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
歷史是高中的必修科目,通過歷史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朝代的興衰更替,了解人文地理知識,同時也可以有效地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而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可以加強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處理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歷史脈絡,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相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有效滲透唯物史觀,展開歷史教學。
一、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角度出發學習歷史
物質經濟是決定文化政治變化轉移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和基礎,也是決定各個朝代或者不同時期社會外在呈現特征的一個主要原因,當學生能夠有效地厘清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發展情況之間的內在聯系時,歷史學習過程當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出發,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例如,歐洲歷史中有一個重要的歷史知識點是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發展,讓歐洲的生產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迅速提升,當時的社會文化、政治制度都在短時間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歷史教學過程當中,很多重大歷史事件都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正因為社會生產力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政治變動和文化變化,如沙俄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等,這些都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厘清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了解經濟、文化、政治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樣很多歷史事件都變得有跡可循,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而然也會有所提升。
二、從聯系發展的角度展開歷史學習
在高中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所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相對較多,且學生需要記憶和背誦的時間點也相對較多,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因為背誦的內容過多而記憶混淆,知識點模糊不清,無法有效地掌握具體歷史事件的時間以及所產生的影響,在長期受挫的過程當中學生喪失了學科自信,甚至放棄了歷史學習。事實上,歷史事件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事件的結果往往會因為在事件發生過程當中的各種元素影響導致呈現不同的特點,很多學生歷史學習質量和效率相對較低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無法有效地以聯系和發展的視角對歷史知識進行有效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當中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而在死記硬背的過程當中知識點過于零散瑣碎,進而出現知識點混淆的情況。其實不單單是歷史學習,很多學科的學習都可以從聯系和發展的視角展開,將知識梳理成體系之后,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以及學習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歷史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學會聯系是十分必要的,從聯系發展的視角展開歷史學習,很多歷史學習困境都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在講解辛亥革命的成果時,一部分學生往往只看到了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另一部分學生又認為辛亥革命是失敗的;而從聯系發展的視角來看,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君主專制不得民心,而民主共和觀念又深受人們認可,但是卻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革命成果被竊取。通過聯系發展的方式客觀地看待辛亥革命,學生會有全新的理解和認知,而不是片面地用成功或失敗一以貫之。
三、以矛盾的視角客觀地看待問題、處理問題
在歷史知識學習中有很多事件是具有較大爭議的,如果學生無法從更加全面具體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學習,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處理問題時過于片面。例如,在講述長城修建的過程時,很多人會認為長城修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使當時的人民水深火熱、苦不堪言,但換個角度來看,長城的修建庇佑一方,很好地抵御了外族侵擾,是有一定的正向價值的。在分析長城修建的作用和影響時,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長城修建的客觀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造成當時人民水深火熱的主要原因在于君主政策的苛刻,而非長城本身,當學生能夠從更加具體客觀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時,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處理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唯物史觀,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科素養養成還是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升,抑或是幫助學生構建學科自信,都可以產生較大的幫助和影響,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有效地滲透。
參考文獻:
[1]馮衛峰.基于核心素養的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落實路徑[J].新智慧,2021(14):9-10.
[2]李子振.基于核心素養的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科幻畫報,2021(1):120,122.
[3]馬騫.基于核心素養的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A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