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微微 劉璐
摘要:在過去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學校將教育的側重點集中在就業教育,即提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通過就業方面的技巧傳授,來助力高職生成功就業。新時代我國社會發展對新時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大思政視域下,學校對高職生的思政教育、就業教育的重視度逐漸提高,如何充分發揮二者之間的合力,實現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重點關注的課題。以高職生就業教育為研究背景,在闡述大思政與就業教育的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分析高職院校就業教育的現狀,著力探討基于新時代大思政視域下提升高職生就業能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大思政;高職生;就業教育;就業能力
前? ?言
高職生畢業后擁有良好的就業前景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優勢。高職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也要接受包含自身價值觀念、職業素養、就業意識等多方面的教育培養。將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對高職生的就業能力的助推作用,已然成為當前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開展就業教育的核心導向,更是增強了高職院校科學育人的實效性,為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培養高品質專業化人才的有力措施。
一、高職院校就業教育現狀
(一)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
近三年高校畢業形勢不容樂觀,應屆畢業生人數的連年激增,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為874萬,2021年為909萬,2020年突破千萬達到1076萬,同時受到全球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為嚴峻。作為高職生,與普通本科生相比,雖然具有專業技能,但是其就業渠道相對單一、學歷層次較低、知識儲備有限,容易產生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二)高職院校的就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1.高職院校就業教育理念需要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對高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相對模糊,滯后于新時代職業需求。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就業教育目標不明確、教育內容與實際相脫離以及技能考核評價過于片面;另一方面是目前高職院校多以技能短期培訓為主,缺乏對學生長期職業生涯教育的培養,同時忽視了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導致學生就業后對自身定位不準確,容易在價值取向和心理方面出現問題。
2.高職院校就業教育課程設置有待科學完善。就業教育的實現往往通過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實現,但高職院校在進行就業課程安排中具有集中性和短期性的特點,往往在教學期間選擇某一學期完成16課時的課程安排或者集中講授,與專業課程缺乏有效地銜接,同時不能體現出職業生涯教育的規劃性和長期性;就業教育的內容相對單一,缺乏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化設計,課程通用化現象嚴重,與自身專業聯系不緊密;就業教育的課程形式相對陳舊,與其他課程在形式上類似,教師通過大班授課,未能體現課程特色,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3.高職院校就業教育內容應滿足現實需求。高職院校就業教育多針對于畢業生, 忽視了課程的長期性和連續性。從事就業教育的教師多為專職輔導員或公共基礎課的教師,缺乏專業教師對就業知識的傳授。由于就業教育的特殊性,從事該課程的教師除了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有扎實的實踐知識,以應對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
二、大思政融入高職就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大思政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
思政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究其本質是通過思想引導,逐步促進高職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參與到社會活動過程中,能夠從主觀意識上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的社會意識。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重點強調強化高職生的思想建設,全面提升其政治覺悟,為新時代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高品質人才。因此,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應當以當代高職生群體為核心,充分結合高職生的個性化成長特點與發展需求,為其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學生能夠在正確思想觀念的熏陶引導下,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識、道德意識、職業素養、文化素養。
(二)大思政是多維協同的工作觀
基于大思政視域下,高職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多方合力的發揮,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戰略,充分發掘一切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構建全方位育人培養平臺,逐漸形成以素質培養為核心的多維育人模式,實現對學生綜合性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首先應當在黨委組織的統一協調引導下,充分發揮黨政合力,聯結各個部門,形成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多維協同教育工作格局。高職院校要重點突出黨委組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引導作用,組織學校各個部門,實現教育教學活動的程序化、規范化,為新時代高職生創造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能夠通過思政教育逐漸形成符合時代發展的思想價值觀念,為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奠定基石。
(三)大思政融入高職就業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呈現出來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推進,網絡信息的碎片化、全球化,導致當前社會思想的多元化發展。社會多元思想的發展,不僅會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職生的價值觀。大思政是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為基礎,結合時代的發展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所提出的新要求所構建的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格局,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維護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舉措,同時更是現代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大思政視域下高職生就業教育的內涵
