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元
編者按:10月27日,由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舉辦的江西省情研究特聘專家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座談會在南昌召開。9位江西省情研究特聘專家圍繞糧食高質量發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平安江西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現代化等方面,結合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就如何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交流探討,并提出真知灼見?,F我刊將會議發言摘要刊發,以饗讀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多次提出要高質量發展,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貫徹,認真落實糧食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各環節高品質工序要求,全方位推進糧食高質量發展。
第一,完善生產體系,高質量種糧。一是著力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除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外,還要讓耕地休養生息、污染治理,提高耕地質量,穩定生產能力。二是著力調整糧油品種結構。推動良種、良機、良法、良田深度融合,增添保持糧食供需總量平衡的后勁,加快糧食增產向提質導向轉變。三是著力種植規模,改變全省目前種植品種過多,難以形成規模的問題。
第二,完善儲備體系,高質量儲糧。糧食儲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F在是市場主體多元化、社會需求多樣化、應急保障及時化,對糧食儲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建立政府儲備與社會責任儲備、原糧儲備與成品糧儲備、常規品種與優質品種相結合的儲備體系。政府儲備中要建立中央、省、市縣三級模式,中央的為戰略儲備,省級的為調控市場儲備,市縣級的為應急儲備,應急儲備主要儲成品糧。同時,要鼓勵農戶適當儲糧。要著力推廣綠色儲糧技術,實施低溫、充氮儲糧,智能管理,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要解決全省目前約50%的老倉房落后倉儲設施,以實施優質綠色儲糧的問題。
第三,完善加工體系,高質量加工。據資料顯示,低水平粗放加工和過度加工,年損失口糧資源150億斤左右,有的健康營養的元素也被過度加工掉,因此,糧食加工要滿足健康消費需要,要科學合理加工,推廣糧油產品適度加工。目前,全省糧食加工還存在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全省糧食加工產能達600多億斤,實際年產200億斤左右。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優化糧食加工產能結構,指導產能結構布局;要堅持糧食產業化發展,實施“品牌引領種植、種植促強品牌”的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的糧食工程,適應糧食生產經營方式深刻變革和糧食消費需求加速升級的需要,整合現有糧食品牌,解決糧食規模不大品、牌不強的問題。
第四,完善進出口體系,高質量調糧。我國的糧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對實行糧食進出口配額管理的,要按照市場需要適時進行品種結構調整。要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調節好其他放開的糧油資源,增加多層次的需求。在立足國內保吃飯的前提下,適度進口,調劑品種余缺,為耕地、水資源等休養生息騰出空間。
第五,完善應急體系,高質量供糧。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確認糧食應急加工企業214家,應急配送(保障)中心126家,應急供應網點1300家左右,應急儲運企業28家,由此構建了江西省糧食應急保障體系。這個體系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期間,為加強糧食市場調控,保障糧食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這個體系里的企業和網點,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根據一定條件選定、企業認可、沒有強制約束力的體系。為切實保障這個體系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一要對這些體系內的企業和網點予以常態化的扶持和引領,真正成為覆蓋全省城鄉社區長久、有效的應急保供網絡。二要建立糧食與商貿部門密切聯系機制,發揮商貿部門超市末端消費信息靈敏的優勢和糧食部門掌握糧源的條件,共同做好應急保障供應。
第六,完善監督體系,高質量管糧。針對當前糧食流通監管薄弱環節,著力做好監督檢查。一是糧食是季節性種植、常態化食用的產品,一般經過收購入庫、儲存、再出庫加工過程,按照高質量的要求,除做好日常的市場銷售檢測外,必須加強糧食入庫、出庫質量和衛生指標的安全檢驗監測。二是盡快對糧食安全保障予以立法。糧食是特殊的重要商品,目前糧食相關的法律法規仍處于碎片化職能交叉化,分環節監管邊界還不是很清晰,要實現依法管理,迫切需要有法律法規來“護航”,形成以糧食安全為導向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涉糧行政管理部門、糧食行業組織、糧食經營者行為制定具體的規定和規范,加強執法和監督力度,保障糧食高質量發展。三是建立糧油產品銷售可追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