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珍
新課程對高中畢業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語言的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升學要求、就業要求以及英語論文寫作等多元文化的要求。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教育的改革也伴隨而來。因此,新課程改革給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課題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下面就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做一些探究,以拋磚引玉。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1)利用直觀教具,喚發直接興趣直觀的教具,最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圖片、模型、錄像等直觀教具喚起學生對某一課題的直接興趣。例如,在教授The Million PoundBank-Note(NSEFC Book3 Unit3)時,我組織學生從頭到尾觀看了教學影像。在播放第二遍時,我一節一節地放給學生看,并讓他們試著模仿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這樣每個學生都融入到真正的英語環境中,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
(2).結合學生實際,激發探究興趣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它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教材,激發探究興趣,使教材服務于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高一的學生剛剛來到一個新環境,開始上課時對新教材處于既好奇,又有點驚慌失措的狀態中。這時,教師要對學生充滿耐心和愛心,多鼓勵,少批評,讓他們回答問題時無后顧之憂,敢于大膽地表現自己。例如,Unit1(NSEFC Book1)的話題是Friendship,于是我利用這一單元所學的內容,回顧一下過去,同時還幫助他們熟悉新環境,盡快融入到新環境中來。利用Warming up,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Do you have agood friend?(2)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should be like?由于學生剛剛與初中同學分開,許多學生十分懷念地談到自己的好朋友。最后學生得出這樣一個結論: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We need .并一致同意:A friend in need is friend indeed.我很快一轉問道:Does a friend alwayshave to be a person?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這時學生積極發言,提到了許多東西。于是我因勢利導,提出:Whats the advantages(優點)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iary as a friend?然后開始課文的學習。
(3)控制教學難度,調動求知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合理地控制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則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過難和過易的教學內容都難以產生興趣。學生在“欲知而未知”的心理狀態下,興趣最為強烈。人們常說的“跳一跳摘桃子”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教材中,某些教學活動的過高或過低現象時有發生,如果認為某些活動過難,可以增加幾個準備性或提示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的難度;如果活動太容易,教師可以對原有的活動進行延伸,比如: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或辯論、增加詞匯訓練或進行寫作訓練等。當然,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
二、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學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學習過程的自主性,要求學生努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預習———自查———設問———答疑”環節,了解教材與教學內容。??? (1)預習環節:首先讓學生明白預讀的重要性。通過預讀,對教材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接下來的教師講解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率。在預習時,教師要提出具體的要求,并提出精心準備的學習材料:詞匯、對話、課文內容測試題(如多項選擇、判斷題,討論題等),另外還要給學生提供正確的預習方法,如單詞的語言環境、猜詞法,聯想法等幫助學生收到最好的預習效果。??? (2)自查環節:自查也是一種良好的了解教材的自學方式。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尤其是需要掌握的本節課的詞匯等,學生會主動地去尋找它們所處地語言環境,通過在此環境中的領悟,進一步加深對新知識的認識,甚至有些雖為本節課和本單元的新授重點內容,學生也能獨立地理解并掌握。自查是學生通過已知獲得未知地有效途徑。??? (3)設問環節:“學貴有疑”,提倡學生動口、動耳、動手、動腦。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由學生自主解決,從而理清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找出有規律性的東西,變一般性的預習為探索性的自學,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潛力。深入鉆研,進而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學會發現、分析、比較、概括、記憶、想象和探索,克服困難,增強學好英語的心理優勢。與此同時,教師組織教學,掌握學生自查設問情況。當然,設問這一環節有一定的挑戰性,從實踐情況看,絕大多數學生能通過預習和自查環節來發現一些問題,有些學生還能通過深思熟慮設計出重點問題,并結合課文的提示問題和課后練習中的相關問題,形成對課文的新授內容的理解主線。通過設問的形式,學生對教材的挖掘比較深刻,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了尋求問題答案的濃厚興趣。??? (4)答疑環節:學生在尋求答案的同時,還可以與本小組其他成員交換問題及答案,或者就有難度和深度的問題進行交換討論、研究,通過相互切磋、操練、鍛煉表達、表演能力等。此時,教師不宜指手畫腳,可適當扮演“導”的角色,在教室里巡回指導,了解每個學生的思路和個性特點,個別點撥,也可組織小組或全班進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取成功的快樂。
三、靈活運用教材把教學內容變活
結合實際,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個人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或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日常活動的主題調整教學順序,重組教材內容,擺脫教材上每個板塊順序的束縛。例如,①教師可以在開學初教學②在運動會期間教學;③在元旦和春節前夕教學;④在旅游黃金周前夕教學;⑤學校開展理想教育時教學⑥學校藝術節期間教學,⑦學校科技節期間教學等。這樣,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緊密地結合了實際,在一定程度上可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為課文的理解做好鋪墊;這樣重組教材,還能打破按部就班上課的單調性,為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 總之,新課程賦予了教師新的時代感和使命感。我們要時刻更新教育觀念,教學活動
要服務于學生的需求,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