武都區城關中學在原有家長會的基礎上,創新了家長會的形式,并設立了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將家長會的發言主動權由原來的班主任交還家長,豐富了家長會的形式,讓家長參觀學生食堂、圖書館、宿舍等學生生活、學習的環境,并讓家長在活動后暢所欲言,對學校的生活管理、學習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并讓家長和教師能面對面平等交流,談談自己的經驗,談談孩子在學校與在家行為的區別,并和教師共同交流孩子心理教育過程中的方法和經驗,從而找到成功的解決方案,很多家長在聽取其他家長成功的教育經驗后,表示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可以借鑒,并可以經常交流教育效果。
在參觀完學生的日常活動和學校的設施、設備后,家長可以分享自己觀摩的感受,很多家長表示自己似乎才真正了解孩子,從前一直覺得他們沒長大,現在看來,是自己狹隘了,應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溝通,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因此,創新家長會的形式,學校為家校的通力合作搭建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讓家長重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對自己的孩子有了深入的了解,給了家長重新教育孩子的機會。
三、創建網絡交流新時空,拓寬家校交流途徑
互聯網交流具有平等、自主的特點,它超越了時空界限,把班級所有的家長和教師連在了一起,開辟了人際交往的新通道。隴南市武都區城關中學為解決九年級班主任在平時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互聯網及時、高效的特點,創建了網絡交流平臺,通過QQ、微信、釘釘等社交平臺,拓寬了家校交流的途徑,此外,該學校九年級的教師為了讓家長更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經常在群里分享一些專業知識,讓家長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去指導自己的實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發揮網絡交流的作用。很多家長學完后還分享了自己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經驗,讓處于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環境、家庭結構的家長都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啟發。此外,教師和家長為了更好地交流,家長也可以私信教師,以促進雙方更積極地合作交流。
四、班主任適時地參與家庭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是橋梁,是支柱,在家校協同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班主任有義務參與到家庭教育中去,成為疏通親子關系的潤滑劑,幫助家長消除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讓孩子更配合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隴南市武都區城關中學部分九年級學生,心理上處于亞健康狀態,為了幫助他們,班主任通過與家長溝通,了解了他們心理困境的原因后,通過各種措施干預家庭教育,如讓家長注重成績的同時,加強了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認識,并讓家長參與各種親子活動,讓父母和孩子在活動中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化解了親子之間的矛盾。很多家長通過班主任的幫助,親子關系有所改善,有助于家長更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溝通的基礎是信任、理解和支持,學校對家庭教育的適當干預可以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發展,從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穩步進行。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家校協同視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及干預機制研究——以隴南市九年級學生為例”(課題立項號:GS[2021]GHB094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