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意義;推廣措施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位于淄博西部,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稱,系淄博市轄區之一。境內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區,屬半濕潤地區,四季分明,雨季集中在7-8月。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541.2h。年平均氣溫為13.1℃。平均地溫為15℃。年平均降水量為645.5mm。主要風向為西南風。年平均絕對濕度為11.6g/m3,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3%。周村區地處魯中山區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以平原為主,土壤類型主要以褐土以壤土為主,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光照豐富、雨熱同季、排灌方便為優質玉米生產提供了自然的條件[1]。該地區玉米常年播種面積超過了8 300hm2。經過長時間的種植管理,當地農民群眾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栽培管理經驗。但近年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不斷加大,傳統種植模式下,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一直難以提升,并且還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病蟲害,這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構成了不良影響。鑒于此,就需要我們加快玉米先進栽培管理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應用,以調整玉米種植結構,實現先進技術的快速普及和快速應用,為玉米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
1玉米種植新技術
1.1玉米種子處理技術
在開展玉米種植之前,應該從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玉米品種入手。首先,選擇經過國家級或者省級種子單位審定的玉米品種,再結合當地的種植制度、氣候條件,進一步選擇適應能力較強、生產潛力較大、具有高產穩產優質的玉米品種。播種前,種子需要經過嚴格的包衣處理。可直接購買已包衣的玉米種子,而對于沒有進行包衣處理的種子,在播種之前應該進行適當的包衣處置。推薦購買包衣的種子,及時進行播種,例如使用10g銳勝(噻蟲嗪)+5ml禾豐鋅+15g禾豐鉬或70%吡蟲啉5ml+1g碧護+15g禾豐鉬,兌水2 000-4 000g,水可以拌2-3kg玉米種子[2]。
1.2種植地處理
玉米在播種之前需要要做好種植地的針對性處理工作,營造適應玉米生長的土壤環境,確保播種之后,玉米能夠快速發芽,快速生根,進而提高玉米植株的抵抗能力,保證出全苗、培育壯苗。為了切實提高玉米植株的抵抗能力,要逐漸轉變傳統的種植地處理方式。前茬作物收獲之后,可以選擇使用深耕機或者深松機對土地進行全面的深松處理,轉變過去淺旋耕的整地方式。長時間采用淺旋耕整地會使得犁底層逐漸變淺,玉米根系不能向著縱深化方向生長,后期很容易出現倒伏。通過深松處理之后能夠打破犁底層,營造一個虛實結合的土壤環境,為玉米根系的生長發育奠定堅實基礎。一般情況下,旋耕整地的深度控制在20-25cm[3]。在旋耕整地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結合土壤養分的稀缺情況,推廣應用配方肥料,保證養分供給充足,滿足玉米生長發育所需。同時,在基肥追施過程中,應該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每畝可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機肥2 000-3 000kg,全部的磷肥和鉀肥以及70%的氮肥施入農田,滿足玉米植株苗期的營養需求。
1.3機械化播種
1.3.1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在利用機械設備進行播種之前,應該對操作地塊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合理制定計劃,保證農機設備能夠安全作業,提高播種質量。另外,還需要對播種過程中容易損壞的機械部件進行有效的檢查,并更換損壞嚴重的機械部件,避免因為機械出現故障影響春季播種,耽誤農時。要確保種子干凈干燥,不得存在雜物或者秸稈,避免對播種機排種口造成堵塞,影響到整體的播種質量。播種準備完成之后,應該將所需要的肥料、種子等各種農產品放在地頭合適的位置,避免引入新的雜質,然后按照就近原則及時添加肥料種子。
1.3.2玉米播種機械設備的使用要領
在首次播種之前應該選擇好播種地點,一般從種植地的地邊開始播種,駕駛人員的視線范圍內插好標桿或者尋找好標志物,以確保播種品質,便于后續的機械化操作。另外,在播種過程中,應該密切觀察機械設備,特別是排種器和傳動結構的工作情況,一旦出現故障,應該停止機械設備,故障排除之后,倒退機械設備一段距離重新播種,避免出現漏播。此外,在播種期間應該經常觀察和檢查開溝器、覆土器、鎮壓器的工作情況。遇到雜草纏繞或者地膜纏繞時,應該及時停機將其去除,確保播種深度一致,不漏播,鎮壓合理[4]。機械設備在進入田間地頭之后,為了確保出全苗,應該將開溝器緩慢升起,后退一段距離之后再繼續進行播種,下落播種機時一定要緩慢,避免突然降落,造成播種器出現損傷。完成一種農作物播種之后,應該將種箱當中剩余種子全面清理,防止出現種子混雜的現象。另外,在施肥過程中肥料對金屬具有很強的腐蝕作用,播種結束之后,應該及時清理肥箱當中的肥料。
1.4雜草防除技術
