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卓瑪
高中階段的學生專注力高,思維能力強,對知識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不過由于科目的繁雜,學習壓力較大,為保障高中化學授課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應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此讓學生更容易明確化學知識的關鍵點。
一、增強學生觀察力
針對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點,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教師使用教材進行講解,學生也只能在書本上了解各個知識點的變化情況,而在教育改革下,教師應不斷應用實驗進行知識授課,讓學生在直觀的實驗變化過程中了解化學知識,并發現其中不同的實驗變化,發展創新思維,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實驗教學是新時期化學教師最為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應根據實際課程情況,進行安全、有效的實驗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的每個環節,增強學生觀察能力,同時教師提出其中的相關問題,以此推動學生思考,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顏色變化較多的硫酸銅與鐵屑實驗過程中,為了正確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實驗中的變化情況,保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集中注意力觀察,開展實驗前教師可以提出與試驗相關的問題,如實驗前硫酸銅什么顏色?反應前物質處于什么狀態?反應過程的溶液顏色變化情況是什么?反應后發生怎樣的轉變?其中的原理是什么?等。提出問題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按照標準流程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其中的變化情況,回答實驗前提出的相關問題,其中需要注意化學實驗中的相關溶液與設備存在一定的危害性,教師應在實驗前說明實驗過程的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受到傷害,并制定出應急方案,出現問題后第一時間做出處理。學生在完成實驗記錄后,教師對完成效果好、問題答案準確的小組要給予肯定與表揚,對于回答錯誤的小組,也要給予鼓勵。此外,對于學生提出的創新問題,如:反應過程會出現氣泡情況,是什么原理?教師應對其給予最大鼓勵與表揚,這樣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同時,教師給予正確的實驗講解,進而激發學生參與化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基礎。
二、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掌握化學知識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探究、自主、合作。這幾種學習方式十分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與發展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化學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還需要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化學知識教學。教師在授課前應全面明確教材知識重點,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學習,進而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效果。
例如,在彩虹噴泉的實驗中,為了保證學生可以發揮出創新能力,教師在演示實驗前,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實驗小組,并在實驗教學完成后讓小組提出相關的問題,許諾提出問題具有重要性且數量較多的小組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在激勵的機制下,學生會充分發揮出創新能力,提出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如彩虹噴泉顏色變化原理是什么?能不能設計出更多顏色的彩虹噴泉?教師在學生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講解,使學生明晰其中的化學原理。此外,教師在學生問題的基礎上設計相關的化學實驗,讓學生探求化學知識,如增設其他顏色噴泉實驗或將噴泉實驗應用在生活中的其他形式上,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意義。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促使每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這也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高中化學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開展情景式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入具體的教學氛圍中,在趣味的吸引下,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思維中。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如一個小孩與小狗到山洞中探險,進入后不久便呼吸困難,而小狗沒能出來,從此,小孩認為山洞殺害了小狗。學生通常會對無法解釋的故事產生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并告知學生了解這堂課內容后便會明白其中的具體原因。學生會在期待中傾聽教師的授課過程,教師在課程結尾部分,將其中的答案給予學生。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充分融入學習氛圍中,提升課堂質量。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只有運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了解高中化學知識點,降低了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此增強教學效果,把學生培養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
參考文獻:
馮華.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