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菊
摘要:家庭農場作為新型土地規模經營主體,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提高及農業更好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3 年我國的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家庭農場”這個名詞,以依法自愿有償為原則,引導農村土地實現有序流轉,通過一號文件可以看出國家對家庭農場的扶持與鼓勵,可以看到一條引導農業經濟發展與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路徑。近年來,濟寧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家庭農場發展迅猛,已形成一定規模。但當前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投入資金不足,技術支撐不夠,專業性知識缺乏,面臨后勁不足。文章通過對濟寧市家庭農場發展的狀況進行分析,濟寧市是魯西南農業大市,以小麥為主,種植多種經濟作物,資源優勢明顯,區位交通優越,有利于家庭農場的發展壯大。兗州區穗豐家庭農場是濟寧市家庭農場典型種糧大戶之一。文章以山東省兗州區穗豐家庭農場為調研對象,通過對兗州區穗豐家庭農場進行實地調研,了解穗豐家庭農場的經營現狀,深入發掘其特點和優勢,探索其未來發展前景,發現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遇到的難題,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并進行可行性論證。
關鍵詞:家庭農場;土地流轉;SWOT分析
一、濟寧市家庭農場發展狀況
濟寧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2017~ 2021 年家庭農場發展迅速,主要體現在農場總個數、注冊資金數量及平均每年總收入等方面。在家庭農場總個數方面,2017~2021年五年期間平均增長率約為27%,在 2017~2019 年這三年增長較為迅速,在 2020 年、2021 年速度逐漸變緩。在注冊資金情況方面,由第一年的12.1億元到2021年的66.1億元,平均增長率為50%,在 2018 年至2019 年注冊資金增長最快,2020 年、2021 年增速逐步減慢。在總收入方面,由2027 年的11.1 億元到2021年的39.9 億元,平均增長率約為37.5%,總收入每年逐步增長,發展狀況持續向好。
二、數據來源
本人對濟寧市所有縣市區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對濟寧全市家庭農場基本狀況有了大體了解,并掌握了相關數據。此次家庭農場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四部分:農場主個人情況方面、家庭農場經營方面、政府的支持情況方面、面臨困境及發展趨勢方面。農場主個人情況方面,主要調查農場主性別與年齡、家庭務農人數、土地承包面積、受教育程度等。在政府的支持情況方面。主要調查對農業科學技術的支持、農業理論的推廣、政策的宣傳、資金方面的支持等。在家庭農場經營方面,主要調查家庭農場經營結構與經營形式,銷售渠道、資金在基礎設施及儲存設施之間的投入比例等。在問題與建議方面,主要調查家庭農場在其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給出建議。
三、濟寧穗豐家庭農場模式分析
(一)家庭農場組織模式分析
家庭農場內部實行標準化、規模化管理模式,穗豐家庭農場由農場主進行統一管理,所有生產資料實行統一采購,具備完整配套的農機服務、專業性的技術指導、標準化的管理模式等。
1. 家庭農場結構組成
穗豐家庭農場成立于2014年,為響應國家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的號召,鄧先生于2014年成立穗豐農場,經過七年的經營與探索已成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家庭農場主要由倉庫、烘干室、晾曬場、農機庫棚及辦公室5個機構組成。倉庫主要儲存糧食作物,價高時賣出;烘干室主要進行玉米、小麥的烘干,以較高價格出售;農機庫棚主要是存放各種大小型農業機械;辦公室是農場主辦公的場所,農場主為最高管理者,負責協調整個農場事務。農用機械從最初的1臺到如今的50臺,包括拖拉機、耕地機、收割機、無人機等。其中,五萬元以上農機具30臺,十萬元以上農機具20臺,截至2021年底,農用機械總價值為550萬。農場經營設施齊全,包括冷庫倉庫、農機庫棚、塑料大棚、辦公設施等,總價值約為200萬元。
2. 銷售渠道
穗豐家庭農場自成立以來,主要種植糧食,所以其銷售比較容易。其中只有少數是通過網絡銷售,采用自建網站銷售。除網絡銷售方式外,主要采用賣給糧庫、賣給加工企業或養殖企業等。在采購農資方面,主要通過的渠道為農資連鎖店、供銷社或為農服務中心,渠道呈現多元化。為進一步促進家庭農場的發展,采用新的經營形式:農戶+龍頭企業。穗豐家庭農場與紅地種業、益海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進一步推動了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盈利模式分析
1. 信貸支持
近些年來,國家對家庭農場的大力扶持,并制定相關政策,家庭農場在貸款方面比較容易,穗豐家庭農場成立至今所申請的銀行與信用社貸款大部分予以批準,在網絡平臺所申請的資金也比較容易。除此之外,利用農地經營權向銀行和信用社進行抵押貸款也是農場貸款的主要來源,穗豐家庭農場在第一次農地抵押貸款獲得了80萬元的貸款金額。
2. 農業保險支持
