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權
情境創設是指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和發展,從而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往初中語文教學中重點僅僅局限在知識的傳授上,而忽視對了學生的個性培養,忽視了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個體差異,將語文學習的過程變成了一種知識的灌輸過程,沒有重視學生已經形成的創造力和知識的積累,忽略了學生內心世界的需求,單純地強調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其教學結果不可避免地培養了學生只看重分數、沒有個性的思想觀念。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語文教學的方式必然隨著社會的需求作出調整,尤其是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語文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創設教學情境是語文教學中比較有效的方法。在此,筆者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予以探討。
一、創設語言情境
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的是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這種將抽象形象化具體化的語言,學生聽起來必定是興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濃郁如仲夏,猶似欣賞一幅畫,觀賞一幕劇。語言營造是情境中最常用的一種,生動優美的語言描述,不是“蜜”也可以粘在一起。享受語文教師富于感染力的語言表達,是學生共同的心理需求,語文教師的這些特質也是調動學生情感體驗的寶貴資源。如筆者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這樣導入:一提到冬天,大家也許會想到一幅白雪皚皚、冰清玉潔的圖畫,也許會想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佳句。可是有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溫暖如春,給人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下面,隨著老舍先生到濟南去走一走,看看它的冬天是怎樣的一幅風景?這樣詩意的描述,學生怎能不動情?怎能不心生向往呢?
二、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說過:“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要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現象、問題直接或通過媒體、手段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官受刺激,情感被激發,自覺的融入情境中而產生分析現象、解決問題的沖動和欲望。在講授新課整體感知課文時,可精心設計一組能提挈全文的問題,形成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文章的主旨的把握上,有利于學生從總體上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根據孔乙己的“死”這一出發點,可以精心設計多個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看待文章內容,在為學生創造思考機會的同時,引導他們獨立思考以促進他們散開去把握全文的目的。問題一:孔乙己究竟會不會死?會如何死?通過設計多個問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回答,最終的答案也是各種各樣的。也正是因為問得“自由”,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二:孔乙己為什么必死無疑?證據是什么?問題三:寫的是孔乙己的悲劇,卻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別人的笑聲中呢?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啟發了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問得“自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的答案各種各樣、精彩紛呈,學生的思維徹底打開了。
三、創設表演情境
初中語文所選的很多課文都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稍加改編,就能夠把教材改編成適合學生表演的課堂情景劇,而且這種表演方式能夠很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文章內容,深入文章,了解作品當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是一種非常輕松愉悅的學習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創設情境,更多學生感知這篇文章的情境,真正深入作品,是初中語文創設情境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也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更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一條途徑。例如,教學《愚公移山》這篇文章,首先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這篇文章的故事情節,感知具體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精神心靈和品格。讓學生抓住那些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寫,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課文,真正把握人物的心理,結合自己的理解,改編課文,推薦學生表演,讓學生配上適當的神態、動作盡情地發揮和演繹。這樣學生能夠把比較豐滿的人物表現得淋漓盡致,以這種方式創設情境,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能夠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又能夠為學生展現自己的綜合能力提供非常好的舞臺。又如,在教學《變色龍》一課時,就運用了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把課文中的精彩情節在課堂上再現,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刻體會課文表達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表現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
四、創設想象情境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引發學生的想象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新形勢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在課堂中設置一種創造想象情境,激發孩子的創造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如在學習《范進中舉》一文后,教師可繼續引導學生自由想像,范進中舉后的為人處事方面及周圍人對他的態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或者想像范進如果此次沒有中舉,他又會怎樣。這種想象情境的創設,可以極大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我評價,達到自主性學習的目的。
總之,情境的創設還有很多種途徑,只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努力營造不同的課堂環境,就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教學情境是一種情境交融的氛圍,一種有形與無形組成的教學情意場。我們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根據實際創造性地創設不同的情境,全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形象地再現教材內容,將生硬復雜的問題具體化,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實現知識的時空跨越,從情感上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