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哲
摘要:為了探究政府控管措施在房地產經濟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筆者先對相關概念進行闡述,探究房地產經濟安全的主要表現形式,總結泡沫經濟的典型特征,并提出政府控管房地產市場的背景。得出,當前我國局部地區仍然存在房地產經濟過熱現象,住房供給、供需不平衡,房地產市場經濟調控失衡,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應該立足政府控管的主導地位,利用“看得見的手”,把握宏觀經濟政策、稅收政策,做好動態性、專業性調整,頒布房地產系列條例,加快貨幣政策轉型,構建泡沫經濟預警體系。
關鍵詞:政府控管;經濟安全;房地產;表現形式;應用
房地產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宏觀層面來講,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風向標,如今部分城市出現房價過快上漲現象,并帶來一定的住房問題和保障問題。為了抑制房地產泡沫經濟持續發展,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維護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避免房地產業持續過熱,加強宏觀調控,做好自身角色定位,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基本概述
(一)房地產經濟與房地產經濟安全
房地產經濟(Real estate economy)從本質上講,指以房地產為調查對象,結合房地產生產力,探究房地產市場四要素(生產+分配+交換+分配)對國民經濟的主要影響,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統稱,探究局部和整體的房價問題、住房供給問題、需求問題等,并在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展現出商品性、多元性、社會性特征。
房地產經濟安全就是在房地產經濟的基本概念中衍生出來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房地產經濟始終保持在一個“良性”的發展狀態,避免一些不可預測因素、帶有消極影響因素的事件發生,推動房地產經濟健康運行。構建房地產業安全預警體系,將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相結合,構建房地產業安全分析框架,合理規避價格問題、投資問題等。
(二)政府控管
政府控管就是指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有效指導下,利用宏觀調控+微觀調控的方式,從發展角度來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細節處理、政策處理、資源處理,穩定房地產市場經濟發展。其中政府控管主要以政策調控為首,經歷了擴張期(1978年~2009年)、緊縮期(2010年~2013年)、刺激期(2014年~2016年)、加強收縮期(2017年~至今),房地產經濟的政府(政策)調控已經成為常態。通過多種方式,防范經濟安全風險,對房地產經濟進行靈活調控,穩定資產增速,保持國民及地方經濟持續發展,避免房地產盲目擴張,促進資源高效配置。
二、房地產經濟安全的主要表現形式
房地產泡沫是房地產經濟安全的主要表現形式,這種現象可以簡單描述為:房地產價格嚴重背離價值,在連續性交易中不能正確反映物質財富的貨幣泡沫,出現陡然漲價問題,并且隨著價格的上漲,也會在今后出現價格的暴跌,泡沫突然破裂,帶給國民經濟重創,經濟開始由繁榮轉向衰退,商品供求嚴重失衡,引起房地產價格波動,呈現出不規律的表現形式。
泡沫經濟的典型特征。1. 在房地產資產價格方面:價格持續上漲,并且持續時間長,通常連續數年;2. 在金融領域方面:存在較高金融風險,信貸增加,關于房地產的債務增加,家庭儲蓄率下降;3. 在宏觀經濟方面:GDP連續數年持續增高,其中房地產經濟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經濟極度繁榮,投資極度活躍,甚至帶來房地產投機行為,消費增加;4. 政策方面:貨幣政策放寬,新投資者源源不斷出現,民眾對經濟持有樂觀預期。泡沫經濟破滅后的特征。1. 在房地產資產價格方面:資產價格急速下跌,并且發生突然;2. 在金融領域方面:銀行業務經營不善,信貸難以及時收回,帶來經濟風險隱患甚至是損失,供求極度不平衡,財政危機爆發,并引發一定的市場經濟危機,降低國民經濟發展熱度,出現巨額不良債權; 3. 在宏觀經濟方面:GDP 急速下滑,經濟極度蕭條(局部和整體),消費投資停滯;4. 在社會方面:失業率增加,房地產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僵尸企業”數量增多,民眾對房地產經濟失去信心,房地產股票市場暴跌,引發一系列經濟安全問題。
三、房地產經濟安全政府控管的背景
(一)房地產市場經濟調控失衡
房地產市場經濟調控失衡是政府控管行為中最重要的現實背景,我國眾多大型實業集團在房地產行業中都有涉足,房地產投資總額逐漸升級,并上漲到10億余元,開發投資項目逐漸增多,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問題,資本逐利現象逐漸顯現出來。從經濟學原理出發,房地產行業在出售過程中,居民(散戶)在市場經濟中處于被動地位,經營者的相互競爭,再加之我國土地供給有限,直接導致地價越發攀升,信息不對稱直接或間接地引發“市場失靈”,從這一層面來講,利用政府這雙“看得見的手”,去解決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失靈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提升信息公開透明度。
