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戎 姜云亮 楊佳喜 李菊 曹惠敏
摘要:工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樣,對于大理市而言,工業發展階段的評定、未來發展方向的確定都是現階段關鍵的一步。本文首先分析大理市工業化發展歷程與現狀,然后采用“錢納里工業化階段理論”“庫茲涅茨產業結構論”“城鎮化率”和“羅斯托經濟成長理論”四類方法來綜合比較從而評定大理市工業化發展階段。
關鍵詞:工業化;發展階段;評定;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01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承擔支持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城市進步、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任務。隨著產業結構的演變與發展,工業對經濟的拉動力和貢獻力會逐漸減弱,但工業發展仍是中國所有地區經濟發展中不可跳過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言,工業的作用仍不可替代。
評定地區工業化發展階段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前提。2021年10月22日,《大理日報》公布了大理州委書記楊國宗在全州“大理之問”大討論活動動員會上的講話內容,他提到“對比其他州市的發展勢頭,大理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已經到了退無可退、避無可避的境地。”作為大理州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大理市對于大理州的經濟建設、工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必須要理清大理市的工業發展階段特征,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為大理市以及大理州未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更合理有效地布局。
1大理市工業化發展歷程與現狀
1.1大理市工業化發展歷程
1.1.1大理市工業化起步標志
大理市工業化進程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起步,以水電站建設生產為工業化起步標志。解放初期,大理市的工業仍然非常落后,全州境內只有13戶私營小型工業企業,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工業總產值僅1090萬元。
1.1.2大理市工業化興起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大理市先后新建了食品加工、電力、紡織、化工、機械制造、建材、制藥、造紙、印刷、冶金等行業,形成了一批規模和數量都較為可觀的工業企業,這標志著大理市現代工業體系初步形成。1984年,大理市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全市工業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1.1.3大理市工業化發展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理市形成了以卷煙及輔料產業、汽車裝備制造業、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建材業、特色輕工業、生物醫藥產業為體系的七大產業。截至2019年底,大理市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7戶,工業總產值354.9億元,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4戶(其中超100億元1戶,超50億元3戶)。中國馳名商標6個,高新技術企業18個,云南著名商標26件,云南名牌17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省級質量標桿企業3個。
1.2大理市工業化發展現狀
大理市工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200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71億元,增長值達2倍以上。2019年受復雜的經濟環境以及洱海保護政策等各方面的影響,工業經濟總產值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工業生產總值持續下跌。同時,大理市工業生產總值在云南省內的貢獻力也呈現了由升到降的狀況(圖1)。
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看,2010-2018年大理市工業生產總值省內貢獻力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其開始急劇下降。2019年股份合伙及股份制企業總產值342億元,同比下降19.4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11億元,同比下降12.76%;2020年受疫情影響,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出現大幅度下降,大理市工業生產總值省內貢獻力也隨之下降。
2大理市工業化發展階段的評定
本文主要采用“錢納里工業化階段理論”“庫茲涅茨產業結構論”“城鎮化率”和“羅斯托經濟成長理論”四類方法來綜合比較從而評定大理市的工業化發展階段。本文著重考察了大理市從2010-2021年近12年的工業經濟發展變動情況,通過選取不同的經濟指標,從不同角度對大理市的工業經濟發展階段進行評定。
2.1錢納里工業化階段理論的評定結果
錢納里認為制造業產值份額增加的過程即工業化的過程,制造業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則是用來衡量相應的工業化水平。錢納里借助多國模型,并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之結合,共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發展分為初級產品階段、工業化階段以及發達經濟階段,其中工業化階段包括初期、中期和后期,發達經濟階段包括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
將2010-2021年大理市人均GDP換算如表1所示,與錢納里關于人均GDP水平判斷工業化發展階段的依據進行對照可以看出,在2010-2013年大理市人均GDP在1200美元以內,處于工業化階段初期;2014年大理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200美元進入工業化中期,“十三五”以來大理市經濟持續發展,到“十四五”初期的2021年大理市人均GDP已達1400.6181美元。雖然大理市在2014年就進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但是到2021年人均GDP仍較低,處于工業化階段中期的低水平層面。
