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岐霞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一)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
現如今,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會讓學生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或者尊老愛幼等為主題來進行寫作,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但這種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和寫作主題容易限制學生的思路,不容易讓學生釋放自己的思維,進而影響學生寫作效果和寫作質量的提升。長此以往,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難以激發自己的寫作欲望。教學模式與寫作主題過于單一就容易挫傷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難以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
生活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源泉,但是如果脫離了生活進行寫作,那么寫出的作文必然難以打動讀者。多年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工作時過于重視向學生教授應試方法,卻忽視了讓學生深入生活,從而不利于提高學生感悟和體會生活的能力。盡管近年來我國持續推動素質教育改革工作,但是在考試的壓力下教師仍然選擇讓學生反復做作文練習題來提高作文成績。并且語文教師讓學生背誦大量的優秀作文素材以應對作文考試,但這種教學方式造成了很多學生的作文結構和內容極為相似,難以表現出學生自身的創新性和獨特性。
(三)作文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順利完成寫作活動,在日常學習中會讓學生背誦作文模板,向作文模板中填充內容而完成作文寫作。此類教學模式雖然能夠保證教學進度,但是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和作文水平質量的提升所起到的效果比較有限。另外,一些語文教師也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提前背誦和記憶大量的優秀素材,如名言警句等,倘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把這些名言警句強制性地插入作文中,不僅不會提升作文質量,反而會影響作文的效果。
二、生活化教學概念及其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生活化教學概念
生活化教學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以學生的生活為立足點和出發點,貼近生活實際而進行教學。教師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知識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不僅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有利于滿足學生未來的發展需求。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強化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能力。
語文學科是一門與生活極為貼近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多貼近生活和聯系生活。例如,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通過主動把教學與生活相連接,從而讓學生加深寫作體會,不斷拓寬自己的寫作思路,學會并且能夠快速掌握用文字講述生活的本領,增強作文的內涵。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他們對生活也有非常濃厚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欲望。而生活化教學理念正能夠滿足初中生的好奇心,通過聯系實際生活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生活化教學在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上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2.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
教材中涵蓋的教學內容是比較有限的,但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卻是數量極多的。所以,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實施生活化教學,靈活地將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教學中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通過把作文教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效結合,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積累寫作素材,理解和掌握寫作技巧。另外,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也能夠培養和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會,從而讓他們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當學生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會更愿意自發地投入寫作中,進而也更容易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與寫作效果。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靈活采取生活化教學舉措,能夠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持續地積累和運用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豐富寫作技巧。
三、初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舉措分析
語文是一門貼近人們生活的學科,而且寫作教學也要求學生能夠用作文表達自身的真實感受。但就目前現狀而言,很多初中生缺乏感受生活的能力,因此寫出的文章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不緊密,整體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對于學生來說,要想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就應當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而鍛煉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就是要貼近生活,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從生活化角度入手,培養和提升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幫助學生多積累素材,不斷豐富寫作經驗。
(一)提升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是語文學科學習的重點,而良好的寫作能力也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基本素養。寫作不僅是審題立意和遣詞造句,更是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情感有效地融入作文中,從而讓所有的讀者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當前的網絡時代下,初中生可靈活接入網絡來開闊自己的視野,利用網絡去獲取知識和積累寫作素材,加深對生活的理解。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讓學生以“敘述英雄人物的事跡”為主題寫一篇作文。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來獲取寫作素材,比如,搜集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跡等。然而教師讓學生通過網絡來搜集寫作素材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發現自己身邊的英雄人物,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英雄”,英雄不單指那些為保護國家、保護家園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人物,也指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如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天使、不懼風雨堅守崗位的交警同志等。總之,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工作時,要多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如自己生活中出現的人或發生的事情,這些內容都可以用于自己的寫作中,讓作文的內容更加充實,情感更加充沛。
(二)引導學生自由抒發情感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工作時,要引導學生敢于并善于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所以,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文作業時要先確定寫作要求,不能限制學生的想法,而是要鼓勵學生敢于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的寫作氛圍,引導學生逐步拓寬自己的寫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寫作質量。
例如,教師在作文課上讓學生以“我最? ? 的人”為主題寫一篇作文,此類半開放式題能夠給學生很大的寫作空間,讓學生能夠自由思考。同時教師讓學生圍繞“生活中的人”來進行寫作,也能夠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和接觸生活。總的來看,寫作是為了更好地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想法。所以,教師在進行生活化作文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確寫作目的,確定寫作目標之后再讓學生理解“通過作文表達個人真實情感和想法”的重要意義。從學生角度來說,豐富的生活體驗能夠幫助他們寫出一篇好的作文。所以,教師可積極組織多種類型的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如在周末,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等,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以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持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圍繞生活拓展教材內容
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既要向學生講解教材中的知識,又要讓學生將課本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文章中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嘗試引入寫作中。同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可以多向學生講述一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進而把教材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例如,當教師在教授課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時,在講解結束后先讓學生發表個人對“說”和“做”的看法,認真闡述“說”和“做”之間的關系以及協調雙方之間關系的重要意義,列舉人們生活中的常見俗語,如一個人不要做“語言的巨人和行動的矮子”。通過引入生活中常見的俗語,讓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教師可讓學生以“說”和“做”為題目來進行寫作,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本內容,同時積極聯系生活中的常見素材,努力寫出一篇高質量的作文。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作文教學主張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增強生活意識,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進而豐富自己的作文情感,力爭讓學生在經歷生活的過程中學會寫作。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和寫作水平,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應當吸取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積極實施生活化教育舉措,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讓生活化教學在提高初中生寫作質量上發揮出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榮妃.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27):145-146.
[2]史曉艷.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21(27):65-67.
[3]羅信煥.農村中學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1(9):106-107.
[4]羅勇敏.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4):44-45.
[5]陳秀華.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2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