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穎
摘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生態虛無主義的批判是馬克思資本的批判的衍生產物,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扭曲理解,也是資本主義剝削大眾的手段,資本主義企圖用馬克思生態虛無主義的荒謬言論掩蓋剝削的事實。本文以全球重大衛生事件發展為例,深刻揭示了馬克思生態虛無主義的謊言,只有人民為中心,以生態安全為發展前提,才能實現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思想;生態虛無主義批判性;重大衛生事件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10
1生態理論
早在100多年前,西方的虛無主義就已經被馬克思等人揭露,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歷史觀,擅長將崇高的事物惡意丑化,同時將低劣的事物惡意美化。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西方生態虛無主義則嚴重顛倒了生態問題這一事實,為了個別資本家的利益,惡意弱化甚至掩飾生態問題,給大眾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生態虛無主義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令人鄙夷的產物。
馬克思主義的生態美學分別從類存在、生態、美學、實踐四個維度進行構建,著重通過合理有效地方式解決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到人作為“有生命的自由的類存在物”,要從整體觀念審視自身的實踐行為,這是充分建立在科學實踐觀上的。人類活動應當劃定界限,在自然生態能夠自我調節的范圍之內進行取舍。
在某種程度上說,資本批判是貫穿馬克思生態思想的準繩,生態批判是馬克思資本批判的“副產物”。現代社會生態危機的種種因果,包括工業生產、資本制度、奢侈消費等,均是馬克思找到生態批判方法論的結果。此外,馬克思的生態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能夠讓我們充分認識到資本主義是反生態的,而共產主義制度是主張與生態友好相處的。生態虛無主義完全是對馬克思生態思想的嚴重失真評述,馬克思是一個革命家、社會活動家、社會實踐家,同時他還是一名典型的生態哲學家,無論從理論的深度還是廣度來說,他都具有極高的地位。一切以資本主義制度為引導,以剝削大眾的利益為成本,不斷積累財富,試圖顛倒黑白,營造一種馬克思生態虛無主義的情境都是幻想。
2全球重大衛生事件
2020年年初全球出現重大衛生事件,并迅速在全世界各地蔓延,突如其來的重大衛生事件使得每一個生命都岌岌可危,并且引發了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就業狀況等多個方面的混亂和停滯發展,多數行業面臨完全停擺,企業陷入負債甚至破產的危機。眾所周知,這是一場生態環境危機,充分表明人類的活動已經明顯超出了自然生態系統的承受范圍。
全球范圍內,美國和歐洲成了重大衛生事件的重災區,其中以美國為首的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確診和死亡人數明顯居于全球前列。截至2020年12月,美國累計確診人數達1800余萬,死亡人數達30余萬,均位列全球第一。重大衛生事件爆發之初,倡導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就暴露出嚴重問題,組織靈活性喪失、決策機制遲緩、行政流程繁復,政府的工作重心不在民眾的生命安全,而是權力斗爭,甚至有惡意造勢破壞醫療防疫工作。
反觀中國,重大衛生事件在英雄城湖北武漢發生后,政府統籌全國上下之力調用醫療資源,前后總共派遣了346支醫療團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趕赴武漢支援衛生事件防控。除此之外,部隊前往重大衛生事件一線,嚴盯緊防,迅速建成并啟用3家方艙醫院,再一次以“中國速度”震驚了世界。統計數據顯示,自2020年2月12日達到頂峰之后,國內病例新增數量逐日下降,并且基本穩定保持下降的趨勢,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地區轉為低風險狀態。而后,加快復工復產,經濟發展也在緩緩恢復。
這次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于國家、對于地方的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城市治理能力,具有明顯的優勢,具體表現為緊緊依靠人民,牢牢抓住馬克思生態理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暖人心、聚人力、排人難、造人福。相反,以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例,自美國黑人弗洛伊德悲劇發生之后,大規模抗議升級演變為暴亂,奢侈品門店被搶劫,抗議者和警方發生激烈沖突,白宮附近區域實施封鎖。面對社會秩序失調,政府和治安部門或許出于無能為力,用槍口指向民眾頭部的威脅行為,甚至還出現聯邦快遞卡車直接撞向失控人群的事件。種種動亂跡象以及處理混亂局面效力不足,表明資本主義背景下的治理體系不完善、治理能力和治理手段缺少人性化。
3案例分析
3.1朝鮮防疫案例分析
至今,全球重大衛生事件波及人數日益攀升,但其中存在一個神奇的國度—朝鮮,以零感染戰績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受此衛生事件影響的國家,這歸功于朝鮮嚴格的管理制度。首先從國家層面政策來說,2021年1月20號中國衛生健康委正式宣布此次衛生事件具有傳播性和病毒性,朝鮮政府立即對外落地實施全面封閉政策,禁止一切出入境往來。從社會層面政策來看,涉及所有可自由出入的公共場合(如體育館、博物館、旅游景點等)全部關閉,取消各種大型聚會,避免大規模人員聚集。此外,所有學校全面停課,保障了學生的人身安全。最后,對人民進行大規模思想教育傳播,對人民進行此次重大衛生事件的知識普及教育,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消殺工作,確保國家防控安全。
