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精準傳播不僅符合新時期國際傳播的新要求,還有助于促進中外民眾相互了解,推動實現民心相通。阿根廷是中國在拉美地區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近年來,兩國在多個領域全面開展務實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在多年的傳播實踐中,中國國際電視臺西班牙語部既充分依托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淀,又立足當地受眾的思維方式和媒介使用習慣,面向阿根廷受眾,精心設置議題,打造優質內容;傳播積極情感,引發受眾共鳴;創新傳播手段,改進呈現方式;實現雙向互動,提升傳播效果,對促進兩國友好交流和共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關鍵詞】 精準傳播 中國國際電視臺 阿根廷 國際傳播
2022年是中國與阿根廷正式建交50周年。建交50年來,中國和阿根廷不僅克服了地理距離較遠、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存在差異等障礙,日益成為相互支持的好朋友、好伙伴,不斷向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方向邁進,兩國更加重視彼此。新時期,在雙邊關系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面向阿根廷開展更加有效的精準傳播,促進雙方文明互鑒和友好交流顯得尤為重要。
一、提高對阿根廷精準傳播水平,推動實現民心相通
新時期中國的國際傳播被賦予了新內涵,呈現出新趨勢,對傳播主體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國際傳播能力、開展精準傳播,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抓手。阿根廷是中國在拉美地區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近年來兩國在多個領域開展了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提高對阿根廷精準傳播水平,有助于推動實現我國同阿根廷的友好交流和民心相通。
當前,中國和阿根廷同處于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之中,迫切需要進一步擴大務實合作。但由于兩國在地理環境、歷史發展、文化傳統、通用語言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致使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面臨重重障礙。在此背景下,大力開展面向阿根廷的國際傳播,借精準高效的傳播之力,增進兩國相互了解,推動實現民心相通,符合兩國共同的現實需求,有助于更好推動各領域雙邊合作的順利進行。中國和阿根廷都是發展中國家,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有著共同的愿望。中阿經貿交流的互補性、互利性和相互依存性,使兩國的發展緊密相連,成為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基石。①大力開展面向阿根廷的精準傳播,能夠更加充分地推動雙方實現互利互惠。中國和阿根廷都是多邊主義的倡導者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推動者。②同時,中國一直致力于提升文化自信,阿根廷也在努力擺脫殖民地文化枷鎖和西方主流文化禁錮,建立自身的文化認同。兩國都致力于實現文化復興,更加需要開展積極的文明互鑒。此外,開展好面向阿根廷的精準傳播,是新時期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的重要抓手之一。
二、多元呈現優質內容,實現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在國際傳播發展新趨勢下,我國制定了新時期國際傳播的新目標,對區域化精準傳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國際傳播從業者愈加需要改變單向強推式和說教式的傳播方式,掌握并優化更易于為傳播對象所接受的傳播策略。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西班牙語部(以下簡稱“西語部”)是面向包括阿根廷在內的西語國家進行國際傳播的重要力量。多年來,西語部通過提供新聞素材、合作開辦欄目等方式,面向阿根廷不斷拓展本土化渠道,打造自有品牌,同時,又分析、研判并充分尊重當地受眾的思維方式和審美習慣,不斷從內容提供、情感共鳴、多元呈現等方面進行創新性探索,實現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一)精心設置議題,打造優質內容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旗,依托我國發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全面闡述我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③
傳播內容是開展國際傳播的核心所在,也是實現傳播目標的重要載體。傳播內容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國際傳播的效果。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必須牢牢抓住真實、立體、全面三個關鍵點,在精心打磨傳播內容上下功夫。所謂真實,是指傳播者要選取能切實反映當今中國現實情況的內容。為此,在選擇傳播內容時要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同時注意協調不同性質內容的比例,盡可能呈現當代中國的真實面目。所謂立體,是指傳播者要多角度選取素材,多層次呈現傳播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傳播者不僅要堅持目標導向,還要明確受眾需求。既要清楚自己想表達什么,也要明白受眾希望了解什么、愿意接受什么。所謂全面,是要向受眾提供與當下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生態環境保護等,以及與人民生活有關的多方面內容。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傳播生態中,單一內容往往無法引起受眾的共鳴,也無法達到傳播目的。講好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需要關切受眾喜好,切實把握不同地域受眾的議題興趣點、利益交匯點、情感共鳴點和關切質疑點。④
西語部一直秉承向世界展示最真實中國以及中國最真實的發展狀況的宗旨,嚴把內容生產關。通過與當地媒體和新聞制作公司合作,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受眾的收視需求、興趣,分析與研判當地民眾媒介使用習慣,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傳播目標,設置傳播議題,挖掘真實、新鮮的第一手素材。除此之外,在內容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品控標準,堅持中國故事的國際化表達,將受眾想看、愛看的節目呈現出來,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⑤例如,在2021年,西語部立足重要時間節點,設置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防疫抗疫重要成果、經濟穩定發展等重大或阿根廷受眾關切的有關中國的熱點議題,通過精準提供優質內容,讓阿根廷人民更加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較為嚴峻的情況下,西語部策劃推出了聚焦于人物報道的《樂享生活》、聚焦于健身教學的《跟我動起來》、聚焦于美食的《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及聚焦于知識科普的《你知道嗎》等當地受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節目收視情況和新媒體平臺相關閱讀量均十分可觀,受到了廣泛好評。
