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程 郭金芝 張麗
2022版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育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初中階段是我國義務教育的最后階段,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在中學時期接受高質量的教育非常重要。中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目標之一,實驗是物理課程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為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筆者認為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可采用以下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精心創設實驗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如,在講動能一節時,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這是為什么呢?一片樹葉落下時,人們不以為然,而一塊磚頭從高處落下時,人們會望而生畏,這又是為什么呢?這些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有心人,通過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引入大氣壓強,使學生從不可思議中產生求知欲望,認真觀察分析其中的奧妙;用滾擺實驗引入動能和勢能變化,學生在好奇之余必將包刨根問底;用措手御寒,鉆木取火等引入做功和內能的改變,將引起學生觀察和解釋日常生適現象的興趣。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將學生巨大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目的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可以通過建立興趣小組,以便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實驗的原理、過程和現象,并在課外進行相關的探究活動以產生不同的興趣。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可以獨立學習,探索在興趣小組中學到的知識,以不斷發展思維和提高實踐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
二、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探索意識
例如,以《光的折射——透鏡》為例,在完成課堂知識后,教師可以在課后以一群興趣的形式擴展學生對本章的知識,例如由學生深入討論從空氣到水或其他的光。興趣小組中的成員可以互相學習,探索和實際互相培養,例如建立實驗來研究凸透鏡成像定律,利用介質中的折射定律,實驗來確認發生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并擴大知識空間。
同時物理學是一門基于觀察和實驗的科學,通過觀察發現了許多物理定律。例如,牛頓通過發現一個蘋果掉到地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觀察了吊燈的擺動,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通過示例,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三、創造實驗條件,提高教學效率
在學習同時進行實驗教學意味著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及時通過所學知識進行實驗過程,并通過實驗方法培養探索物理知識的能力。這種教育形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與新課程學習緊密結合。因此,積極創造條件并開展這些教育實驗將對提高物理教育質量和廣泛地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在實驗中學習的形式,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物理學閱讀書籍,進行實驗、思考、討論并快速掌握物理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及時對學生的不正確操作進行指導與糾正,糾正學生實驗中不正確的操作有助于學生發展實驗技能。這些練習實驗可以極大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可以大大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并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能讓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