雜草適應能力相對較強,生長速度較快,如果除草效果不好,雜草會爭奪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水分和肥料;田間雜草生長過密,影響田間通風透光,造成作物生長發育不良,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雜草過多,容易誘發多種病蟲害。因此,在玉米苗期一定要注重做好滅草工作。人工滅草工作強度較大,效果相對較差,現在一般在玉米出苗前或苗期噴施除草劑,及時消除田間雜草[5]。當前市場上所銷售的除草劑種類很多,常用的除草劑主要包括了乙草胺、銹去津、金都爾、異丙草胺、樂豐寶等幾種。種前除草主要是在玉米播種到出苗之前,選擇72%異丙甲草胺(如金都樂、金都寶)、90%乙草胺(如封斯特、封地高)等酰胺類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減少雜草的生長。對于出苗之后田間有雜草生長的,應該結合田間雜草的類型,玉米苗期除草推薦使用莠去津膠懸劑,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噴霧防治。
1.5玉米田間管理技術
玉米播種一周內,應做好田間的巡視檢查工作,密切觀察田間秧苗的出土情況。如果采用地膜覆蓋種植的,當玉米出苗之后應該及時做好放苗工作,避免高溫燒苗。當玉米生長到3-4片葉子之后,及時進行定苗處理,生長到5-6片葉子之后進行間苗處理,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強去雜留存的原則,保障田間培育壯苗。在苗期階段,如果發現田間缺苗比較嚴重的,一方面可以使用催芽好的玉米種子及時進行播種,或者從稠密地區移栽幼苗直接進行補種,注意需要在補種的位置進行一次徹底的灌溉[6]。在肥水充足的情況下,玉米苗期通常不需要進行灌溉施肥;如果發現葉子發黃,生長發育不良,存在明顯脫肥現象,應該每畝追施尿素2-5kg,并及時灌溉一次苗肥水。玉米進入拔節期之后,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對營養物質和水分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個階段就需要做好追肥和灌溉工作,要確保養分供給充足[7]。一般在玉米拔節期、孕穗期和灌漿期,結合田間墑情及時灌溉,并每畝追施尿素5-10kg。玉米生長中后期之后,為了預防早衰,增強葉子的光合作用,還可以選擇使用1%的尿素溶液,0.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同時,在這個階段也需要做好田間的排灌工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應該及時將田間的積水排出。
1.6化學調控技術
當前很多種植戶在田間玉米栽培管理過程中,都存在施肥過量問題,玉米在生長中后期很容易出現徒長,植株過高,影響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發育,也很容易造成后期出現倒伏。化學調控過程主要依賴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一般在玉米生長出6個葉片時開始,當玉米植株超過70cm,就需要進行化學調控。
一般情況下,雜交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相對較差,再加上田間施肥量相對較高,玉米生長過于旺盛,植株高度較高過細,而穗位相對較高,遇到高溫、多雨、大風天氣時很容易出現倒伏[8]。此時,選擇使用300ml/升金得樂或壯豐靈等玉米調節劑,對玉米植株進行葉面噴灑。通過化學調控,能夠有效控制玉米莖節長度,加速根系的生長發育,降低穗位高度,使穗位下兩節間的長度變得更加短。
2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現實意義
2.1有力助推農業機械化發展
我國的農民群眾在長期的玉米栽培管理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并形成了系統化的戰略管理體系,依托該栽培體系,取得了很好的種植效果。但隨著現代化機械設備的有效推廣應用和生物科學技術水平的顯著提升,傳統的玉米栽培弊端日益凸顯出來,已經成為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影響因素。要想切實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就需要從種植技術角度入手,轉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加快先進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基層地區的很多農民群眾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綜合素質并不是很強,他們的機械化應用意識相對比較薄弱。一些地區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的生產模式,難以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玉米產量,更不能夠保證玉米的品質。加上很多農民群眾小農思想根深蒂固,思想比較保守,對新理念新技術新思想的接受程度不高,因此很難掌握現代化的機械技術和種植技術,也不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借助玉米先進種植技術推廣的契機,能夠將農業機械設備和農業生產技術有效融合,實現農機和農藝的快速推廣;借助新技術的有效應用和示范帶動,可向農民群眾積極宣傳現代化農機設備應用的重要作用,促進廣大農民群眾從意識層面提升對農業機械設備利用的重視程度,將現代化機械設備更好地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切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生產質量,減輕農業勞作,將農民群眾從繁重的農業勞作中解脫出來;借助農機購置補貼的相關政策,可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提高基層地區的農機保有量。
