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娟
【摘? 要】英語讀后續寫是基于閱讀理解基礎上的延伸表達,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書面表達能力。結合語篇的表達要義,引導學生從故事分析角度出發,注重情節構造、語言運用和結構把控等能力培養,引領學生在實戰訓練中提升該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后續寫;能力
讀后續寫旨在考查學生的信息把握和語言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在準確理解語篇的核心要義的前提下,主動從語篇的結構銜接、綜合運用以及思維拓展中找到有效信息,以此深化認知。從語篇表達需要角度出發,教師可在綜合考量學生的閱讀、寫作、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多給學生自我嘗試和實踐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從英語表達中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以此深化理解。同時,教師可針對學生的不同認知和想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在語言表達中的需求,引導學生從語篇故事整體理解中探尋與之相應的內容,使得語篇表達更有深度和廣度。讀后續寫能給學生帶來多元構思和運用路徑,幫助學生在表達運用中加深理解,獲得有意義的認知體驗,提升語用綜合運用技能。
一、故事分析,知曉敘事結構
從故事分析的角度揣摩語篇,就是要求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深入探究作者表達的結構安排。通過對故事進行分析,剖析作者的表達意圖,使學生根據其中敘事結構來完善自己的整體設想,使之與原文相匹配。按照故事分析的過程多引導學生深入探知,讓文本表達更加切合原文,發現表達亮點。
從故事分析角度挖掘作者表達的行文脈絡,能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如在一篇題目為“Peters marathon”的短文中,針對“Peter can show his fear story in the marathon. Combined with his learning in training, he can constantly improve himself from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improve his combat effectiveness.(Peter在馬拉松長跑中展示自己恐懼心理的故事,結合他在訓練中的習得,從訓練的方法中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戰斗力。)”的內容,可要求學生圍繞故事表達的內容,從Peter參加馬拉松跑步的原因、過程、收獲等方面找出作者描述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和維度去破解其中的有效因素,以此幫助學生找到更多適合自己的思維表達。通過對故事進行分析找出作者表達的思路,為后面的續寫提供了一定的目標和方法。
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與故事相融合,能便于其轉變續寫的思維方法,能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構思中找到合理有效的切入點。按照學生對故事理解的差異,教師可多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不同設想,從敘事結構中揣摩與文本相融合的內容,以此揭示文本表達的核心要義。
二、情節構造,切合語篇內容
從切合原文及融洽度的角度出發,情節構造應該以豐富、合理為基本導向,能讓學生在真正聚焦文本內容中產生多樣化感觸。根據學生認知需求,按照情節構造合理的方法去探尋與之相應的內容,能給學生帶來深層認知。對情節的再次構造,能給學生帶來無限的認知體驗,為獲得深度感知奠定基礎。
探尋情節構造,讓學生從相應的情節中找出更多可運用的內容,以此推斷出可運用的內容素材。按照文本的情節,突出What,When,Where,How,Why等要素,要求學生能針對自己在閱讀中的發現作深入推理,引導他們從完善故事內容中形成有針對性、多樣化和趣味化的表達。在一篇題目為“Moms weekend”讀后續寫中,可根據“My mother is always worried about how to spend a happy weekend, because she may be called out by her boss to work overtime at any time, and my mother is very worried.(媽媽總是為怎樣度過愉快的周末煩惱,因為她隨時可能被老板叫出去加班,媽媽很是煩惱。)”的內容,要求學生根據“Its another weekend, my mothers cell phone suddenly rings”的內容,從深入情節構造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深入構思,以此增強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很多學生在情節構造中能推理出:媽媽的手機響了,會是誰呢?是老板、閨蜜、爸爸,還是其他人。“What would my mother think at this time?”應該是學生需要好好把握的內容。這樣的情節推理,能使續寫更加合理有力。
構造合理的情節,讓學生從語篇建構中找出與表達內容相關的元素,使學生獲得更多有效認知釋放源。按照學生對原文理解的不同設想,教師可引導學生另辟蹊徑,主動從相應的故事情節中作開放化、多樣化推理,讓學生能在切合語篇內容中深化理解。
三、優化語言,準確運用探知
在讀后續寫中,按照培養學生使用具體生動的詞匯和語句流暢、語句結構多樣化的要求,可組織學生多對自己的認知感悟深入品味,找出其中的精彩要點。優化語言就是要求學生在整體把握語言表達運用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運用思維方法。這種語言表達運用能給學生帶來切身印象,增強理解深度與
