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少華

2022年7月6日,中國—加勒比發展中心揭牌儀式暨中國—加勒比發展交流會在山東濟南舉行。
1972年6月,中國和圭亞那合作共和國建交,正式拉開了中國同加勒比國家友好交往的大幕。50年來,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簡稱“特多”)、蘇里南、巴巴多斯、巴哈馬、安提瓜和巴布達(簡稱“安巴”)、多米尼克、格林納達等八個加勒比國家又先后同中國建交。經過50年的發展,中國和加勒比國家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寬,中加合作已經成為中拉合作乃至中國整體外交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當前雙方合作仍存在區域合作機制稍顯滯后、經貿合作仍待深化等問題,但在中國和加勒比國家的共同努力下,雙方關系一定能行穩致遠,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政治互信歷久彌堅。中國和加勒比國家建交以來,雙方高層交往頻密。特別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歷史性訪問加勒比地區以來,中加合作水平大幅提升,伙伴關系網絡不斷擴容。其中,蘇里南、牙買加、特多作為“佼佼者”,已分別同中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戰略伙伴關系和全面合作伙伴關系。50年來,中加始終尊重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加方不僅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支持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更是幾乎全員(除巴哈馬)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踴躍參加中國主辦的進口博覽會等重大國際活動。中方則始終高度重視幫助加方防災減災等加方的重大關切,總是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近年來,雙方整體合作水平顯著提高,中加建交國外長會、中加反腐敗執法合作會議等機制已較為完備。
務實合作碩果累累。在貿易上,與自有數據統計以來的貿易量相比,當前中加建交國間貨物貿易總量已暴漲近500倍,2021年突破38億美元。在金融投資上,截至2020年末,中國在該地區投資存量達到約24.13億美元;中國作為正式成員加入加勒比開發銀行;蘇里南兩次同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在發展合作上,中國在加勒比各國援建了一系列標志性基礎設施項目,如圭亞那國際會議中心、特多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多米尼克國家板球場等。此外,中國與格林納達、多米尼克等國在“小而美”的農業合作上也搞得有聲有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加雙方的發展理念交流大幅深化,中方受邀幫助格林納達規劃了國家戰略,中國—加勒比發展中心也于近期成立。在氣候變化上,中方近期決定設立中國—加勒比防災減災資金,助力加方提升應對自然災害能力。
民意基礎更加牢固。一是中加雙方始終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上世紀90年代,中國派出首批援助圭亞那醫療隊。這也是中國政府向西半球派出的第一支醫療隊。30年間,中國除向圭亞那、蘇里南、特多、巴巴多斯、多米尼克等國派出數十批次醫療隊外,還多次向本地區派遣短期的眼科專家組、醫療船,給當地人民送去急需的醫療資源,受到熱烈歡迎。在此次新冠疫情中,雙方更是在第一時間互施援手。早在2020年2月疫情剛剛在中國暴發之際,蘇里南、特多即向中國捐贈抗疫物資。而中方則在加勒比地區出現疫情后毫無保留地向其分享了抗疫經驗,提供多批次疫苗和防疫物資,實現了對地區建交國的“全覆蓋”。
二是人文交流持續深化。在人員交流上,50年來,已有成千上萬名加勒比留學生和政府官員來華學習培訓,成為中加友好的使者。加方運動員積極參與中國主辦的奧運會、冬奧會等大型國際賽事。目前,中國已與巴巴多斯、巴哈馬等多國達成全面互免簽證協議。在文化互鑒上,中國春節在蘇里南等國成為法定假日;加勒比地區已建成七所孔子學院和三所孔子課堂,漢語教學在加勒比全面鋪開;加勒比最高學府西印度大學與中國部分高校等建立起機制性聯系。
隨著中加各領域合作逐步深化,一系列內外挑戰也隨之浮出水面。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更是為雙方合作增添了不確定因素。