農業保險是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通常做法,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農戶風險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農業保險。2017年6月,山東率先公布了《山東省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工作方案》,糧食經營面積50畝以上的大戶、家庭農場都可以投保賠付金額較以往相比翻倍。小麥種植保險:普通農戶18元/畝(自繳20%,3.6元),保險金額450元/畝;種植大戶36元/畝(自繳20%,7.2元),保險金額900元/畝,費率均為4%。玉米種植保險:普通農戶18元/畝(自繳20%,3.6元),保險金額400元/畝,費率4.5%;種植大戶36元/畝(自繳20%,7.2元),保險金額850元/畝,費率4.24%。穗豐家庭農場共購買保險品種兩種,投保對象為小麥與玉米,小麥、玉米財政補貼的保費占總保費的30%,小麥投保繳費總金額4000元;賠付總金額0元。玉米投保繳費總金額4000元;賠付總金額16000元。對糧食作物來說,價格相對穩定,因此受到的價格波動風險遠不如自然災害,所以應加大對自然災害的投保金額。
3. 土地流轉政策支持
從 2004~2021 年連續 18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表明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2014 年 12 月,國家出臺了農村土地產權“三權分置”政策,并逐步進行了全國范圍內的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驗收工作。2018年發布的鄉村振興政策,表明要改進農村土地承包中“三權分置”規章制度,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的活力,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目前穗豐家庭農場經營土地總面積為1100畝。共分為30塊,涉及農戶300多戶,涉及村莊3個,并簽訂正式書面合同,避免了土地糾紛的發生。每畝租金為900元,采用固定現金支付方式。
四、競爭分析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對穗豐家庭農場進行分析。擴大本身的優勢,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對存在的威脅和挑戰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獲得更好的發展。近年來,一方面,政府從政策上給予扶持,也從信貸資金上給予大量的支持。另一方面,新型職業農民接受育種、土地培育、經營管理、金融、電商等方面的培訓,保證穗豐家庭農場能夠以家庭勞動力為主進行生產經營管理。其優勢也在于利用人們必需的糧食作物如小麥與玉米等品種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帶動周圍農戶一起種植,形成完整的連續的土地規模,促進農民增收與家庭農場的進一步發展。在多管齊下的支撐下,穗豐家庭農場在眾多家庭農場中脫穎而出,成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但同時也要正視一些問題的存在,首先,穗豐家庭農場沒有和科研院所或高校開展合作;其次,農場的資金投入比例并不合理,在配套的農機服務中,糧倉的建設及其他車間投入較多,如一臺大型農機具可能需要幾十萬甚至更多;再次,對于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較差,一旦遇到糧食價格下跌或者其他風險可能會造成巨大損失。該農場雖然存在劣勢,也面臨著一些機遇。如穗豐家庭農場可以與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聘請專家到農場進行生產經營指導;拓寬銷售渠道,改變銷售模式,順應現代化發展趨勢,由單一變為多元,銷售形式、銷售路徑變得多樣。家庭農場種植糧食作物面臨著自然風險和人為風險,如近年來我國南北地區降水不均,旱澇災害嚴重,對農業作物造成較大影響。另外對于農作物保險知識了解甚少,很多人對于農業保險有一定的成見,但旱澇災害或其他災害會給農戶帶來巨大損失。如豐收時節,莊稼因自然因素造成燃燒,或遭遇其他自然災害,容易造成巨大損失。
五、發展啟示
完善農村金融制度,形成供需平衡的金融支持機制,目前的農村金融體系主要由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構成基本框架,但農村社會化服務缺位,信貸投入不足,且農業保險、信貸抵押擔保等發展力度小,發揮的作用有限,嚴重阻礙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得不到有效發展,城鄉差距過大,農民存在只存不取的現象,這些存儲的資金又大量流入城市。為解決這些問題,第一,發展多種類型的金融服務機構,形成功能多元化、金融產品多樣化的服務格局,逐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第二,加速推進農業保險和擔保業務,分散和降低農業風險。適當降低擔保機構的門檻,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鼓勵農民學習期貨、保險擔保知識,開發期貨新品種,進一步完善信貸市場、保險市場、期貨市場,建立比較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從而降低農業風險。第三,建立合理的利率體制,適當降低農村貸款利率,減輕農民貸款壓力,減少融資成本。第四,與當地農業高校建立合作關系,聘請專家教授進行指導,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與成熟經驗。
參考文獻:
[1]白琳.推廣家庭農場模式實現規模化生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廣家庭農場對策[J].吉林農業,2016(07):61.
[2]程昔美.種植業家庭農場規模化經營探析[J].南方農業,2018,12(33):103-104.
[3]張躍東.如何做好家庭農場適度規模化經營的問題與建議[J].南方農機,2018,49(16):246.
(作者單位:山東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