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盼


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患者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電腦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服藥過程中應用品管圈活動。比較和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品管圈實施后解決問題能力、和諧程度、品管手法、積極性、凝聚力、愉悅感、溝通配合及責任感評分均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觀察組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品管圈活動能夠提高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改善護理服務質量,值得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效果
品管圈作為一種能夠讓工作人員參與管理,并且提高質量的組織機制。目前,品管圈已經成為國內各大醫院重要的品質改善活動之一,能夠對院內各單位的問題進行解決,同時改善醫院內部關系。品管圈活動的目的在于培養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行持續質量改進,能夠使醫院的品質和競爭力得以提升[1]。口服給藥作為臨床常用給藥方式之一,其具有多種優勢,比如療效確切、方便、安全等。但由于神經內科所涉及的口服藥品的種類繁多,并且老年患者居多,容易出現未按照醫囑時間服藥或藥物漏服情況。故此,護士在發藥過程中,應做到服藥到口,能夠消除用藥中的安全隱患,以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2~3]。而為了能夠使患者按時服藥,維持療效,本次研究選定以提高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取得初步的成效。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患者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電腦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性36例,占比72.00 %,女性14例,占比28.00 %;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48.58±2.74)歲;疾病類型:腦積水10例、腦動脈瘤20例、腦出血10例、顱腦損傷3例、顱內腫瘤5例、癲癇2例。觀察組中男性35例,占比70.00 %,女性15例,占比30.00 %;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8.21±2.85) 歲;疾病類型:腦積水11例、腦動脈瘤19例、腦出血10例、顱腦損傷4例、顱內腫瘤5例、癲癇1例。兩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干預:加強患者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正確用藥的重要性,并且護士需要看到患者服藥到口,從而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
觀察組在服藥過程中應用品管圈活動,具體內容如下:(1) 建立品管圈。品管圈一共由13名成員組成,而護理骨干擔任圈長,護士長擔任內部的輔導員,每隔1周需要召開圈會,時間在30 min左右。(2) 確立主題。采用頭腦風暴方式,鼓勵圈內成員提出各項改進問題,后需要歸納以及總結,對于相應備選題目進行列出。然后根據可行性、迫切性、上級政策、圈能力進行確定,將得分最高的作為本次活動的主題,例如提高患者口服藥物的完成率。(3) 擬定活動計劃。在主題確定后,由組內成員和圈長以及輔導員進行討論。同時,需要制定出計劃進度和活動計劃書,對于責任人和時間步驟進行明確。(4) 把握現狀。需要根據科室內的口服藥物檢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其中未發給患者的藥物主要包括醫囑時間原因、出院漏發、外出等幾個方面,已發給患者藥物包括丟失藥物、忘記吃藥、病情變化以及拒絕吃藥等[4~5]。(5) 原因分析。對為什么漏發長期藥物給外出患者、為什么漏發藥物給出院患者等問題進行分析,還需要將特性要因圖進行繪制,找出其中的原因。(6) 對策的制定和實施。對于出院患者漏發長期口服藥的情況,首先要確認患者外出檢查流程,在患者辦理出院時要完成醫囑處理流程,并對醫囑處理流程進行完善。針對未發長期口服藥物的外出患者,制定其請假處理流程,同時還需要在病房外張貼醫保請假制度。針對當天或者術前停止患者口服藥物,應執行擇期手術準備流程,需要由專人對醫生醫囑模板進行檢查[6]。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對品管圈實施前后圈員無形結果進行評分。
圈員無形結果評分包括7個方面,即溝通配合及責任感、品管手法、積極性、凝聚力、愉悅感、和諧程度、解決問題能力,由小組成員進行評分,總分為65分。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8.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品管圈實施前后圈員無形結果評分的對比
品管圈實施后解決問題能力(60.52±1.75) 分、和諧程度(60.98±1.14) 分、品管手法(60.52±1.74) 分、積極性(61.25±1.88) 分、凝聚力(60.46±1.51) 分、愉悅感(59.52±1.09) 分、溝通配合及責任感(61.32±1.35) 分均高于實施前[解決問題能力(52.12±1.42) 分、和諧程度(50.21±1.01) 分、品管手法(48.21±1.44) 分、積極性(47.21±1.12) 分、凝聚力(49.25±1.73) 分、愉悅感(47.21±1.35) 分、溝通配合及責任感(48.52±1.64) 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1。
2.2 兩組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的對比
觀察組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94.00 %) 高于對照組(32.00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2。
3討論
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能夠使患者服藥到口率得以提高,明確發藥時間,使發藥流程得到改善,能夠使護理人員的職責得以明確,將護理工作精細化,減少諸多安全隱患,比如口服藥漏服、錯服等,能夠使科室內存在的用藥安全隱患得以降低[7]。此外,在品管圈活動中添加溫馨的指示牌,能夠為患者用藥提供便利,并且能夠提高服藥的安全性和準確性,將服藥到口率明顯提高。服藥到口的流程管理能夠有效預防護理缺陷發生,保證口服藥藥物的用藥安全。
