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具 陳子玲 王雄基 張影 林顯軍 楊天

陽江市陽東城區新貌(梁文棟/ 攝)
目前,陽江有百歲老人400余人,是廣東省百歲老人數量比較多的地區之一。2022年4月19日,陽江舉行“宜居城市·百歲壽星”敬老公益行活動,在啟動儀式上,當地民政部門公布了這項數據。
生態、居住環境好是長壽的先決條件之一,這項數據是廣東陽江作為宜居、宜業幸福之城的重要佐證之一。2020—2021年,陽江市先后榮獲“幸福宜居之城”“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宜業宜居之城”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陽江堅持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始終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持新發展理念,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廣大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清晨,微風拂過山嶺,清脆的鳥鳴喚醒了蔥郁山林,陽江市區金雞嶺森林公園迎來第一批登山健身的市民。晌午,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光影,金山植物公園內依舊有不少市民在樹蔭下野餐、嬉戲。傍晚時分,霞光倒映湖面,清風徐徐,忙碌了一天的人們來到鴛鴦湖公園,盡享寧靜與悠閑。
在陽江,有一種幸福叫“走出家門就有公園逛”。
“30多年前,鴛鴦湖公園除了一洼水,便是荒山與雜草,很少來,大部分業余時間都窩在家里。后來經過建設,環境越來越好,幾乎天天過來轉轉,聽聽歌,賞賞景,享受慢時光。”居住在附近的市民陳先生說。
在陽江,有一種幸福叫“走出家門就有公園逛”。
近年來,陽江市委市政府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不斷拓展城市綠色發展空間,一批內涵豐富、特色濃郁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鄉村公園,以及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社區公園、街頭公園等一一落地。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聞得到花香、聽得到鳥語,已經成了陽江人日常的浪漫。
沿著陽東區那龍河河畔的綠道行走,可見水面波光粼粼,白鷺沿著水面緩緩飛翔,呈現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和諧畫面。
“我市大力推進河湖長制改革,不少昔日臭水河湖變清了,河湖面貌有了明顯改善。”陽江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說。
為了實現河湖從“清”到“美”的提升,2017年起,陽江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通過推進畜禽整治專項行動,采取嚴格措施清拆禁養區養殖場以及整治限養區養殖場,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及污染源核查工作,完善城鎮污水管網設施以及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等措施,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每逢夏季,藍天白云常常刷屏陽江人朋友圈。藍天白云與綠水青山碧海相互映襯,成就了陽江人引以為豪的“藍天幸福感”。
在這背后,是陽江市上下一心守護“陽江藍”的有力舉措: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推進港口船舶清潔能源清潔化改造,精準施策點面結合治理大氣污染……
因母親河漠陽江縱貫全境,陽江又稱漠陽。近年來,一幅天藍、水碧、地綠、土凈的生態畫面正在漠陽大地呈現。滿眼綠、空氣好、水質優,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態陽江最直觀的感受,生態文明建設讓城鄉居民幸福底色更亮了。
趙衛林與陽江的緣分,與陽江的傳統支柱產業——五金刀剪產業有關。2000年,在深圳工作了6年的趙衛林被公司派往粵西擔任區域經理,其主要服務對象是陽江的大大小小五金刀剪廠。
2006年,趙衛林打算在陽江定居。“企業的伙伴有了,朋友也有了,在陽江站穩了腳跟。”如今,趙衛林開了一家工業設備經營部,買了車買了房,還結婚生了兩個兒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陽江。
“人的一生有多少個20年……”趙衛林感慨,20年來,他用辛勤給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同時也見證了陽江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陽江十八子、金輝等企業從只有一棟樓的廠房,變身成10多萬平方米的廠房。“企業的配套好了,經商的環境也好了。”趙衛林說。
多年來,陽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形成了以合金材料、風電、五金刀剪、電力能源、食品加工、服裝鞋帽等產業為主導,具有陽江特色的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并努力打造開放包容、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郭晨曦是陽江市消防救援支隊的一名參謀,2016年,從河南理工大學畢業的郭晨曦被分配到陽江。初來乍到,郭晨曦對陽江的印象就是包容度高。工作沒多久,他很快融入了陽江,還和家里人商量買下了市區一套商品房。
2017年,還沒住進新房的郭晨曦自告奮勇報名去援助西藏,一去便是3年。按照相關政策,歸來的郭晨曦可以選擇去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工作,也可以調回家鄉。然而,在和父母溝通后,郭晨曦選擇留在陽江,成為同事間相傳的一段佳話。
“我這個性子就適合留在陽江生活。”郭晨曦說,陽江的自然環境優美,城市綠化也不錯,重要的是生活壓力不大。郭晨曦的父母支持他的選擇,認為陽江值得留下。郭晨曦打算結婚生子后,將父母一并接來陽江養老。
山、海、林、田、湖、洞,在陽江近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羅棋布,讓陽江這座海濱城市豐饒而美麗,也為外地游客提供了眾多旅游休閑勝地。
圍繞如何用好這些資源,近年來,陽江扎實推進海陵島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陽西縣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大力推進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濱海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多點開花、全面發展,加快向全域旅游強市邁進。
2021年夏天,背上行囊,坐上“和諧號”,幾個小時后,來自深圳的游客秋秋漫步在海陵島螺洲海濱公園。出生于湖南的她被眼前的美景陶醉,盡情享受海風拂面的溫柔。雖時值酷暑,但這里風景如畫,舒心怡人,讓她卸下了旅途的疲憊。
“從市區大約半小時就能到海邊,而且去不同縣(市、區)的交通也很方便,可以想象,生活在這里一定很幸福。”在陽江的這幾天,秋秋與朋友自駕,流連于海陵島、陽西沙扒和溪頭、陽東東平等地,海上日出、絢爛晚霞、浪漫星空,從白天到黑夜無縫對接,加上獨特的風土人情,讓她的假期充滿了驚喜和滿足。

陽江海陵島大角灣景區游人如織(梁文棟/ 攝)
每年4月起,陽春雞籠頂漫山遍野的花開了。當地政府投入資金,新建公共衛生間、修建護欄、拓寬道路,不斷完善雞籠頂配套。雞籠頂的自然景觀吸引了大批游人前來登山賞花游玩,成為陽江旅游一張亮麗的名片。借著旅游的東風,雙滘鎮七星村村民沿途售賣特產,增加了收入,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高。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陽江鄉村旅游資源豐富,雞籠頂高山草原、馬蘭田園風光、北洛濱海沙灘、那蓬村關山月故居、東平大澳漁村……極大滿足了陽江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休閑需求。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陽江悠久燦爛的海絲文化在漠陽大地熠熠生輝。每逢節假日,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館內,一艘古沉船和豐富的館藏向世人展現宋代繁榮的貿易盛況和生活景象;館外,南海碧波蕩漾,十里銀灘上的游客閑適地感受著優美海景。
以旅興文,以文促旅。近年來,陽江成功舉辦南海(陽江)開漁節、海陵島環島馬拉松賽、風箏文化節、首屆陽江文化藝術博覽會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動,不僅進一步提升了陽江歷史文化的影響力、傳播力和美譽度,更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