雖然朝鮮醫療技術水平相對不高,醫療物資也相對匱乏,但基于以上措施,卻無一人感染,但這也給朝鮮的經濟帶來一定的打擊。自朝鮮閉關鎖國以來,幾乎切斷了與境外的所有人員流動,也導致朝鮮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內部產品雖然可以通過自產自銷來實現,但是出口貿易是和邊貿旅游是朝鮮的一大收入來源,長此以往,國民經濟必受重創。由此可以看出,一味地閉關鎖國,雖然能夠切斷病毒的迫害,但對民生經濟來說卻是滅頂之災。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生態虛無主義批判性并不代表提倡為了人民而進行閉關鎖國,而是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時,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既要人民健康安全又要做到經濟高質量發展。
3.2印度防疫案例分析
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2022年1月最新數據顯示印度確診病例居全球第2位。在重大衛生事件開始在印度蔓延的時候,官方并沒有及時采取科學的防疫措施,導致感染人數驟增。此外由于前期感染人數過多,印度政府的醫療資源匱乏,這也給衛生事件防治帶來極大的困難,許多公立醫院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缺醫少藥導致死亡猛增,感染死亡的尸體也未得到妥善的處理。這使得前期新冠感染人數持續上升,直至2020年底才有所好轉。在2020年底政府宣布重大衛生事件逐漸好轉,感染率正穩步下降,其中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以低于1萬。由此政府和人民都開始放松警惕,全國各地舉辦各種聚集大會,且聚集期間不佩戴口罩,這使得此次重大衛生事件再次蔓延開來。此后,又出現病毒編譯,疫苗短缺等現象,這導致印度的防疫道路更加艱難,也讓政府意識到此次重大衛生事件擴散的嚴重性,開始采取嚴格的防治措施,呼吁群眾減少外出,主張居家隔離。
但是印度作為一個階級制度超乎嚴格的國家,重大衛生事件的蔓延對于社會底層的貧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的“世界末日”。富人階級以剝削貧民的利益為成本,不斷積累財富,營造一種馬克思生態虛無主義的情境,這極不利于國家的發展與未來,要想發展好國家,就應該破除這種生態虛無主義,以人民為中心。
3.3歐洲防疫案例分析
當前,全球重大衛生事件仍處于高水平擴散階段,多個國家、地區的新增確診病例呈現出反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由于歐洲各國逐步開放限制措施進一步推動了重大衛生事件在各個地區內的擴散,從而導致感染數據也呈現不同程度的增加情況,并且預計隨著入院病例的增加導致醫療系統壓力仍將持續延續。
今年以來,丹麥首先解除了相關重大衛生事件防控措施,并間接推動了歐洲各國逐步解除防疫措施。在德國,隨著防疫措施的逐步減緩,其居民將被允許開展私人聚會等活動。其后,奧地利宣布接種過疫苗或者有疾病康復證明的人可以進入餐廳等其他公眾封閉場所。而在法國,持有疫苗接種證書的人不僅可以出入封閉的公共場所,而且不被要求強制使用口罩,僅需要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遵守佩戴口罩的相關規定即可。但是,正因為歐洲各國宣布并落實逐步放開重大衛生事件防控限制措施,使得德國以及奧地利等國家單日確診新增衛生事件感染率連續四天達到新高,而在荷蘭確診的病例數量則在解除重大衛生事件防控限制措施后幾乎增加了一倍。因此,這一現狀進一步說明了放松防疫措施還為時過早,需要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重大衛生事件限制措施。
因此,必須時刻嚴守重大衛生事件防控措施的相關準則,做到落實疫苗接種,打好重大衛生事件防控的第一戰,堅持常態化防控的公共衛生措施。破除急于放松重大衛生事件防控措施的生態虛無主義,從而避免因弱化對重大衛生事件環境后果評估、片面化解決防疫問題等方面而產生諸多消極影響。
3.4美國防疫案例分析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同時其重大衛生事件累計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也均位列全球第一,是重大衛生事件大戰的重災區。由于聯邦制的治國政策賦予了美國各州具有強大的自主權,這也間接導致了當美國聯邦政府在實施重大衛生事件防控政策時必將受到百般阻撓。當該重大衛生事件在紐約州瘋狂擴散時,聯邦政府想要實施相關防控政策時,卻遭到了紐約州的拒絕配合和實施,使得聯邦政府也無法隨意從其他自治州調度人員與物資管控紐約州重大衛生事件。由此可知美國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以及美國人民之間難以達到一定程度上的共識,美聯邦政府為控制重大衛生事件擴散呼吁民眾出行佩戴口罩、減少聚集和活動等防疫措施,卻遭到了美國人民的極大反對。雖然相關知情人員和部分政府堅守防控政策和呼吁民眾開展防疫措施仍然收效甚微,并進一步引發民眾的負面情緒,造成了眾多居民在重大衛生事件肆虐時期拒絕居家隔離保持社交距離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組織了極度危險的上街游行活動,抗議州政府封城。上述原因導致美國境內衛生事件難以得到控制,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續增加的現狀。
因此,要避免上層制度到下層文化思想差異的生態虛無主義,重大衛生事件擴散期間佩戴口罩不僅是自我保護行為,也是保護他人安全行為。人類是命運的共同體,需要在各國制度、文化諸多方面差異認同的基礎上,達成重大衛生事件防控條件下社會安全的共識認識。
4啟示
由以上案例可知,中國無論是思想是社會制度上都占絕對的優勢,這是我們不斷探索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源自于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是結合我國國情之后不斷延續發展而來,無論在政治制度還是經濟發展過程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也正是馬克思生態理論,對中國政府的政策制定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才使得14多億中國人能夠艱難度過這場世界性的“重大衛生事件大考”。