區域合作機制仍待強化。2005年,在中國政府倡議下,中國—加勒比經貿論壇成立。該論壇是近年來中加間級別最高的區域層面合作機制,然而,論壇卻在2011年召開第三屆會議后停開至今。部分加勒比國家的官員學者甚至對該機制聞所未聞。近年來,中方雖已在蘇里南領導人訪華、中拉論壇第三屆部長級會議以及中加建交國外長會等多個場合提及將適時重啟第四屆中加經貿論壇,但至今仍未提上日程。在論壇中斷11年后,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這一中國“次區域整體合作”的“先行者”,已明顯落后于中國和其他一些地區的合作機制。
經貿合作韌性仍待提升。在貨物貿易領域,加勒比國家對華貿易長期存在逆差。據筆者統計,2012~2021年這十年間,中國出口在中加貿易總值中的占比始終高于70%。如果從具體商品分類來看,中國出口的工業制成品在年度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一直維持在60%以上,個別年份甚至高達到約90%。相比之下,加方對中國出口的工業制成品貿易額則呈連年下降趨勢。這暴露出加勒比國家經濟體系“去工業化”的問題依舊嚴峻。在投融資領域,加勒比日漸高企的債務水平成為中國的銀行在當地開展業務的障礙。據統計,目前加勒比國家的平均公共債務水平已高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0.1%,遠高于發展中國家77%的平均水平。其中,蘇里南于2020年宣告違約,巴巴多斯、巴哈馬、多米尼克、安巴、牙買加的債務水平都超過或是非常接近GDP 的100%。加勒比國家高企的債務水平對長期以來以優惠貸款為主要融資形式的中加發展合作構成沖擊。此外,疫情背景下的全球供應鏈緊張對該地區中國企業的運營也造成一定沖擊。今年1月,承建特多西班牙港總醫院的上海建工集團即要求特多政府提高項目支付金額,以彌補供應鏈危機導致的項目成本上升。
域外干擾因素始終存在。近年來,美國對中加合作的污蔑、打壓從未止歇。美國部分鷹派人物認為,相對于拉美其他地區而言,中國對加勒比有著“特殊關注”。受其影響,美政府不斷將正常的中加合作“泛安全化”,持續加大遏華力度。在臺灣問題上,美國通過召回駐多米尼加等與中國新建交國的拉美國家大使,以及制定“2019年臺北法案”等方式維護臺灣在該地區的所謂“邦交關系”。在經貿領域,美國重點阻撓中加的5G合作。比如,美駐牙買加大使曾發出“從中國獲取5G技術將嚴重打擊牙金融業”等奇談怪論,美還就中國在巴哈馬、牙買加、圭亞那等國承建港口項目指手畫腳。在人文交流領域,美國指責該地區成立的孔子學院(課堂)數量超出加勒比人口和規模所需。美國為了破壞中加合作,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中國援建的圭亞那國際會議中心。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加關系也進入全方位發展的新階段。雙方應牢牢把握歷史機遇,進一步釋放合作潛力,助力中加友誼航船再度揚帆起航。
密切政策溝通。中加雙方應加強高層交往和雙方代表與領導人在多邊場合的會晤及其他形式的交流,擴大各層級交往。當前,拉美地區政治生態正在發生變化,地區一體化合作再趨活躍。中方應在用好用足同加勒比建交國已有的雙邊合作機制的基礎上,著力強化中加區域層面的合作機制建設,為中加合作再加一把勁,夯實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建設。
深化互利合作。雙方應攜手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將發展置于中加合作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強雙方發展戰略對接,匯聚發展合力,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中加發展伙伴關系。中方應在繼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著力解決加方在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等領域的發展訴求,更好發揮中國—加勒比發展中心、中國—加勒比防災減災資金等新機制的作用,繼續加強對地區國家和加勒比共同體的抗疫物資援助力度,積極拓展雙方在“藍色經濟”、數字貨幣等領域合作的新業態,更好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大力推廣菌草種植等“小而美”的民生項目,強化職業教育等能力建設合作,共促加勒比地區疫后經濟復蘇。
妥善處理域外干擾。中方應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中加互利共贏伙伴關系建設,以實實在在的合作消解美國的“零和”偏見。中方可嘗試創新方式,探索與聯合國組織、歐盟國家甚至是美國在該地區開展第三方國家合作的可能性,強化中加合作開放性,鞏固多贏局面。但同時,中方對美國的無端指責和構陷行徑應予堅決回擊,正本清源,粉碎美國在加勒比地區散布錯誤敘事的邪惡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