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東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地、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帶動了經濟蓬勃發展,進一步拉動了物流業的迅猛發展。但隨著物流需求量的增大,運輸、包裝、倉儲等作業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碳中和、碳達標背景下,綠色物流逐漸成為發展的重點。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東莞市綠色物流發展現狀,然后對東莞市發展綠色物流進行了SWOT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東莞市綠色物流發展策略。
關鍵詞:東莞;綠色物流;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17
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需求亦不斷增加。而隨著物流業務量的增長,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對環境造成污染;在包裝過程中,過度包裝、包裝材料選擇不當、包裝回收率低等造成的浪費和廢棄物污染等。因此,綠色物流發展也越發受到重視,早在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將“大力發展綠色物流”作為其中的一項重點;2021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到2025年初步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而綠色物流對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將起到巨大的作用,發展綠色物流能為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做出有效地貢獻。
1綠色物流內涵
綠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也稱環境友好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起源于國外20世紀70年代在物流管理研究中考慮環境因素,但當時只是將其作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個次要方面,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才開始大規模、有意識地研究綠色物流。
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綠色物流給出了特定的內涵,有的學者認為綠色物流是在滿足顧客需要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將先進物流技術運用于物流活動的管控和實施;有的學者認為綠色物流的理念是與環境和諧相處,能夠緩解直線型物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也有學者認為綠色物流是一種能促進消費與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是一種循環性、共生型、資源節約型物流等。在《物流術語》中,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運作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總之,綠色物流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協調統一,其核心要點是考慮環境影響因素,夠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2東莞市綠色物流發展現狀
2.1東莞市物流業務量較為穩定
東莞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過萬億,增長82%,在廣東省排名第4。東莞以制造業立市,外貿較為發達,經濟發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帶動了物流業需求的增加和質量的提升。目前,東莞物流產業基礎厚實,建有常平大京九物流園、虎門港物流基地和松山湖保稅物流園區三大物流基地;知名物流企業扎根東莞,例如京東、阿里、順豐、世界知名的DHL和UPS等紛紛在東莞布局。東莞市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一直保持在200億元以上,如圖1所示。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東莞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收入一直居于全國第7和第8的水平,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如圖2所示,2021年快遞業務量達到2684億萬件、快遞業務收入28107萬億元。
2.2東莞市綠色物流發展任重而道遠
通過問卷星對東莞市物流企業高管和從業人員、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從事物流行業學生進行了綠色物流發展相關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117份,有效問卷117份,結果如表1。
從結果可直觀看出:第一,關于綠色物流的認知,作為專業從業人員能完全了解的才8人,被調查者中絕大多數處于基本知道概念的狀態,可以推出社會大眾對綠色物流的認識更淺,說明社會對綠色物流發展重視程度不夠。如果物流服務的各行各業缺少綠色物流概念,對推動綠色物流發展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很不利;第二,被調查者絕大多數人認為物流對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并且認可綠色物流發展前景較好,同時,綠色物流的實施能清潔環境、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增加產品和服務品質得到認同;第三,要發展綠色物流,多數人認為首先要增強綠色物流觀念,其次是推行綠色物流經營和開發綠色物流技術,而選擇制定綠色物流法規、培養物流人才、建設綠色經濟的人亦不少,說明要多舉措實施綠色物流。
3東莞市綠色物流的SWOT分析
3.1內部優勢分析
(1)區位優勢。
東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地、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以制造業立市,外貿發達,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具備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良好條件。同時,東莞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物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較厚實的物流產業基礎。
(2)政府重視。
在國家碳達峰碳綜合背景下,東莞市越來越重視環境的保護。在《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了“堅持推動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東莞”,從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打好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等方面做了具體的部署。緊跟深圳的步伐,東莞在東城、南城、莞城、萬江各建成一個綠色物流片區,全天禁止柴油貨車行駛,提倡使用新能源運輸車輛,并制訂了《東莞市綠色物流片區限行方案》。
(3)經濟的推動。
東莞是最具活力的制造業名城,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在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萬億,進出口總額高達15247.03億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3461.76億元,增長10.3%,快遞業務量達到26.84億萬件,在全國排第7;“十三五”期間,東莞港貨物吞吐量達1.9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400萬標箱,躍居全球集裝箱港口前50名。
(4)技術支撐。
