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榮 李桂香 遲瑞蘋
關鍵詞:大棚栽培;黃瓜;病蟲害防治技術
1引言
黃瓜兼具水果蔬菜兩方面的特點,富含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黃瓜有很大的需求。隨著種植技術的發展,溫室大棚技術在黃瓜生產中得以廣泛應用。通過大棚對黃瓜進行栽培,可以有效地減少氣候問題給黃瓜種植帶來的影響,極大程度的解決了市場上黃瓜的供應問題,不僅提高了黃瓜的品質與產量,也為種植戶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溫室大棚中的溫度適宜,空間相對密閉,容易滋生病菌,造成大棚內黃瓜的病蟲害問題泛濫。對此,加大對大棚黃瓜栽培技術的研究力度,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可有效保障溫室大棚內黃瓜的產量與品質。
2大棚黃瓜種植存在的問題
2.1技術普及不到位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對大棚黃瓜種植技術普及工作不到位,部分農戶對大棚種植技術了解較少,未能充分掌握大棚種植技術,未能發揮出大棚種植技術的優勢,導致黃瓜種植產量和品質較低。
2.2大棚種植投入過高
在引進大棚黃瓜栽培技術時,因為其中特殊的技術要求,使得大棚種植投入過高。例如,在搭建大棚時需要一定的經濟投入,6m寬裝配式鋼架大棚,此棚型已推行應用多年,是主要以直徑22mm、厚1.2mm的鍍鋅薄壁鋼管為大棚骨架的鋼棚棚型,運用壽命10年以上,每平方米造價10-30元,每畝建形成本7000-20000元。缺點是在室內操作性差,冬季保溫性能差。而8m寬進步型鋼架大棚,增加了棚體的高度、寬度,增大了棚內空間,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冬季保溫性。其每平方米造價在20-45元左右,每畝成本1.5-3萬元,主要合適于農業示范園區及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菜農應用。在后續種植時還需進行投資,如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每平方米成本在80-120元左右;人工成本、前期土壤改良成本大概在500元左右[1]。這對種植戶的時間和經濟成本要求較高。而相較于傳統的露天種植黃瓜,大棚黃瓜栽培技術不僅需要投入更多的經濟成本,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等進行管理,而這些問題都是制約大棚黃瓜栽培技術發展和普及的重要原因。
3大棚黃瓜關鍵栽培技術
3.1選種
品種的選擇對大棚黃瓜的產量和品質具有決定性作用。黃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普通黃瓜、水果黃瓜以及砧木黃瓜等。其中,砧木黃瓜需要采用嫁接方法來培養,其他的品種則可以在種子庫中選擇。目前,種子庫中的品種包含國內外的種子,種源既全面又安全。而相關種植人員在選擇黃瓜品種的時候,除了選擇優異的品種外,還要注意以下四點問題。第一,種植人員在選種時應秉持因地制宜原則,充分考慮到黃瓜品種是否與當地種植環境相適應,一切以種植效果為主要考量因素。第二,種植人員在選擇黃瓜品種時,還應制定相應的種植計劃,從繁多的黃瓜品種中選取適合種植場地的黃瓜品種[2]。第三,在大棚黃瓜栽培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質量和產量,因此,種植人員在選擇黃瓜品種時選取適應本地的品種,提高發芽率,提高黃瓜質量與產量。第四,對于品種的病蟲害抵抗能力也要注重,確保黃瓜不受病蟲害的影響。在選種完畢后,為了增加發芽率,還可以將黃瓜的種子在溫水中進行浸泡,以達到對種子消毒的目的,從而使黃瓜種子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3.2種植與育苗
選擇合適的品種后,接下來的關鍵步驟是種植和育苗工作。黃瓜在春季播種時,一般時間是2月中上旬,冬季播種的時間一般為9-10月。進行大棚栽育培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低溫對黃瓜生長的影響。為提高種子的發芽速度和發芽率,可以對種子進行燙種處理,按照適宜的種植間距進行播種。當黃瓜長到三四片葉時,進行定苗。此時,應注意將其放置于富含營養土及溫水浸泡后的木屑上,做好保溫工作。如果需要在大棚中進行嫁接工作,可以在嫁接處噴灑一定的乙烯利或萘乙酸鈉鹽等藥物來增加黃瓜雌花開花數量,進而提高黃瓜產量。除此之外,在育苗時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種植人員在選擇育苗地點時,需要考慮到陽光、水分等因素,千萬不能忽略外界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對黃瓜苗的影響。第二,需要對苗床的大小進行合理設計,一定要符合黃瓜種植規格。第三,苗床可以適當增加底肥,以此來增加土壤肥力和養分,為黃瓜苗的生長提供條件;同時,種植人員需要對其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度,為黃瓜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3.3溫度及水肥控制
