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學法的應用,能夠加速完成教學目標,穩步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傳統的教學觀念難以優化課堂,教師的滯后思想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難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了解決不同的教學問題,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細致了解當前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靈活運用問題導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同問題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模式相對落后,仍舊沿襲傳統的“滿堂灌”模式進行授課,導致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難以得到保障,其學習積極性也會降低,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教學方法作為保證課堂質量的重要因素,能夠對整堂課的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然而,有些教師的教學思路有待更新,沒有充分理解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程標準要求,甚至會不假思索地使用個性化教案,沒有提煉不同的經驗和理念,導致實際的教學行為不能滿足學生的多變學習需求,不利于擴大教學成果,也不值得借鑒。在實際的數學理論講解過程中,一些教師過分看重抽象理論的講解,未注重學生的思維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導致實際的教學難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成果,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久而久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下降。在應試教育壓力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將教學的重心放在提高應試成績方面,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導致全體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不利于提高教學有效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會降低,其思維發展也將步入“停滯”的階段。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革新思路,突破傳統教學桎梏
運用問題導學法革新傳統的教學思路,要堅持問題導向,明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深度發掘學生身上的潛在內能,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也就是說,初中數學教師要針對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來革新教學思路,將問題導學法應用于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以課堂提問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深度,根據實際反饋來調整教學形式,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突破傳統教學桎梏。面對不同的教學桎梏,教師以不同問題的形式來引申出抽象數學知識,在原有教學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適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之能夠根據自己對數學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回答。教師則根據回答來反思教學結構的合理性,適當轉變教學方向并放緩節奏,將實際的教學問題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讓學生在充分吸收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緊跟教師的思路,思考不同的問題,最大限度改善傳統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按照“由簡入繁”的順序提出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問題,多角度引入抽象的數學知識,打開學生的思路,使之能夠高效解決實際問題,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注重交流,營造和諧互動氛圍
初中生具有較強的交流表達欲望,而忽視課堂交流互動,則不利于營造和諧的互動氛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創造不同的提問機會,從而與學生共同探討數學問題,解答其心中疑惑,或者拋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學生參與交流、互動的積極性,從而與之進行親切、友好的交流和互動,為問題導學法的應用提供機會。初中生的自我意識相對較強,因為其正處在關鍵的身心發育時期,情緒有較大的波動,而營造和諧互動氛圍,激起其對數學知識的疑問,可以幫助其將注意力集中至學習上,從而降低情緒波動的幅度,使之在互動交流中受到和諧氛圍的熏染,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之道。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圍繞數學概念創造交流、溝通的機會,引導學生就特定的概念發表觀點,根據學生的觀點來調整提問的角度,運用問題導學法的優勢,了解其學習狀況,這既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積極和諧的互動氛圍,又可以擴大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實效。由此,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根據教師的指導來穩定自我情緒,切實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印象。
(三)創新教學,培養優秀質疑精神
創新教學形式,將質疑精神培養視作重點教學方向,可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拓寬其認知領域,使之掌握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辦法的技巧。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將問題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以隨時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之積極主動地向教師提問,對相關數學知識進行質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質疑精神,從而增強創新思維意識。由于創新能力是初中生必備的能力之一,教師需要基于上述分析創新提問方式,利用問題導學法來扎實學生的理論基礎,以此達到創新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在良好的理論學習基礎上形成質疑精神。在新舊知識銜接中,教師拋出存在歧義的觀點,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自行發現問題,鼓勵其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教材來消除自身的認知沖突,教師則利用問題導學法給予其不同的指導,培養其質疑精神,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升。通過創新提問形式,將問題隱匿于不同的理論教學銜接中,使學生能夠在新舊知識遷移的過程中發現、分析問題,根據教師的提示對不同的內容進行質疑,在一系列推導、思考后,化解自己心中的疑惑,從而形成良好的質疑精神。
(四)精設問題,啟發學生問題思維
邏輯不夠嚴密的問題難以啟發學生的問題思維,而通過精心設計問題,轉變提問的角度,則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啟發其問題思維。基于上述分析,初中數學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從而提高問題導學法應用的適宜性、科學性,避免學生陷入固化思維或產生消極的學習依賴心理,同時,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引導學生建構、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使之能夠秉持問題思維,層層遞進地分析問題,不斷走近數學,探尋知識真諦。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重視啟發學生的問題思維,以至于學生難以正確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很難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不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知識銜接中圍繞基礎知識精心設計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從實際生活等角度思考問題解決辦法,使之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促進問題思維形成、發展,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五)創設情境,引導積極主動探究
初中生在接觸具有抽象性的數學知識時很容易被困難擋住腳步,從而喪失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而通過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向學生提問,可以激發其主動探究的熱情,不斷擴大問題導學法的應用成效。這就說明了教師需要利用好情境教學優勢,從而在情境中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探究難題,從而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印象,實現探究能力的長足發展。情境教學的優勢在于適度降低教學難度,直觀呈現抽象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而現階段單純培養理論型人才、提高學習成績的數學教學局面,很容易影響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不利于學生鉆研探究精神的形成。為解決上述問題,初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實際數學課程目標來創設生活情境或直觀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融入趣味性問題,深度調動學生學習探究和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來回顧所學知識,教師要在情境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利用問題導學法來指導學生解決問題,避免學生陷入思維定式,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呈現抽象知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培養其優秀的學習探究精神。
(六)整合邏輯,提升綜合能力
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較高,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法的過程中整合數學知識中的邏輯,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推理,促進其數學素養發展的同時提升綜合能力。也就是說,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注重整合邏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引入邏輯類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調動自己的邏輯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來嘗試推導,運用基礎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潛移默化地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初中生的綜合能力與教師的教學指導密切相關,而一些教師在整合邏輯的過程中經常難以把握問題難度,導致學生產生了學習疲憊感,不利于提高學習質量。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在抽象知識和解題教學過程中提出形式多樣的邏輯類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抽象知識,細化推導過程,使之掌握推導技巧,學會多種解題方法。由此,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不斷提高,可以在把握不同抽象知識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導學法,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落地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探究能力,這符合當代素質教育人才培養要求,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面對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初中數學教師采用革新思路、注重交流、創新教學、精設問題、創設情境、整合邏輯等有效策略,不斷改善教學弊端,營造高效數學課堂。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問題指引下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不斷加深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其綜合素質也能得到發展。
作者簡介:王鵬飛(1981—),男,漢族,甘肅靈臺人,本科,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