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靜
小學科學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啟蒙、科學現象探索、科學原理教育的最主要途徑,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精神,運用建構主義理論鍛煉他們自主性知識探究的能力,并且,通過多樣化的授課活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建構主義理論概述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中指出,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多樣性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特征,這也就意味著每個人對同一個事物的理解通常都是不同的,他們會依據自身的經驗體系和思維體系對事物形成不同的觀點,并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認知建構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由此可見,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與自身所處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科學教師需要通過優化教學手段、完善課程內容、改善學習氛圍等方式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認知,并借此提升他們知識學習的效果。
二、構建探究式小學科學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創設問題探究學習活動
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教師采用建構主義理論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教育,這主要是因為建構主義強調了以學為主的教育理念,使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到小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真正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對授課內容與授課模式進行合理創新與改進。例如,科學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班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創建問題探究式學習活動,教師依據教材知識點對學生們提出具有自主性探究特點的問題,然后再引導他們結合自身的生活閱歷和教材內容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
(二)創建小組合作模式,建構自主性探究的能力
小學科學教師要想培養班級學生自主探索學科知識的能力,提高他們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就可以創建小組合作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相互幫助的過程中快速理解教材知識點,并借此提升他們自主性學習的信心,提高其自主性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另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能滿足核心素養教育的要求,使教師能夠依據學生們實際的學習能力將其分到不同層次的探究小組之中,并給每組布置與他們能力相符合的探究任務,這樣既能滿足各層級小學生的求知需求,又能降低學困生自主學習的壓力,并借此提高班級整體的認知水平。
(三)利用學生已有經驗,提高科學知識建構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所具有的前概念是影響其科學知識認知效果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因此,科學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們科學知識建構的能力,就需要合理利用小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原理開展教學活動。前概念指導著學生們對科學知識的感知方向和感知方法,同時,也影響著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式。另外,前概念也對小學生當前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有著一定的影響,當科學教師在給他們講解某一概念性科學知識時,每名學生都會根據自己以往的認知經驗對其進行理解與思考,所以,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們找到正確的知識思考方向,就需要先對班級學生進行深入了解,要知道他們習慣哪種思考方式,掌握他們實際的學習水平,然后再以此為依據創建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相結合的知識探究活動。
(四)設計科學學習情境,鍛煉學生實踐探索能力
建構主義理念認為,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活動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對科學知識進行建構的過程,這就意味著老師可以通過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小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對科學原理和科學概念進行有效的知識建構。而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授課效果,科學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們創建內容豐富、樣式新穎的認知情境,并且,引導小學生在多樣化的情境中與同學和老師進行高效的溝通和交流,對所了解到的科學現象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分析,發現其中新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建構主義理論的本質原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教學手段創新,運用多種探究式學習活動鍛煉小學生自主性認知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并借此提升他們建構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