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梅
在如今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互聯網模式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育系統,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合理利用網絡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因此,教師需要及時改變教學理念,快速掌握網絡資源的運用和創作,與學生共同進步。那么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呢?本文從趣味識字、豐富閱讀教學、培養寫作興趣這三方面進行解讀。
一、巧用網絡資源,趣味識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大部分人對于漢字的認識都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的,漢字是小學語文生涯中的第一個難點。一個漢字包含了音、形、義三個元素,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正確書寫漢字,全面掌握漢字的用途和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重漢字教學的創新,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使漢字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利用圖畫、游戲等形式進行備課。例如教師在進行文字教學之前,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一些關于漢字形成過程的圖片,并標注出漢字使用的年代,讓學生明白漢字在生活中所起到的溝通交流的作用和文化傳承的意義。比如在學習“金木水火土”這五個漢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這五個漢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隸書再到楷書等的演變過程,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漢字來源于自然和勞動,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勤勞好學的優秀品質。當然,在課堂結尾,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文字游戲,如“你畫我猜”,讓一個學生在黑板上畫一朵花,再讓另一位學生寫出對應的漢字并注音;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搜索“遣詞填空”的游戲,讓學生搶答,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也可以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
二、巧用網絡資源,豐富閱讀教學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也是伴隨學生一生的好習慣。閱讀可以讓學生感知豐富多彩的世界,讓學生用知識充實自己的大腦,并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解答難以理解的閱讀難點,豐富閱讀教學形式,以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一些古詩詞,由于部分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表達形式和文字意思有很大區別,小學生還沒有打下良好的文學基礎,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往往成了教學上的難點。比如四年級教材中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以在網絡上找出相關的音頻和視頻,通過畫面讓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感受“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寂寥,通過配音渲染氛圍并讓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理解去補充知識點,從而更輕松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三、巧用網絡資源,培養寫作興趣
寫作能力是學生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的綜合體現,但是寫作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都是一大難點,原因在于小學生往往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不知如何動筆。還有一些教師對寫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進行有效引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豐富性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也可以給學生分享網絡上的觀點作為參考,同時,教師要針對寫作技巧和寫作邏輯給予專業指導,還要鼓勵學生活躍思維,提高寫作熱情。
例如對于前段時間的新聞熱點——北京冬奧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冬奧會獎牌用到的元素”寫一篇文章,先在網絡上找出獎牌的3D立體圖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觀看之后進行寫作。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批閱,找出學生忽略或看不懂的元素,然后做出補充,從而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也能夠讓學生對中國文化多一些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綜上所述,網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合理運用網絡資源可以讓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變得事半功倍。需要注意的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在享受其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用心甄別網絡信息,讓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