(二)房地產經濟過熱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房地產業經過40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對GDP增長的貢獻不容小覷,但是也應該注意到的一點就是,房地產行業必須依托其他產業,不能獨立發展,比如金融業、實體企業等,大多經濟實業的投資回報期限較長,難以在短期內獲得穩定、高額的回報,因此直接導致向房地產業靠攏,發揮巨大的“乘數效應”。房地產相關行業匯聚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市場當前經濟產業鏈條并未完全健全,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相關產業經濟發展存在對接差異,因此政府對房地產調控就成為歷史和現實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穩定,改善了購房者的弱勢地位,通過合理手段,有效解決市場失衡,抑制影響房地產經濟安全的不良因素。
(三)住房供需不足,仍然存在“炒房”現象
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居民/農民的城市性住房問題,但是也同樣存在投資者/投機者的“炒房”行為,造成物資需求不斷加大、房地產市場投資規模偏大、房價迅速上漲等現象,影響房地產市場經濟安全,甚至部分機構不能有效控制土地管理量,直接導致房地產的居住屬性被貶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負擔加劇。因此,政府相關管理部門(8大部門)出臺《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2021》,專項整治房地產市場交易亂象,緊緊圍繞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的總體戰略規劃,從源頭上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從房地產開發、住房租賃、房屋買賣、物業服務等多種維度,依法有效開展整治工作,發揮部門協同作用,持續加大懲處力度,防范和化解房地產經濟安全風險,體現政府控管的主要職能。
四、政府控管在房地產經濟安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加快貨幣政策轉型,優化貨幣政策調控
政府以及相關房地產部門為了抑制房地產經濟過熱現象,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但是也應該注意到貨幣政策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反彈現象,頻繁地調控對房價調控作用并不明顯,而且難以長期對市場經濟安全進行維護,甚至會造成消費者的不良預期。因此應該充分發揮政府控管的宏觀作用,加快推進貨幣政策轉型,靈活調整利率,使用價格型貨幣政策,維護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以利率走廊機制為核心,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保證資金向預期目標流動,推動銀行間同業拆放市場,發揮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優勢,引導金融市場。其次,還應該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執行機制,尤其應該健全監督機制和項目審批責任機制,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強調項目用地規劃前置性,把公共權力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明確規劃和設計的各項要求,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運行機制。穩固房地產行業的市場根基,從長遠考慮其將來可能面臨的風險,有效控制房價,穩定房地產相關行業物價,避免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在2021年8月央行提出:始終堅持房地產貨幣政策“三不變”,降低房地產貸款(全部新增貸款比重由39%下降到24%),嚴厲打擊房地產過度投資投機行為,禁止其擠占其他產業信貸資源,加快住房租賃市場快速發展,防范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
(二)利用限購政策,做好動態性、專業性調整
持續推進地方性房地產限購政策,完善房地產限購執行機制和體系,健全政策性調控手段,從本地出發,堅持實際,從宏觀角度出發,作出科學性、整體性規劃,細化限購政策內容和管理條例,并完善相應配套措施。比如杭州市調整城鎮職工購房貸款政策,推出定價自律機制,對限購機制進行全新規劃,在主城行政區域的杭州戶籍家庭,可以購買兩套住房,如果是成年人士,可以購買1套住房(含離異),對于連續繳納2年(及以上)社保的非本市戶籍人員,視為擁有購房資格(購買1套住房),嚴格規定房地產中介機構房產交易行為。再比如:鄭州地區為了增加住宅性質土地的供應量,規范房地產交易和發展,限制預售商品房價格,出臺相關限制政策,提升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貸款利率,實行全面的購房調控策略,通過釋放土地供應+限制貸款+限制房價等多種政府管控,打擊了部分購房者的主觀意愿,彰顯鄭州房地產交易調控決心,借鑒杭州市政策管控的基礎上,對買房者的身份進行放寬,即: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本科及以上學歷,在本地居住滿兩年,都可以具備買房資格。在限購的基礎上,有效緩解了房地產供需不平衡問題,完善相應配套措施,實現了限購政策的升級,從動態性、專業性的角度,做好行政全域的房地產發展,適當調整規定政策,嚴格監督每個程序,實現政府管控的科學調節。
(三)把握宏觀經濟政策,提升住房有效供給