(二)傳播積極情感,引發受眾共鳴
除傳播內容外,傳播過程中情感因素的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由于傳播者和受眾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在對同一事物的理解上往往存在巨大區別,雙方在情感體驗、表達和接受等方面也存在差異。要想實現良好的傳播效果,需要夯實傳播行為的情感基礎。盡管中國和阿根廷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但兩國人民存在著廣泛的共同情感需求。在差異中實現共商共建共享,也正是中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特點之一。基于此,在國際傳播過程中,要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牢牢把握平等、信任、尊重的情感主線開展國際傳播。要將既能代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符合阿根廷人民情感需求的積極內容傳遞給阿根廷受眾,努力樹立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另外,無論是人際交流還是形象傳播,都需要建立在真正的交流或者意義共享的基礎上。⑥因而,還要不斷優化情感因素的傳播方式。
西語部特別注意傳播內容的情感基調,努力與阿根廷受眾建立牢固的情感聯系,提升傳播效果。如在報道中國向阿根廷提供新冠疫苗時,在傳統報道方式的基礎上,追加了廣播平臺的直播連線,讓阿根廷普通民眾能直接參與互動,親身感受中國對阿根廷的友好援助。這在阿根廷聽眾和網友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很受感動,真誠感謝中國的善舉。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西語部聯動海外報道員、拉美新聞聯盟和阿根廷融媒體節目制作室,推出“中拉疫苗接力”特別報道、武漢連線報道等。相關節目在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多個西語國家主流電視媒體播出。阿根廷收視率最高的新聞頻道C5N王牌欄目《阿根廷時間》和《阿根廷正直播》高度評價本次的連線報道。⑦
(三)創新傳播手段,改進呈現方式
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傳播理念的更新迭代要求國際傳播工作必須努力順應時代發展,把握國際傳播趨于移動化、碎片化、生活化和娛樂化的新特點,不斷更新傳播方式和手段,不斷提升傳播力。新時期,既要依托傳統的文字、圖片和音頻等傳統載體,又要大膽創新,采用短視頻、VR、AR等新的傳播形態,借助AI、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矩陣。同時,還要充分依托社交媒體平臺,全力開發和挖掘移動終端的傳播市場,借助社交平臺碎片化的信息呈現方式和更加生活化的敘事場景,發揮移動終端高效便捷的特性,將傳播內容以更為分散、更易于接受的方式送達受眾。
西語部在國際傳播實踐中,創新打破節目傳統模式,充分挖掘掘現有資源,探索新的呈現方式,構建立體化傳播矩陣。仍以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的宣傳報道為例,西語部與阿根廷本土媒體機構進行了兩次衛星連線,大膽嘗試采用兩個演播室場景切換與對接的方式,突破了以往訪談類節目的固有形式,取得良好效果。此外,西語部還進一步拓寬融媒體產品發布渠道,豐富傳播手段,提升傳播效果。如在中國與阿根廷建交50周年之際,在制作發布相關內容時,西語部采用了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多渠道同步進行的模式,依托海外社交平臺等新興傳播方式,使廣播、電視信號沒有覆蓋的區域也能接收到相關信息。
(四)實現雙向互動,提升傳播效果
傳播不是單向、靜態的信息傳輸,而是雙向、動態的信息互動。因此,在國際傳播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受眾的積極性,引導受眾從被動的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充分挖掘受眾成為內容生產者的傳播潛力,從而減少因語言、文化等差異帶來的傳播障礙,降低受眾理解和接納外部傳播內容時的壓力,真正提升國際傳播效果。
在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報道中,西語部制作的“我是TA的守護者”媒體公益活動在啟動宣傳片新媒體全平臺上線時,積極與阿根廷本土媒體機構合作溝通,請其協助提供當地媒體素材,邀請當地民眾參與全球媒體公益短片接力活動。組織網友參與在線挑戰接力賽,吸引網友通過加入到活動中來,使其從信息被動的接收者變成了議程的共創者,將傳統的單向信息傳播變成了雙向互動過程,充分激發出廣大受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與全人類命運息息相關問題的關注,樹立起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三、結語
2022年2月,阿根廷總統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并成功訪華,習近平主席同他舉行了親切友好和富有成果的會晤。兩國元首高度評價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的發展成就,一致同意共同開辟中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下一個輝煌50年。⑧在此背景下,要進一步掌握國際傳播規律,提升對阿根廷的精準傳播水平,通過精準設置議題、傳播積極情感、創新傳播手段、實現雙向互動等傳播策略的實施與優化,進一步提高傳播藝術,推動構建中國與阿根廷的命運共同體,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
姜璐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臺西班牙語部制片人、一級播音員
「注釋」
①《中國——阿根廷: 從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到命運共同體》,網易,https:// www.163.com/dy/article/H0J0NBCS0514DTHF.html,2022年2月19日。
②同①。
③《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并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2021年6月1日。
④于運全:《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光明日報》 2018年1月30日,第6版。
⑤同③。
⑥鄭越、陸浩:《講好海外社交媒體上的中國故事——以我國三家主流媒體“一帶一路”Facebook報道為例》,《電視研究》2018年第9期,第7-9頁。
⑦《聯通中外講好兩會故事》,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455044568_115239,2021年3月10日。
⑧《外交部:中阿建交50周年,雙方將舉行貫穿全年的交流活動》,國際在線,http://news.cri.cn/liebao/20220218/5160c479-3349-7ebf-566f-2e3cb90d18c2. html?s=cm,2022年2月18日。
責編: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