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2022年9月6日,英國新首相伊麗莎白·特拉斯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外發表就職演說。
9月6日,伊麗莎白·特拉斯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黨首,成為自撒切爾夫人與特雷莎·梅之后英國第三位女首相。早在半年前,英國媒體就有意將特拉斯與撒切爾夫人相比,試圖將其塑造成殺伐決斷的政治強硬派。然而,英國智庫與工商界對本次選舉表現得極為冷靜,并沒有對這位女政客給予過高期許。這充分體現了英國智識和工商界對英國未來政治外交的焦慮與不安。
為什么英國人最終選擇特拉斯?這個問題的答案英國保守黨內握有實際掌控權的資深大老內心最為清楚。與前首相約翰遜相比,特拉斯并沒有深厚政治根基,因而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英國保守黨內主流勢力的左右。特拉斯本人對此十分清楚,也樂于以“配合”的政治姿態贏得黨內大老的支持。近年來,英國保守黨內由于缺乏政治新思維,頑固勢力日益強大,“強議會弱政府”的基本權力架構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是英國政治的主要特征。因此,早已貼上外交政策強硬派標簽的特斯拉在外交政策選擇上的騰挪空間將非常有限。
自“脫歐”以來,英國外交政策根本背離了2017年英國政府提出的“全球英國”外交戰略。當前,英國外交的意識形態化與“盎格魯薩克遜”化的傾向日益明顯。自拜登政府執政以來,英國積極配合美國,倡導基于西方價值理念的意識形態外交。特拉斯任英國外交大臣期間,曾借助西方集團內多邊外交場合,將英國“裝扮”為美國最為堅定的合伙人,重新使英國回到二戰以來傳統外交的軌道。此外,英國還注意到歐陸國家謀求“戰略自主”的外交訴求對美國主導權構成挑戰,并充分利用了這一挑戰和烏克蘭危機形成的地緣政治矛盾,為英國在當前西方陣營中贏得了一定的戰略空間,鞏固了其美國特殊盟友的地位。作為地緣政治意義上的歐洲國家與文化發展意義上的海洋國家,英國在美國的歐洲權力版圖中具有不可復制的地位。可以預見的是,英美特殊關系在世界格局日益激烈動蕩的總體形勢下,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特拉斯政府上臺后英歐矛盾極有可能加劇,這是英國國內政治的民粹主義氛圍與基調決定的。一方面,美西方陣營內部以“五眼聯盟”為代表的海洋文明國家與以德法為代表的歐陸文明國家的裂痕存在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疑歐主義是深潛在英國政治意識形態中無法去除的政治傾向。過去40年,歷任英國首相要么是根深蒂固的疑歐主義者,要么是實用功利的疑歐主義者。近年來,英國和歐陸國家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均未達成有意義的協商或進行實質性的聯合行動。2020年12月英國與歐盟簽訂的《英歐貿易與合作協定》為英國“脫歐”后雙方貿易關系提供了行動框架和法律依據,但其產生的遺留矛盾,如漁業爭端等,還將進一步發酵。圍繞北愛爾蘭在英歐貿易中的特殊地位,英歐雙方的政治博弈遠未結束,目前英歐雙方的戰略互信與合作意愿已經降到了歷史低點。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民族主義運動是英國一觸即發的定時炸彈。蘇格蘭與北愛爾蘭本身就不愿離開歐盟,更不愿意脫離歐洲單一市場,他們對英國“脫歐”帶來的陣痛反應劇烈,謀求獨立的政治訴求日益強烈。
在削弱歐盟內部統一性的問題上,英美兩國的原則立場高度一致。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英國在制裁俄羅斯方面表現得異常亢奮。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贏得保守黨內疑歐派實權大老的支持,特拉斯在對待英國脫歐協議遺留問題上的強硬態度,比前首相約翰遜有過之而無不及。近年來,為了掩蓋英國“脫歐”帶來的經濟損失與社會混亂,約翰遜政府將英國社會經濟危機表述為一種為了擺脫對歐盟市場的依賴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特拉斯上臺后在正面解決英歐利益沖突問題上也依然會受到來自英國民粹主義政治勢力的強大掣肘。
在美國拜登政府極力將世界政治格局導向西方與非西方對立沖突的大背景下,中英發展雙邊關系的空間被大大壓縮。在根本原則問題上追隨美國,是當前英國外交的基本特征。美國主導的北約在亞太地區積極擴張,使得英國不得不在對外戰略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在中英關系上也概莫能外。今年6月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北約峰會上,北約宣稱“中國的野心和強制政策挑戰著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盟國將共同努力,應對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的系統性挑戰。”特拉斯本人曾在不同場合大肆渲染中國對所謂“自由世界”的“威脅”,并積極鼓吹西方社會應該協調一致“應對”中國。可以預見,為了配合美國未來在亞太地區對中國的圍堵與遏制,特拉斯政府將會爭取有所表現。實際上,自卡梅倫政府以來,英國就高度重視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與地緣政治意義,并積極與中國開展深度經貿合作。然而,英國“全球英國”總體外交戰略在中美博弈的國際背景下,不得不服從美國的亞太外交利益。美國要實現其苦心經營的亞太戰略框架與亞太經濟合作框架,離不開英國這一忠實盟友的大力支持。預計未來在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軍事合作機制內,英國的伙伴地位將更為突出,在美國亞太戰略版圖中英國將發揮較大作用。
然而,特拉斯政府上臺后的對華政策仍有待進一步觀察。特拉斯接手的是一個危機四伏、內憂外患的爛攤子。自“脫歐”以來,英國社會民生危機日益嚴重,在新冠疫情與烏克蘭危機的疊加影響下,英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更為艱難。目前,英國通脹率在七國集團中最高,今年7月超過10%。有機構預測英國通脹率將在2023年1月升至18.6%。英國歷屆政府深知中國市場對于英國商業的重要意義,重視中英金融領域的深度合作,因此特拉斯執政后中英仍有希望進一步推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鑒于英國外交尚未完全脫離正常軌道,估計特拉斯政府不會徹底放棄實用主義外交策略,也不敢在對華強硬的道路上走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