加強調控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完善的財政政策、土地供應政策,強化市場機制,通過經濟轉移支付+行政干預,有效抑制房價,把握好房地產業調控重點問題,提升對房地產成本開發的管控,提升宏觀政策有效性,逐步改革土地稅收政策,避免出現市場不良行為,規范二手房出租、群體住房問題。比如2021年修訂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增加住房有效供應,完善保障性住房供應體制,開發新的購房融資方式,擴寬保障性住房來源,減少了閑置性房屋資源的浪費,調整土地供應結構,降低開發成本,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相關部門應該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住房建設規劃,對于房價上漲過快等影響房地產經濟安全現象,適當增加公共租賃住房,有效增加市場供應。確保各地安居工程建設的持續推進,明確保障性住房的最低比例,建立多層次的住房體系,尤其是對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以補貼房價的方式,緩解其住房難問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低價收購一些空置房,建設大量的公有住房,在有效消化空置房的同時,通過再分配穩定房地產市場供需緊張問題。以財政預算安排為主,重視宏觀調控,滿足中低層收入的群體需求,防止住房價格虛增現象,引導多方主體參與,利用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建設,從實際出發,因城施策,保障“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目標的實現。
(四)推動地方政府政策落地,增加房地產新稅種
落實好中央政府的宏觀政策,政府應該轉變自身“利益者”角色,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改革,增加房地產新稅種,依據法定權力,對經濟進行調節和干預,調整和完善土地增值稅,增加房產稅和物業稅,運用稅收杠桿的作用,合理調節房產所有人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貧富差距,使得住房登記制度透明化,增設閑置和荒蕪稅,減少農村土地資源浪費。完善土地支持政策。通過“土地增值稅(房地產開發企業繳納)+個人所得稅(住房者繳納)+營業稅(房地產轉讓者繳納)+企業所得稅(房地產開發企業繳納)”方式,對房地產供給征稅,直接增加住房購買者經濟負擔(增加印花稅、房產稅和契稅等),在一定范圍內規范了市場房地產投機者的行為,抑制房地產價格上漲的現象,推動地方政府政策落地。其次稅務部門應加強信息共享,按照規定引導納稅人進行減免稅申報,落實房地產調控配套政策,制定與修改法律法規,政府推動立法,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有效監管,促進具體政策內容細化,需根據其政策目標,填補法律法規上的“空白”,在住房市場化階段,保障政策執行環境,發布適應性、針對性房地產秩序規范制度,完善法律法規。規避住房“陰陽合同”導致的二手房交易備案制度混亂等現象,降低房地產經濟安全事件的發生率,避免稅費的流失,有效防止開發商抽逃資金,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根本途徑,約束中介的經濟行為,優化房地產服務機制,完善相應的法律責任,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追責。
(五)構建泡沫經濟預警體系,維護金融秩序與金融業務
為了有效避免和應對房地產泡沫經濟,政府部門應該構建穩定的預警機制,完善動態預警體系,根據當前預測經濟狀態,確立狀態空間模型和預警閾值,選擇預警指標,改善房地產市場結構,從信貸角度,維護好金融秩序與金融業務,控制高風險房地產價格,抑制房地產價格泡沫膨脹。拓展房地產市場融資渠道,從資本市場吸收資金,吸引海外投資基金,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壓力,建立合理的金融結構,促進市場經濟主體的多元化發展,減少我國不良資產的出現,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從根源控制資產價格泡沫,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調整杠桿率的方法,監控貨幣流動,降低最高貸款乘數,打破原有的升值預期。適當放寬匯率浮動空間,體現出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在必要時推進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創新房地產抵押貸款工具,依據消費者的偏好,推進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構建二級市場,創新住房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加強金融手段調控,從而達到標本兼治,履行政府相關部門的經濟管控職能,抑制房地產經濟安全事件的爆發概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濟還存在一定的發展不足。因此筆者建議在今后工作中,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要強化管控行為,提升住房有效供給,制定與修改法律法規,推動立法,維護金融秩序與金融業務,把握宏觀經濟政策,做好動態性、專業性調整,加快推進貨幣政策轉型,靈活調整利率,改善房地產市場結構,從信貸角度,構建泡沫經濟預警體系,滿足中低層收入的群體需求,防止住房價格虛高現象,優化住房保障建設。
參考文獻:
[1]袁廣新.試論房地產經濟發展策略及背景[J].中國外資,2012(09):29.
[2]黃平,吳春義.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以及趨勢分析[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10(11):90-91.
[3]許雷.房產新政下我國房地產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商貿工業,2011,23(03):1-2.
[4]張欣.房地產經濟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21):191-192.
[5]張燕生.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中國市場,2010(31):6+16.
[6]邢燕.淺析我國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現代商業,2010(06):78+77.
(作者單位:重慶市沙坪壩不動產登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