在黃瓜種植期間,要對溫度及水肥進行控制。黃瓜在生育期內需要控制一定的晝夜溫差范圍。白天適宜將大棚的溫度控制在25-30℃,晚上應控制在13-18℃[3]。對溫度進行控制不僅可以抑制植株生長,也能防止黃瓜落花落果。在黃瓜定苗后,還需追加一定的氮肥,在抽蔓及開花結果后期,需要追加磷鉀肥。同時,在黃瓜生長期間,種植人員還要做好澆水工作,黃瓜播種移栽初期對水分要求較高,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以保證黃瓜的成活率以及出苗質量。在黃瓜的收獲階段,要嚴格控制澆水量,堅持除草淺耕,注重對黃瓜的排水防澇工作。
3.4田間管理
黃瓜生長對于地形要求較高,因此,在進行黃瓜種植時需要選擇平地,為黃瓜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并在黃瓜生長期間,對其施加有機肥或硫酸鉀肥。同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黃瓜搭架。黃瓜種植時,在黃瓜苗長到10-15cm后,種植戶應對黃瓜進行搭架處理,搭架時要距離黃瓜根部6-8cm,一般采用人字型架,搭好架后,可以采用“8”字法來綁蔓,可每隔2-3節綁蔓一次,綁蔓可在下午進行。第二,除草。在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也要注意除草問題。當大棚內長到一定程度后應及開展除草工作,避免出現草量過多而吸收黃瓜養分的情況[4]。第三,整形。若黃瓜主枝蔓雌花較多,需要在早期對其及時摘除,以防止養分的過分消耗。當主枝蔓長到25-30片葉子后,需要對其掐尖,并且在掐尖后及時追加氮、磷、鉀等肥,以保證黃瓜生長中對養分的正常需求。
4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技術
4.1霜霉病防治
霜霉病是大棚種植黃瓜中一種常見的病害,多發生于黃瓜的生長初期,病菌會從葉面慢慢擴散,最終變成黑色霉狀物。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并由下部葉片慢慢向上部葉片發展。在黃瓜幼苗發病初期會出現褪綠斑點,慢慢變為黃色的不規則形病斑。棚內濕度較大時,黃瓜幼苗葉子背面則會呈現出灰黑色霉狀物,同時葉子會很快變黃、枯萎。在黃瓜成株期發病時,葉片會出現水淹狀褪綠小點,并慢慢擴大為黃色斑點,由于受到葉脈的影響,多呈現為角狀,最后變為褐色枯斑。大棚內過于潮濕時,病斑背面還會長出黑色物質,同時病斑連片,葉子枯萎、變黃。嚴重時除了中心葉片外,整株葉子全部枯死[5]。病害在寄存的葉片上進行越冬和越夏,主要是通過氣流進行的再次傳播。當棚內溫度在16-24℃,空氣中濕度達到80%以上,葉面上有水露達6h以上,則是該病害發病的最適宜條件。同時,晝夜溫差過大,多雨多霧或種植密集,澆水量過大,致使植株生長不良,均會誘發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第一,選種時選用抗病品種;第二,種植時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較好的地塊進行種植,并且施加底肥,增加磷鉀肥料,同時根據實際發病情況控制澆水量;第三,使用殺菌藥劑進行噴灑,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發病較重時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6],來進行細菌性病害防治。
4.2白粉病防治
白粉病又稱白毛病,是一種真菌病害,也是黃瓜的一種主要病害。主要對黃瓜的葉片危害較大,嚴重時還會對黃瓜植株的莖部造成危害,致使整枝植株死亡。植株發病初期,在葉片上會出現白色小粉斑,然后逐漸擴大,成為連片的白粉斑,甚至還會遍布整個葉片。發病后期,斑點會逐漸變為灰白色,葉片開始枯萎、變黃,有時還會在葉片上長出黑褐色斑點。在北方干冷地區,該病害要想越冬,就需要將有病葉片藏于土壤之中,通過氣流和雨水進行傳播。溫度10-30℃是其發病的最佳時期;當處于高溫、干燥、潮濕交替時,也是該病害發病的有利時期。
防治方法:第一,選種時選擇優良的抗病品種。第二,加強田地管理工作;對溫度、濕度進行嚴格控制,加強通風,對于發病的植株進行及時處理;第三,對植株進行地膜覆蓋,嚴格控制澆水量,并施以足夠的肥料;第四,噴灑波美石硫合劑,或者將藥物直接涂抹在患處,間隔10天用一次,使用3-4次即可。還可噴灑粉銹靈,效果也比較好[7]。
4.3蚜蟲防治
蚜蟲是黃瓜生長期間常見的一種蟲害,其對植株的嫩葉片、生長點和幼瓜有所危害。蚜蟲多以群居為主,成群的聚集在植株的嫩葉表面和幼瓜表面,并以汁液為食,使葉片慢慢變黃,最終枯死。蚜蟲會使植株嫩葉開始萎縮,慢慢變黃,最終枯死。對幼瓜而言,蚜蟲會使其開始變黃,然后停止生長。蚜蟲在植株的嫩葉和幼瓜表面大量分泌蜜露,還會造成傳染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有兩點。第一,利用糖醋液誘殺蚜蟲。糖醋液配方:酒、水、糖、醋比例為1∶2∶3∶4。把配好的糖醋液置于上端開口的器皿內,于傍晚放于蚜蟲大量發生的植物地點。第二,每畝施用50-75g殺螟松進行防治[8]。
5總結
黃瓜是人們目前比較喜歡的一種常見蔬菜,其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都比較高,是市場上常見的蔬菜之一。因此,為提高黃瓜產量和品質,必須對大棚黃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研究,充分發揮其自身作用,為人們提供優質的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