4.1破除生態虛無主義,堅守馬克思生態思想
馬克思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指出,自然界相對于人而言具有先在性和客觀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依賴于自然界而生存和發展。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敬畏自然,積極維護人與自然正確的相處模式,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馬克思也曾強調:“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
與資本主義相比,社會主義才能真正做到以解放全人類為目的,勇于提出有效地機制和方法,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人類與自然的相處之道是一項復雜、多維、非線性、多突變的系統工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才是良策。
4.2增強生態保護意識,推動全民筑牢其責任
養成生態行為,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2020年伊始席卷而來的重大衛生事件,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積極配合,捍衛人類的尊嚴。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正如馬克思指出:“文明如果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自覺地發展,則留給自己的是荒漠”。努力踐行生態之倫理,弘揚生態之文化,恪守生態之準則,筑牢生態之責任關乎到人與自然雙向的價值取向。近些年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在全人類的面前,人類依賴于生態環境的同時,必須要更好地服務于生態,自覺不觸碰生態與人相處的“高壓線”,適當借助外力,依靠生態制度,提升自身規范化行為,促進生態道德的養成和生態文明素質的提高。
4.3把握綠色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這個概念恰恰告訴我們,要打破馬克思主義的生態虛無主義,堅持以史為鑒,科學的把握時代發展的新趨勢,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既要堅持生態經濟建設,又要兼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才能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提道:中國的發展對于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綠色發展理念彰顯了中國對全球生態安全的責任和擔當。在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與共享的發展理念,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生態理念和歷史智慧不謀而合,更與馬克思主義的生態美學相得益彰,體現了我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尊重生態、順應自然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更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中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歷史智慧的創新,更是馬克思主義與當前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理念創新,為我國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5結論
總之,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的未來,重大衛生事件的發生只是人與自然相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小小摩擦。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基于馬克思生態思想,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喚醒民眾生態保護意識,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推動全球綠色發展,著眼于未來為全球生態經濟發展努力,是中國未來正確的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平.生態虛無主義的癥候及其診治路徑[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05):191-197.
[2]張子程.論馬克思主義生態美學的四個理論維度[J].蘭州學刊,2021,(03):5-13.
[3]譚靜,高淑桃.資本批判視域下馬克思的生態批判思想[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6):661-665.
[4]王平.馬克思思想的生態關懷向度及其啟蒙意義——對生態虛無主義的批判[J].哲學動態,2019,(10):27-32.
[5]白凌婷,邵欣悅.“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在邏輯及踐行啟示[J].大學,2022,(06):25-28.
[6]周曉敏,楊先農.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對馬克思生態思想的豐富與發展[J].理論與改革,2016,(05):50-54.
[7]方文,楊勇兵.習近平綠色發展思想探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8,(04):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