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日

2022年5月10日,韓國卸任總統文在寅夫婦、前總統樸槿惠出席新任總統尹錫悅就職典禮。
在“光復節”(8月15日)到來前夕,韓國朝野紛紛猜測系獄已久的前總統李明博將被尹錫悅政府特赦。前任總統文在寅在卸任之前于去年年底特赦了樸槿惠,尹錫悅則在當選總統后于今年4月在大邱市登門拜訪樸槿惠并向其“致歉”,而當年正是一手把樸槿惠拉下馬并送進監獄成就了尹錫悅的大名。不過李明博最終并未出現在光復節特赦名單上,倒是曾與尹錫悅競爭總統大位的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于9月1日受到首爾中央地方檢察院傳喚。共同民主黨稱檢方此舉為現任政府的“政治報復”。9月5日,共同民主黨表示將對總統尹錫悅提起訴訟,因為尹錫悅涉嫌在今年大選期間,就其妻子涉嫌操縱股價等行為對外發表虛假信息。這一系列極具韓國特色的政治操作,將韓國政治循環已久的一個怪圈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根據韓國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腦。因此,總統既是國家的象征,又是最高權力的象征。在韓國,總統的權力幾乎是絕對的,但一旦卸任失去權力,則又經常會招來后任總統的“清算”。1987年韓國實現民主化以后,保守勢力和進步勢力之間的對立愈演愈烈,導致韓國社會嚴重分裂,造成所謂“南南對立”——即相對于半島南北對立而言的韓國內部對立的局面。
韓國總統雖然是國民的代表,但在選舉政治下必然也會是某種政治勢力的代表,在反對勢力和自身所屬的政治勢力之間必然會采取對比鮮明的政治措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積弊清算”。由于政治利益、理念以及陣營的不同,對“積弊清算”的認知也截然不同。對執政勢力或行為主體來講,“積弊清算”是正當、合法、理所當然的。而反對勢力或被清算對象則必然會認為這是政治斗爭的借口,是對他們的政治打擊、政治報復甚至政治鎮壓。韓國社會普遍認為,李明博“報復”盧武鉉,文在寅“報復”李明博,而當前尹錫悅又在“報復”文在寅,就是這種邏輯的典型反映。
在韓國,“積弊”已成為特定的政治用語,所謂“積弊清算”的歷史淵源也很長。實現民主化后首次掌權的金泳三政府一上任就對全斗煥和盧泰愚這兩名象征著軍人獨裁統治的前總統進行了政治清算,并以“軍事叛亂”為罪名逮捕了這兩名前總統以及多名相關人員。同時,金泳三政府也通過拆遷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朝鮮總督府”大廈等一系列措施,清算了日本帝國主義遺留的殘余。金泳三首次以“歷史糾正”為口號,對長期實行獨裁的軍人政權時期的人物進行了大量清算,他執政時期是“積弊清算”最活躍的時期。
其后,在政界較多使用“積弊清算”一詞并引起關注的是樸槿惠總統。2014年4月“世越”號慘案發生后,她在國務會議上強調“對長期以來累積的社會各處的積弊進行清算”,隨后在韓國政界再次掀起了“積弊清算”的風潮。但具有諷刺意思的是,2016年底崔順實“閨蜜門事件”曝出后,韓國國民就是舉起了“積弊清算”這一旗號要求樸槿惠下臺。
2017年5月文在寅政府上任以后,重用參與過“崔順實事件”立案偵查的檢察官,并對李明博時期的“文藝界黑名單”“廣播黑名單”“韓國文化電視臺(MBC)黑名單”、樸槿惠時期的“文藝界黑名單”“國家情報院、國防部輿論炒作事件”“國家情報院特殊活動費向青瓦臺上繳事件”“國家情報院對朝工作資金挪用事件”“‘世越號事件”“三星財務欺詐”等,進行了大量積弊調查,此外還對李明博時期“四大江整治事業”進行了審計監查、對樸槿惠時期“韓國歷史教科書國家審定問題”實施了事實調查。通過這些措施,進步陣營對李明博、樸槿惠等進行了司法處理,嚴重打擊了保守陣營。而對保守勢力一方來講,這無異于奇恥大辱,所以埋下了下一場新的“積弊清算”的“禍根”。

2014年5月時任韓國總統金泳三攜夫人訪問中國。金泳三執政時期的“積弊清算”被認為是民主對獨裁的清算。
“積弊清算”本是一種法律行為,但在韓國已成為執政勢力應對反對勢力的政治手段,原有的含義已被改變。因此,在韓國存在所謂民主政治的公平正義和雙重標準之間的背離問題,而且這種結構性矛盾一直存在,且在短期內無法改變。這是因為韓國的社會矛盾和對立異常嚴重,不僅存在于保守和進步兩大政治勢力之間,而且已經滲透到地區(東部和西部、首都圈和非首都圈)、階層(富裕階層和貧困階層)、年齡(年輕人和老年人)、性別之間的情感對立之中。