就業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被稱之為職業指導或者就業指導。學生在步入高職院校之后,在接受更深層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針對自己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興趣取向選擇相應的專業課程,從而掌握一技之長作為未來立足社會的根本。因此,就業教育內容主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獲取相應的職業信息,并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現有條件,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就業教育指導是提高學生職業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從學校的角度而言,開展高職生就業教育首先應當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新時代背景下對人才綜合能力水平與素質能力的實際要求,遵循現代高職生的自主行為特征,逐步引導學生能夠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對未來的就業進行全面的規劃,全面培養高職生的就業能力水平與職業素養,使高職生走出校園后能夠快速適應工作崗位。高職生就業教育所涵蓋的內容較多,不僅僅是單純就業信息獲取的指導、就業理想塑造、就業心理的疏導以及就業政策分析能力的培養,同時還包含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的引導、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等多個方面。立德樹人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的核心理念。高等教育肩負著為社會發展與民族振興培養高品質全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構建全新的大思政教育環境是當前高職教育適應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遷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教育是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念與精神品質養成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就業之后自身的道德修養與思想品質會自然而然轉化為自身的職業素養,從而助推學生未來職業蓬勃發展。
四、新時代大思政視域下提升高職生就業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積極踐行專業課程思政改革
專業技術課程是高職生提升自身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高職生提升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大思政背景下,教師要將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進行深度融入,重點發掘專業課程中所涵蓋的科學精神與行業規范,讓學生在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深化自身職業素養的發展,以此來提升學生在未來就業過程中的崗位適應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良性發展夯實基礎。同時,教師在開展就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全面提升對學生的思想價值的引領,結合專業課程知識內容,全面強化對思想文化的滲透,重點加強對學生思想品格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提高自身職業素養的同時,全面促進學生自我審視、自我判斷、自我規劃等思想意識的形成,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鋪墊。
(二)充分發揮思政課的育人價值
思政課程一直以來都是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重點課程之一,更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思想意識與政治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思想意識形態與優秀品格的塑造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大學階段的思政課程中,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較為廣泛,不僅涵蓋對學生時代精神與家國情懷的培養,同時在引導學生在對時事政策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同時,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就是踐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基于大思政背景下,將學生的就業教育與思政課程教育深入融合,能夠充分發揮思政課程教育主陣地的育人價值,實現現代高職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培養。
(三)將思政課程融入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在就業指導課堂上開展思政教育,深度挖掘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內容的同時,尋求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技能指導知識點與思政教育之間的結合點。在高職生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知識體系中價值觀探索部分,將思政教育中三觀教育、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與職業道德、敬業精神、集體利益相關聯,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主流價值觀的熏陶。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結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熱點問題,積極應對新環境、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家國情懷和職業道德。同時課程中可以設置實踐環節,如社會調研、志愿服務等,既能提升學生就業實踐能力,也能讓課程思政落在實處。
(四)抓好日常思政工作中的就業教育
除課堂學習的形式外,思政引導價值觀層面的宣貫應積極拓展價值引導的渠道,從專有課堂走向課余生活。通過“校友故事系列分享會”向同學們分享優秀畢業生成長和創業的故事,用他們的“學業、就業和職業之路”影響在校高職生。與此同時,還可以舉辦基層就業之行等活動,用基層就業典型去激勵畢業生奔赴基層、重點單位或艱苦地區就業,鼓勵高職院校生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為其進行政策解析,引導他們將短期目標與中長期職業目標有機結合,將個人職業發展與國家和區域發展相匹配。
結? ?語
新時期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高品質人才的主陣地,應當充分結合當前時代對現代人才的實際需求,對高職院校就業教育體系進行全面的革新與優化,重點將思政教育融入高職生就業教育體系當中,全面拓展就業教育的廣度與深度,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就業技能的同時,全面強化對學生思想意識、行為意識、價值觀念、職業素養等綜合化素質的培養,結合時代的特征,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時代新人、開創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立德樹人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的核心理念。高等教育肩負著為社會發展與民族振興培養高品質全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構建全新的大思政教育環境是當前高職教育適應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遷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高旻. 構建以德為本的高職生就業教育服務體系[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5-13(008).
[2]? 張天華,李佳熙.新時代高職生就業教育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02):105-108.
[3]? 李偉靜.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農村高職生就業教育現狀調查研究[J].河南農業,2021(27):20-21+24.
[4]? 張鵬,李燕飛.高職生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互融互通的思考[J].滁州學院學報,2021,23(03):80-83.
[5]? 辛德萬.“雙創”背景下高職生就業教育路徑探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22(05):82-84.
[6]? 谷月.“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生就業教育優化策略[J].現代交際,2020(16):176-177.
[7]? 羅紅娜.探析加強高職生就業教育的必要性[J].就業與保障,2020(12):50-51.
[8]? 何慧.高職生就業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9):54-56.
[9]? 鄧曉,王楠,王艷.基于OBE的高職生就業教育進階式評估策略研究[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9,32(06):29-31.
[10]? 王陽.淺談職業生涯規劃背景下高職生就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J].就業與保障,2019(24):174-175.
收稿日期:2022-05-13
基金項目: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一般課題 “ 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就業教育研究”( JRS-2022-1128)
作者簡介:靳微微(1983- ),女,廊坊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