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馨秀
地理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新課程要求地理教育回歸生活,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人教版地理新教材積極貫徹課程改革新理念,在編排上十分注重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新教材將中國、世界的自然和人文知識層次清晰地組合起來,同時把鄉土地理納入教學計劃,使教材與學生生活環境融為一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忽視地理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地理生活化教學將地理教學指向學生身邊熟悉的社會生活現象與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探究樂趣,培養學生觀察社會和身邊各種地理事物的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同時,生活化教育引導學生運用獨特的地理視角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地理知識的價值與探究樂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地理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在此,筆者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教學觀念生活化
地理新課程改革的最大特點就是特別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系,讓地理知識服務于生活實踐。因此,它要求教師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學觀念,教師要做“有心人”,隨時注意從生活入手收集生活事實中蘊含的地理信息,在備課、授課中,要求教師不拘泥于教材,以課標為指導,以教材為素材,大膽應用現實生活中的材料,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學觀念,引領課堂教學。北方人以面食為主,南方人以米飯為主;北方墻厚,南方墻高;北方人粗獷,南方人細膩……地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衣食住行、旅游觀光、氣象氣候、地震火山、資源環境等人類活動和自然現象都孕含著地理知識。可以說,地理知識蘊含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當前的教材選擇的內容都是與生活分不開的,由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就需要對教材之中的生活化常識進行深度的挖掘,以此來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對地理與人之間的協調關系加以關注。而且,對生活化常識進行挖掘,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地理知識的實用性以及有效性有更加深切的感受,這樣一來,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進而使得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得以“復活”。最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在獨立思考中創造力得到強化,地理課堂教學的活力得以增強。例如,以“南方地區——濕熱的紅土地”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其中會出現很多紛繁復雜的生活現象。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能力可能還達不到能夠提煉這些知識的地步,由此,教師可以先對其進行總結,將其中的一些主要信息用文字或者是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說“紅土地”。其次,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南方地區的特點”這一知識有更好的認識,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從各方面對“南方地區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觀察,并且在觀察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對比”加以探討,然后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針對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說“同學們,雖然我們常年居住在南方地區,但是現在信息技術發達,你們在網絡上也會對北方地區的情況有所了解,你們覺得,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在各個方面究竟存在著何種區別?”通過對教材之中的生活素材進行挖掘,使學生可以對地理知識有更加直觀的印象,而且這樣一些知識與現象或多或少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也是因為如此,使得他們可以對其更有體會與感想,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此驅使下對地理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
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其重要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基礎地理知識,并且通過基礎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認識大千世界,將地理知識帶入到日常生活當中,以期通過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在這一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生活化情景的創設。教師要找到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地理事物,與課堂教學進行結合,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例如,教師在講到“多變的天氣”這一節內容時,如果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將一年中的節氣按照順序背誦下來,那么將非常不利于學生個人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的記憶,很有可能過不了多久學生就會將從前記憶的知識遺忘。所以教師就可以進行生活化教學情景的創設,比如選擇立夏這一段時間中,某地的氣溫變化數值,然后分析該地區風向、天氣、溫度之間的變化,并且分析其中的關系。這樣就可以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學習緊密結合,更有利于學生將地理知識進行滲透。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提倡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的評價機制。強調評價方式生活化,首先要做到評價內容生活化,地理作業和測試不應該拘泥于課本知識,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社會中的時事熱點編制一些生活化的地理習題與試題,真正把地理知識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讓地理試題中蘊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讓學生應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從某城市近幾年盛夏高溫圖表探究熱島效應的成因等。
總之,當地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時,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興趣。因此,地理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用地理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和認識世界,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獲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識,使他們不僅能夠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應用,從而切實體會到地理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