廣度。
優化語言能使得學生獲得更多可運用的技能,并使之成為可靈活運用的技巧。在指導中,可結合詞場,要求學生以舉一反三的方式找出與之相關聯的信息,如在表示動物鳴叫的聲音時候,可要求學生從neigh、howl、chirp等角度深入描述,揭示聲音的差異特征。在學生對語境有了深刻的印象后,可要求學生針對其中的語境,多作深入探討,引導學生從理清語言表達的核心要點中深入查找相應的信息。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語句的構成,從簡單句到復雜句,按照翻譯的“信達雅”原則,要求學生進行有機整合,讓他們在合并的過程中多組合優化,可綜合運用多種詞匯和句型進行串聯,如:“It seems that …”“It was … that …”“No sooner … than …”“Hardly … when…”“Not only…, but also…”等,幫助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去剖析其中的邏輯關系,并使語言運用多樣化。
從優化語言角度給學生創設相關的表達路徑,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按照優化語言內容的要求,教師可針對學生在切合文本表達中的理解感知差異,多引導學生跳出自我理解局限深入探知,讓語篇表達更具有合理性,更能展示其中的亮點。
四、把控結構,銜接整體運用
銜接與連貫是語篇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按照學生的整體認知構思,從語篇表達內涵要義出發,多請學生在探索內部運用中尋找各種語義關系,能使學生在整體理解感知中掌握相應策略。把控結構能讓學生從單純片面化理解轉向整體化理解,使學生在整體把握中切合原文。
在一篇題目為“Ants and grasshoppers”的讀后續寫中,圍繞螞蟻的辛苦與螞蚱的游手好閑,針對“Ants are constantly carrying food, even if it is a food residue with a grain of rice, they will not give up. The grasshopper even dismisses it, thinking that it only takes half a day to prepare the food for the winter.(螞蟻不停地搬運著食物,哪怕是米粒大的食物殘渣,都不會放棄。螞蚱見了甚至會不屑一顧,認為自己只要花個半天的時間就可以將過冬的食物準備好。)”的內容,可要求學生從螞蟻與螞蚱的想法對比中找出與之相應的內容,從結構把控中要求學生按照語篇構成的邏輯思維去深入琢磨。如在這篇文章中,學生可根據語篇內容,從文本的表達內容中提煉相關的信息:忙碌—休閑—暴雨—饑餓—無精打采,引導學生從把控結構中找出與之相關的運用素材。結合螞蟻與螞蚱對生活的不同理解,可要求學生針對What setbacks will ants and grasshop pers suffer in the cold storm?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讓他們能在語篇續寫中找到可運用的基本方法。
通過結構把控引導學生多參與研讀,有利于學生在整合資源中形成有效探知思路。按照聚焦結構適度優化的原則,引導學生從語篇整體結構中把握運用的規則,通過對結構的分析解剖,引導學生大膽嘗試,使續寫更有廣度和深度。
五、實戰訓練,熟能生巧運用
實踐出真知,通過實戰訓練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幫助學生在訓練中不斷積累豐富知識,形成敏銳的語感意識。在參與讀后續寫的實戰訓練中,學生可以鍛煉尋找可突破的切入點,利于學生在充分整合資源中產生多維度感知。按照實戰訓練的方式活化理解,能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實戰訓練能給學生提供多途徑、可運用的實踐機會。如在續寫“Jacks car broke down on the country road. He parked his car on the roadside, and suddenly he saw …”時,教師可根據提示的內容,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整體理解去找出關鍵的詞匯或者短語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從Jack汽車拋錨的原因以及自己的設想中去收集摘錄相應的詞匯,從不同的層面探尋與之相應的表達詞匯、語句等。此外,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語篇表達的核心要點,圍繞“What did Jack think and see?”去深入揣摩其中的內容。另外,教師可讓學生按照高考讀后續寫評分標準的要求,從不同角度揣摩,讓學生根據標準去完善提高自己的讀后續寫質量。通過實戰訓練能讓學生保持高度的專注力,給學生帶來多元化、開放化的表達思維認知。
按照學生的表達思維,教師可多給學生創設表達訓練的機會,讓學生聚焦文本內容,主動探索嘗試。結合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需要,教師可要求學生在日常訓練中歸納總結,以此增強學生的語篇整體意識。
高中生英語讀后續寫是培養學生多元閱讀理解的有效方式,為學生的表達運用提供載體。從故事分析開始,圍繞情節構造、語言運用、結構把控等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在探求語言表達意義中把握核心要點,有效幫助學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這種信息能使學生在聚焦語篇閱讀理解中釋放出多元化信號,給學生提供創作和延伸的機會,讓讀后續寫在切合原文原義中展現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
[2]葉麗萍.培養高中學生英語讀后續寫能力的策略探究[J].小作家報·教研博覽,2021(5).
[3]任興輝.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語讀后續寫的能力[J].中小學教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