2.2提高玉米產量,增加農民群眾經濟收入
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會涉及諸多內容,包括了玉米生產環境的調控、種植地的選擇、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播種日期的確定、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玉米種植技術推廣要將實施這些措施的方法一一展示出來,向農民群眾全面解釋并在各個地區進行廣泛交流。通過轉變農民群眾的傳統種植模式,提高現代化玉米種植技術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效率,轉變傳統的種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玉米產量和品質,同時直接影響到農民群眾的經濟收益。基層地區在尚未推動先進種植技術推廣應用之前,一些農民群眾尚未意識到科學排灌、機械化操作、化學調控、科學除草、玉米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在生產過程中不注重調控和種植環境,使玉米生長發育不良,土壤理化性質發生變化,耕作層逐漸變淺,玉米根系不能夠向著縱深化方向生長,直接降低了玉米產量,影響到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玉米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可以幫助更多農民群眾掌握更加先進合理的種植技術和知識,使農民群眾的種植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在增加產量的同時,更好地帶動經濟收入提升。
3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措施
3.1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
一項新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需要發揮政府部門的政策帶動作用,如此才能確保現代化的種植技術在廣大基層地區得以有效推廣和應用。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是一項惠民利民的重要工程,在實際工作中,單純依賴某一個推廣組織或群體開展推廣,難以達到實在的推廣成效,需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并支持該項工作。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引導部分種糧大戶或者種植合作社農業生產企業,率先運用先進的玉米種植技術,為技術推廣營造一個良好的群眾基礎[9];另一方面,應該開展技術研究,保證能夠取得新突破,不斷加強技術研發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要站在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通過為高新技術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穩步提高玉米的產量。
3.2切實宣傳先進的玉米種植技術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切實發揮自身技術推廣應用的職能作用,深入基層地區開展廣泛性的技術宣傳和帶動,嚴格按照農戶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宣傳途徑和宣傳方法。結合當前的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現狀,充分利用智能手機、電視、互聯網等多種渠道,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宣傳教育,方便廣大農民群眾接受和認可。通過不間斷的宣傳,讓農民群眾能夠認識到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的現實意義。另外還可以利用玉米生產的關鍵時期或者農閑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培訓活動,例如集中培訓、會議培訓、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講解和技術服務,委派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種植戶開展生產等多種形式,加快新技術的有效普及和應用。
3.3強化示范帶動
在新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可以利用種植大戶的示范帶頭作用開展新技術的有效普及。積極引導種糧大戶、農業企業率先應用種植技術,或者在基層的玉米示范種植基地開展技術推廣,定期邀請農民群眾到示范基地參觀學習,積極地吸引其他種植戶學習這項技術,加快新技術新方法、種植經驗的有效推廣。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玉米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應用對提高玉米單產,增加農民群眾經濟收入,實現農業機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隨著市場交易日益頻繁,對優質玉米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就需要各地農業部門必須宣傳農業種植技術,并大力扶持和充分發揮種植示范大戶的作用,實現先進玉米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有效應用,致力于農民群眾中的種植管理,實現種植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更好地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