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今年8月初,馬來西亞建造海軍六艘瀕海戰斗艦過程中的腐敗丑聞曝光,震動馬政壇,多名政要牽涉其中,涉案總金額高達90億令吉(約合20億美元),民眾倍感憤怒。此案的后續進展也將對馬海軍現代化建設產生影響。
8月4日,馬來西亞國會公共賬目委員會(簡稱“公賬會”)發布調查報告披露,馬政府2011年同意以91.28億令吉建造六艘瀕海戰斗艦,迄已支付60多億令吉給承包商莫實得海軍造船廠,但該公司遲遲不能交付哪怕一艘戰艦。按計劃,2019年4月應交付首艘瀕海戰斗艦,2020年2月和3月交付第二、第三艘,2021年10月交付第四艘,2022年8月交付第五艘,但目前這五艘艦艇的完工率分別只有44%、35%、32%、27%和16%,最后一艘甚至還沒有開建。
公賬會的調查始于2020年11月,先后舉行了九場聽證會。公賬會是由14名來自不同黨派的議員組成,因此其調查具有獨立性。調查報告出爐后,在馬國內引起巨大反響。馬現任總理依斯邁沙比里宣布將解密采購瀕海戰斗艦的法務審計報告,國防部長希山慕丁表示將建議設立皇家調查委員會徹查。馬內閣8月10日促請反貪污委員會加緊調查瀕海戰斗艦采購案,強調如證據確鑿,總檢察長必須采取行動。
不管后續調查如何展開,瀕海戰斗艦建造進程的巨大延遲及嚴重超支都已曝光。目前馬國內最關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哪位國防部長應對瀕海戰斗艦項目紕漏負責?公賬會并未給出結論,但馬媒體及部分政治人物將矛頭對準2009年4月至2013年5月擔任國防部長的現任巫統主席阿末扎希。阿末扎希辯解說,2014年7月簽署瀕海戰斗艦合同書時自己已不是國防部長。實際上,雖然合同正式簽署是在2014年,采購意向書早在2010年10月就已發出,決標信則是在2011年12月發出的,均在阿末扎希任內。更重要的是,公賬會調查報告顯示,作為防長,阿末扎希在2011年7月推翻了最終用戶海軍關于采用荷蘭“西格瑪”級戰艦設計的建議,在沒有咨商海軍的情況下,選擇改用法國“追風”級戰艦的設計。按照馬總理署負責公共管理、采購和財政的特別調查委員會負責人的說法,“追風”級在設計上更接近近海巡邏艦,而不是瀕海戰斗艦。
其次,官司纏身的前總理納吉布在整個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馬媒體認為,瀕海戰斗艦計劃是在納吉布擔任總理期間決定的,他是否施加了影響,甚至是不是幕后主要推手,存在疑問。納吉布之前已深陷一馬公司弊案,并在8月23日因挪用一馬公司子公司SRC國際公司資金案而被判入獄12年,成為馬首位入獄的前總理,瀕海戰斗艦弊案對其可謂雪上加霜。
第三,莫實得海軍造船廠有何過失?瀕海戰斗艦項目的一個致命問題是,從一開始就是以承包商為中心而非海軍驅動。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在得知其設計方案被推翻后,時任海軍司令阿都阿茲上將曾向總理和國防部長連續發出十封抗議信,強調“設計由主要承包商而不是最終用戶決定沒有先例”,但未得到內閣實際回應。目前看,莫實得造船廠的主要問題在于:并不具備充足的造艦實力,且未通過公開招標直接獲得合同;資金管理不善,多處違規及管理不當,如重復發出授標函、雙重報銷、虛假付款等;合同存在漏洞且有暗箱操作痕跡,要求政府根據建造過程中相關物資的交付情況支付費用,而不是基于工程的實際進展。另外,合同規定了交貨日期,莫實得明顯違約卻沒有受到追責。
瀕海戰斗艦采購弊案將一定程度遲滯馬來西亞海軍現代化進程。與東南亞其他國家一樣,馬一直在以海軍和空軍為重點,推進武裝部隊現代化建設。2015年馬海軍提出“15至5艦隊轉型計劃”,即未來經過淘汰老艦,集中采購和建造五個種類的新艦(瀕海任務艦、瀕海戰斗艦、多功能支援艦、新型巡邏艦、潛艇),實現海軍艦艇現代化和國產化轉型目標。根據計劃,馬海軍將建造18艘瀕海任務艦、12艘瀕海戰斗艦、3艘多功能支援艦、18艘新型巡邏艇和4艘潛艇。瀕海戰斗艦適用于瀕海環境,采用模塊化設計,具備防空作戰、反水面艦艇作戰、反潛作戰和電子戰能力,能夠滿足從正規高強度作戰到低烈度近海巡邏等多種任務。馬海軍計劃該級艦入役后,將取代兩艘英制“萊庫”級護衛艦,成為海軍新主力,以應對日益增多的安全威脅。
馬皇家海軍8月6日發表聲明指出,瀕海戰斗艦建造計劃的拖延對馬海軍艦隊的作戰能力將帶來負面影響。聲明說,公賬會的調查結論打擊了馬海軍士氣,因為“瀕海戰斗艦對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非常重要”。聲明還歡迎政府做出繼續建造瀕海戰斗艦的決定,希望各方攜手確保該項目順利落實。馬部分政要也呼吁對馬國防采購領域進行改革。民主行動黨國會議員林吉祥提出,國防部應進行公開招標,避免以過高成本購買過時裝備,國會議員也有權獲得相關信息,以便能夠辯論國防預算并監督采購過程,防止發生類似丑聞。

2022年8月16日,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抵達聯邦法院,繼續就“SRC國際”案接受庭審。
軍艦采購案已經引發馬朝野政黨的相互指責,可能成為下屆大選的辯論議題。目前,朝野都要求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徹查,但目的不同。聯合執政的國民陣線(國陣)要求成立調查委員會是為了盡快有所結論,防止事件持續發酵。在野的希望聯盟(希盟)則要通過推動調查,揭露國陣的“貪腐政治”,在下屆大選中將國陣拉下馬。希盟成員國家誠信黨8月11日到王宮提呈備忘錄,指出此案涉及國家主權、國家防衛安全及巨額資金,政府應公平調查,向人民做出交代。
早在2018年,從馬來西亞獨立起就一直主導馬國政治的巫統就已因貪腐丑聞而付出慘重代價,一度失去執政權,2021年才重新領銜組建新政府。此次作為執政聯盟國陣主要成員黨的巫統是否重蹈覆轍,則要看最終調查結論、國民反應及朝野政黨的態勢。
馬政局近年來持續動蕩,自2018年5月起已歷經三位總理。現任總理依斯邁沙比里上任以來,巫統內部仍然斗爭激烈,不時傳出要求盡早舉行大選的呼聲,加之前總理納吉布入獄,現任主席阿末扎希亦面臨多項指控,若再被證實與瀕海戰斗艦采購案有負面牽連,其聲譽將進一步受到打擊。面對黨內呼聲,依斯邁沙比里總理認為,提前大選未必對國陣有利。在未來一段時間的朝野政治角力中,以巫統為首的國陣能否保住執政地位,變數繼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