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庭芳 胡成



2018年,“智慧教育”首次出現在國家層面的規劃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且被教育部列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八大行動”之一。智慧校園是智慧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實踐場所。
一、智慧校園建設的時代背景與理念內涵
智慧校園建設是基于數字校園建設的困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先進智能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時代的發展需求。智慧校園廣泛運用先進的智能信息技術,強調以人為本、服務為先、深度融合的先進理念,從而構建支持智慧教育發展的信息化環境。
把握智慧校園建設的時代背景與理念,使其內涵逐漸明晰。本文將智慧校園界定為,以面向師生個性化服務和注重智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環境,創設智慧學習環境,改變學校人、物交互方式,從而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
二、智慧教育的實現依托于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智慧教學的開展
智慧校園的建設為智慧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技術平臺和理論環境;同時,智慧教學的實施和開展反哺智慧校園的建設,進一步更新和豐富智慧校園的價值和內涵。建設智慧校園和開展智慧教學均指向同一目標:讓教育信息化進入智慧教育這一高端形態(圖1)。智慧教育領航,智慧教學啟航,智慧校園護航。
三、中小學智慧教學模式的探索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建構主義、“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雙主教學結構及劉邦奇智慧教學模式為理論指導,總結出切實有效的新教學模式。
(一)基于智慧教學平臺的“三元五環五模塊”教學模式
該教學模式(圖2)是智慧教學的一種,智慧教學平臺為教學全過程打好數據底座、推動智慧教學環境創設。課程學習活動在智慧學習環境中進行;課程學習內容經過數字化處理,并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課程學習方式是學習者利用信息工具進行重構和創造。
以“參與、互動、發展”維度逐級遞增的三元教學思想為指導方針,“參與”使學生獲得相應課堂地位,積極主動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互動”發生在教學過程的始終,為知識建構創設一個廣泛的教學群體;“發展”既是價值觀也是目標,把學生當做發展的人,推動學生的發展。
以“五環節”指導整個教學的活動狀態變換與時間流程。建構主義教學觀提倡“情境教學”和“合作學習”,將信息技術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的認知工具、合作學習的通訊工具及評價的反饋工具。“五模塊”指出整個教學中核心的教學功能與目標,為教學指明目標方向。
(二)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線上教學模式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需求,總結出線上教學模式。
1.在線自主學習模式
該模式(圖3)指向學生慧學,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和學生的元認知需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評價學生的對象有學生本人、學習共同體及教師,教師需對教師行為、學生個人行為、學習共同體行為進行評價、反思,師生的評價和反思通過信息技術在全體師生中進行流轉、互通,使評價更多元、準確、及時。
2.基于學習分析的精準教學模式
該模式(圖4)指向教師智教,教師的精準教學是建立在學習分析和教學管理之上,學習平臺鏈接二者的數據信息,學習平臺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并反饋給教師和學生,教師可據此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學生可進行自我調節,師生借助學習分析結果調整教與學,實現教學深度交互。
“三元五環五模塊”教學模式是基于智慧教學平臺的教學,可用于日常教學中,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線上教學模式可用于在線教學,也可作為信息化教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及教師精準教學路徑。探索智慧教育視域下的中學生混合式教學是我們下一步重點關注的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