東莞擁有松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坐落于“廣深港”黃金走廊腹地。根據《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381家,位居廣東省第三名,國家級孵化器23家、省級工程中心439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6家,獲批設立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在這樣的背景下,東莞具有強大的創新實力,足以支撐綠色物流發展所需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
3.2內部劣勢分析
(1)綠色物流發展缺乏頂層設計。
雖然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認同,政府從運輸對環境污染的角度對部分片區進行了限定,但是物流是一個大系統,包含了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信息處理、流通加工等多個作業環節,并且相互影響,在每個環節都會產生廢棄物、大氣等污染。目前,尚沒有關于綠色物流實施的專門的相關政策、標準和法規或者綠色物流發展規劃;同時,在物流企業層面由于會花費額外的成本,綠色物流沒得到重視,更沒有相關的執行標準。
(2)城市發展速度快,而物流配套設施設備及技術相對落后。
東莞出臺了《“東莞制造”2025規劃》,提出將東莞建成全球有影響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為特色的先進制造業基地;2022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加快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全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經濟轉型升級和制造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作為為經濟發展配套的服務業,物流也面臨從傳統物流向智慧物流轉型升級的問題。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東莞物流業仍然以傳統物流運作為主,新興的信息化技術、物流新技術、“互聯網+”、大數據等由于成本方面的原因,尚未得到普遍使用,導致物流各個作業環節運作信息不能完全暢通,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阻礙了綠色物流的發展。
(3)社會意識不足。
根據問卷調查,大眾對綠色物流的理念認識尚淺,雖然都有環保意識,但是關于綠色物流的具體觀念尚不清楚。綠色物流實施的主體應是政府和企業,企業缺乏綠色物流意識,在物流運營層面就不會采取相應的對策。
(4)人才匱乏。
東莞普通本專科院校不多,基本都開設了與物流相關的專業,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也開設有物流專業,但培養的物流人才主要以技術技能為主,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很少涉及或者不涉及綠色物流的相關專業知識,導致培養的學生走上崗位后基本不具備綠色物流專業知識與技能。
3.3外部機遇分析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東莞被規劃為重要節點城市,一方面為東莞經濟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必然帶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為提升東莞國際競爭力、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拓展了新的空間和領域,必然帶動東莞國際物流發展;同時對引進物流新技術、新標準、新理念等提供了渠道,能吸引更多的國際物流巨頭企業入駐東莞。
3.4外部威脅分析
(1)國際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多,地域、文化也存在差異,加上疫情影響,東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面臨諸多的困難,在物流方面,更是會因為物流技術、物流標準、物流理念等各方面的不同受到阻礙。
(2)綠色物流市場有限。由于綠色物流在全社會尚未普及,社會層面對綠色物流的需求度低,實施綠色物流需要更高的成本,廢物回收再造的利潤低成本高。因此,從經濟層面,企業參與實施綠色物流的意愿不強。
4東莞市發展綠色物流的對策
4.1加強統籌謀劃,做好頂層設計
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結合東莞市物流發展現狀,統籌布局,做好綠色物流發展的頂層設計。一是將綠色物流融入物流發展規劃,明確綠色物流發展目標和方向、實施主體、實施舉措;二是制定綠色物流操作規章制度和標準,用以約束企業的物流活動;三是明確綠色物流監督和管理體系,加強對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監管力度。
4.2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綠色物流知識
加大對綠色物流的宣傳力度、加強綠色物流的宣傳教育,在全市樹立綠色物流理念。思想決定行動,只有全社會具備環保的意識才會主動的行動;形成社會行為習慣,在政策和制度約束下,物流企業、企業物流部門、社會人員形成節約、環保的綠色物流好習慣。
4.3利用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
利用區位優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走出去、引進來”并舉,循序漸進式發展。主動吸納國際物流發展新技術、新標準,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提升物流業發展的效率和水平,從而降低傳統物流模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4.4借助信息手段,實現企業資源優化配置
一方面,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與普及,利用公共信息平臺進行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尤其是對社會運輸和配送車輛的優化,減少不合理運輸的產生,從而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平臺,對車輛進行合理的配積載、對路線進行優化配置,提高車輛載重量的利用率。
4.5培養綠色物流人才
物流行業從業人員對作為綠色物流實施的一大主體,對綠色物流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綠色物流最直接的執行者,另一方面在綠色物流推廣方面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面對物流從業人員綠色化意識低下和理論不足的情況,開設物流相關專業的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可開設綠色物流相關課程及相應的實踐實訓課程,或在其余專業課程或實訓課程中融入綠色化思想,或專業課教師可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企業調研等。通過上述途徑,達到培養的物流人才具備強烈的綠色物流意識的目標。
4.6及時更新物流配套設施設備
立足于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融入大灣區的物流轉型升級需求,統籌規劃智慧物流發展布局,一方面逐步對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進行更新升級改造;另一方面對加大投入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李欣玥,張翠英.生態系統視角下的綠色物流評價[J].物流技術,2018,37(1):72-77.
[2]譚蓉,翟虎林.東莞市現代物流也發展策略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10):88-90.
[3]宋佳晉,劉露,劉鐵民,等.基于循環經濟背景下的綠色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22,(07):13-14.
基金項目:東莞市社會科技發展一般項目“基于AHP的大灣區綠色物流發展水平研究”(2020507161733);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重點科研項目“碳中和背景下東莞市綠色物流績效評價級提升策略研究”(2022TSZD02)。
作者簡介:劉雷麗(1982-),女,漢族,湖北荊門人,碩士研究生,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