2.2基于庫茲涅茲產業結構論的評定結果
庫茲涅茲產業結構論理論指出了產業結構與經濟總量的高增長率的相互制約與促進關系。同時該理論也認為工業化階段是產業經濟結構加速演變的時期,產業演變的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完善,這一變化可以從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變化來體現。
產業結構的演進分為工業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初期,第一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從最初的較高水平逐步縮減,第一產業所占比例被第二產業大比例趕超;當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持續減少到20%以下,第二產業所占比例在40%-60%之間且高于第三產業時,此時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后期,第一產業所占比例跌落到10%以下,此時第三產業所占比例趕超第二產業成為三產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如表2所示,2010-2015年大理市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降到10%以下,但是第二產業的所占的比例還高于第三產業,結合整體來看,大理市初步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2016-2021年,大理市第二產業所占比例在40%水平附近徘徊,明顯低于第三產業所占的比例,表現出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的良好局面,大理市進入了工業化后期階段。基于庫茲涅茨產業結構論的評定結果來看,大理市目前處于工業化后期階段。
2.3基于城鎮化率的評定結果
中國不少學者提出城鎮化與工業化密切相關,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在一定程度上又反過來促進工業化,因此,城鎮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水平。二者間存在著推動力和拉動力,城鎮化的本質是農村人轉移到城鎮,即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到城鎮服務的結果。反之,如果城鎮的工業不能良性發展,規模小,導致就業崗位減少,農村勞動力不能流入,城鎮化發展將受到阻礙。只有城鎮化的良性發展,才能為工業化的更好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錢納里等經濟學家在城鎮化與工業化的研究中,規定工業化初期、中期、后期及后工業時期的城鎮化率的標準值,如表3所示。
在城鎮化建設和工業化發展相互作用的影響下,城鎮化率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工業化。通過近11年的發展情況,大理市積極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因果。2020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發布“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此來推動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從表3看出,2010-2020年,大理市的城鎮化率逐漸上升,2019年突破了70%,基于城鎮化率的評定結果來看,大理市正處于工業化后期。
2.4基于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的評定結果
經濟成長階段論(即“羅斯托模型”),由美國經濟史學家羅斯托提出。該學者從經濟史角度出發,根據工業發展狀況,將經濟成長的過程劃分為六個階段,各階段的具體內容以及劃分標準見表4。
本文主要使用“投資率”的計算評判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其計算方法為:
投資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生產法GDP)*100%
由表4計算的投資率知,2010-2020年,大理市的投資率在53%-86%之間。其中,2010-2015年逐年上升,2015-2019年逐年下降,2020年較前一年又有上升的趨勢,但無法判斷未來的走勢。投資率的變動會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呈現出一條平緩的“倒U”型曲線,大理市近11年的投資率變化基本符合該曲線,投資率在初期呈緩慢上升的趨勢,中期快速上升并維持80%左右的高投資率,隨后逐漸下降,到2020年投資率為57%,按照羅斯托工業階段劃分標準,大理市正處于工業化起飛階段。
3結論
將各類評定理論的內容和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到如表5的結論。
綜合以上四類方法的評定,可以看出運用不同指標來衡量的工業化所處階段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判斷大理市工業發展階段為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過渡階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要努力補齊大理市工業總量不強、產業培植不優、主體培育不到位、項目儲備不足的短板,必須找準大理市工業化轉型和建設的新方向,加強產業聯動,強化各產業間的關聯關系,積極發揮產業間的拉動效應和推動效應,要特別強調培育符合本地供需要求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才能為大理市及大理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姜愛林.論工業化發展階段的不同劃分方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3):9-11.
[2]張美云.工業化階段劃分理論綜述——兼談對我國目前工業化所處階段的判定[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01):100-104.
[3]陳明鶴,魏亞男.工業化與城鎮化關系的研究綜述[J].科技展望,2015,25(09):219+221.
[4]陳超.讀羅斯托《經濟增長的階段》——兼論中國所處的階段[J].青春歲月,2012,(20):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