口服給藥作為臨床最為常用的方式之一,具有安全、適用范圍廣泛、經濟和安全的特點,藥物經口服后能夠被人體胃腸道快速吸收,從而進入血液循環中,達到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的目的。而護士看服到口是預防延誤、錯服、服用方法不當、遺漏等用藥錯誤的有效方式[8~10]。但無論是國際JCI標準還是三甲綜合醫院的評審標準,均為給藥管理制定了重要的安全指標。為了能夠保證在正確時間給予其正確劑量的藥品,開展正確的管理十分重要。口服給藥不規范不僅能夠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還可引起醫療糾紛,而護士作為口服給藥的直接執行者,容易增加風險暴露率,故此需加強口服給藥流程的質量控制和管理。將品管圈應用在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能夠幫助護理管理者發現系統問題,而全體圈員通過共同努力,并尋求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通過多部門和多科室共同合作,將責任分工細化,緊密配合,不僅能夠將實際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還能夠使護士的自我成就感、工作責任心、團隊凝聚力、自我價值感得以提高,保證護理質量[11]。本次品管圈活動的實施,對于影響患者滿意度的因素,從服務態度的改進、服務工具的完善以及服務流程的優化方面進行改善,能對患者服藥各項需求進行滿足;對于服藥直至到口制定了一項標準化的文件,對規范化流程進行明確,在健康教育中加入了關于服藥時間的內容,對于發藥的班次進行優化,實施該項制度后,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自身素質。同時,對發藥流程進行改造,能減少由于錯誤用藥導致的不良后果,對患者用藥安全進行保證,減少口服藥物的漏服率,顯著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取得患者的認可,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提高[12]。品管圈活動能將圈員的綜合能力提高,本次活動均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驟進行實施,例如主題選定、擬定活動計劃、目標設定、現狀把握、解析、對策擬定、對策實施、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和改進、實施、確認和處置等。在活動過程中,每位成員均需要對品管圈的活動步驟進行學習,采用頭腦風暴等方式對于患者口服藥物未到口的情況進行分析,對于口服藥的發藥流程進行修改,對于相關制度進行制定。同時,還需要明確發藥的時間,增加發藥的工具,利于護理人員進行發藥。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能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的創造性、積極性,同時開展各項護理活動,利于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自主權,還能培養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加強護理人員之間的理解、信任,顯著提高科室內成員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品管圈活動能對患者漏服藥物原因進行分析,對相關流程進行完善,對成員的職責進行明確,細化工作,避免漏發藥物情況發生,能顯著提高科室內用藥安全、服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口服藥物到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證明,實施該項活動,能顯著提高患者口服藥物到口率,通過加強管理,能預防缺陷的發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此外,品管圈活動的實施,能優化服務流程,顯著提高患者服藥到口率,改善患者治療效果,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提高護理人員的能力,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患者口服藥服藥到口完成率中具有顯著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1]黃欣,陳華珠,陸文璇.品管圈活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自理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1,32(6):811-813.
[2]廖麗紅,施麗華.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癌痛患者阿片類藥物正確服藥執行率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1,28(15):126-127.
[3]張嬡,張琴,蒲曉芳.品管圈活動在降低住院患兒地高辛口服給藥錯誤發生率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6):881-885.
[4]Moffatt K,Quinn C,Mccague,PJ.,et al.Exploration into the opinions of patients with HIV,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the lay public of the use of microneedles in clinical practice:highlighting the translational potential for their role in HIV infection[J].Drug Deliv Transl Res,2021,11(3):1199-1217.
[5]徐藝菲.品管圈活動對提高老年科口服藥到口率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3):20-27.
[6]王沖,張譯,劉靖雷.品管圈在提高兒科臨床路徑完成率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1,32(2):213-217.
[7]楊繼芳,吳艷麗,陳梅英.品管圈在住院結核病患者正確服用自備口服藥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10):108-110.
[8]楊紅,李永生,范婷.品管圈在提高門診藥房患者用藥交待率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13):189-192.
[9]張艷春,張金霞,陳志美,等.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藥看服到口率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9):63-66.
[10]賈全林,沈麗冬,朱雁,等.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9):168-171.
[11]許茜,張婧秋,袁霄,等.降低內分泌科住院患者口服給藥漏服率中應用關鍵環節改進的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81):4-5.
[12]曹常娥.運用品管圈提高醫院患者滿意度的實踐[J].現代醫院管理,2021,19(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