2022年2月,尹錫悅在總統競選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如果掌權成功,將對前政府進行‘積弊清算調查”,這引起輿論激烈議論。果然,5月尹錫悅政府一上任,就開始動員檢察、警察、監察(審計)、國家情報院等機構,對文在寅前政府、共同民主黨以及李在明等開展了司法調查。
目前,對文在寅前政府的調查主要涉及“產業資源部黑名單疑惑”“月城核電站經濟性操作疑惑”“女性家族部協助共同民主黨制定公約疑惑”“統一部、科技部黑名單疑惑”等問題,以及對原法務部長秋美愛等前政府高官等的調查。
此外,還對所謂“西海公務員被殺事件”“文在寅政府情報公開訴訟”“2019年脫北船員強制遣送事件”,以及文在寅及其夫人金貞淑,兩名前國家情報院院長徐薰、樸智元等多名前高官,或正在進行調查,或已提出了訴訟。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對李在明的調查。李在明已經是共同民主黨黨首兼國會議員,而且仍是下一屆總統人選的強有力競爭者,所以對他的司法調查是現政府的偵查工作重點,也是目前“積弊清算”的最重要內容。李在明的相關偵查案件較多,包括“大藏洞開發疑惑”“柏峴洞土地用途變更疑惑”“城南足球俱樂部(FC)后援金疑惑”“律師費代繳疑惑”以及他的夫人金惠京的“京畿道法人銀行卡私自挪用疑惑”,等等。根據韓國憲法有關規定,作為國會議員的李在明立即被捕的可能性很低。但在李在明剛剛當上黨首不久,而且剛剛跟尹錫悅總統通電話達成近期舉行朝野“領袖會談”的時候,對他的傳喚必將再次引起朝野之間的激烈爭斗。
近期一項民調顯示,對尹錫悅總統的肯定評價僅為27%,仍停留于低迷狀態。再加上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黨首李俊錫和所謂“尹核官”(尹錫悅總統核心相關人士)之間的持續對立,該黨的形象和支持率嚴重受損,所以總統和執政黨必須尋找突破口,盡快恢復支持率并穩控政局。由于在上一屆總統競選中李在明和尹錫悅爭奪激烈,后者僅以微弱優勢當選,所以對尹錫悅來說,李在明仍是最大政敵。
與此相比,對李在明以及共同民主黨來說,有關李在明的所謂各種“疑惑”幾年前就開始被提出,但至今沒有任何法律上的結論,只是疑惑或揣測而已,因此他們強調這是“陷害”。同一次民調顯示,對“誰最合適作為今后韓國的政治領導者或總統候選人”一問,回答為李在明的最多(27%),其次是現法務部長韓東勛(9%)。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李在明是進步陣營最有力的下一屆總統候選人,而韓東勛是保守陣營的較有競爭力的下一屆總統候選人之一。
另外,在大選期間曾經成為話題的尹錫悅及其夫人金建希的各種違法違規疑惑現在一個個被判定為“無嫌疑”,這也使得韓國輿論議論紛紛,認為這些都是尹錫悅政府“雙重標準”的典型表現。
尹錫悅政府上臺才過百天,因此可以說韓國朝野圍繞“積弊清算”“政治報復”的新一輪攻防戰才剛剛開始。根據韓國的大選(總統選舉)、總選(國會選舉)、地方選舉這三大選舉議程來看,下一個重要選舉將會是2024年的國會選舉。可以預料,保守和進步兩大陣營之間的政治爭斗必然會愈演愈烈。
目前,尹錫悅及執政黨仍然面臨朝小野大的局面,所以在下一屆國會選舉中必須獲勝。為此,他們必須一方面通過促進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等取得可視性政績,另一方面通過積弊清算、司法公正等改善自身形象,迅速提升支持率。從尹錫悅低迷的支持率以及對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內訌的負面輿論,可以看出國民對現政府及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已經非常不滿。在尹錫悅政府面對新冠疫情所采取的改善民生、復蘇經濟等措施不力的嚴峻形勢下,檢方對文在寅前政府以及李在明的集中調查不僅引起共同民主黨的高度警惕和強烈反對,也引起韓國國民的不滿情緒。多次民意調查都反映出這種狀況。相當部分的韓國民眾表示已經厭倦這種反復無常、內耗嚴重的政治爭斗和報復,希望政府早日將政策集中于經濟和民生。但是,“積弊清算”和“政治報復”的惡性循環結構在現行政治體制下難以有效解決。韓國社會也曾提出過種種修憲方案,以緩解這種結構性矛盾,但至今也沒能解決。
韓國雖已跨入發達國家行列,但民眾對國內政治一直自我評價為僅處于“三流”地位。必須看到,除韓國國內兩大陣營之間互不妥協的政治生態結構外,半島分裂以及美國等因素對韓國政治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韓國政治的這種“怪圈”不僅阻礙著其國內政治的健康發展,從對朝政策隨著政府更替而反復變化的情況看,其對朝韓關系的改善以及半島局勢的穩定也產生著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