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紅
結合英語課程標準和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第一,學校教師需要積極挖掘課程資源,拓寬英語資源使用渠道,改革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模式,以新的教學思路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加以整合。第二,契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發展規律,以適應學生的學習方式設計教學計劃,并緊跟時代發展需求,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教師要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關鍵,更新教學觀念,重新定位和解讀現代化教學思想內容,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由于教學效果和質量提升相對有限,故整合發展勢在必行。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融合的意義思考
從當下外部發展環境來看,各種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普及下,英語在經濟活動、文化交流、教育教學、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等各個領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確立人才培養目標,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核心,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調整,讓學生對英語學科學習的態度從以往刻板記憶單詞、語法的低效學習方式,逐漸以英語應用為學習目標,轉變學習思路,讓學生不僅僅掌握英語單詞、語法知識等理論內容,還需要針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加強,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自信,說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整合的目的是利用技術的功能優勢輔助教學工作,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需要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信息技術、各種智能設備等優化教學模式,取代以往單純利用板書、教師口頭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此外,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為課堂提供更加多元的素材,綜合圖片、視頻、動畫等直觀表現形式,將課本知識與多元形式結合起來,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并促進師生及時互動溝通,通過計算機、移動智能設備為學生傳輸學習資料,借助網絡和信息載體結合的形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的困惑,還可以節省課堂采集信息資源的時間,將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實踐,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定位分析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加快,但是信息技術與英語教育教學活動的結合時間還比較短,也造成很多教師雖然將信息技術應用到了英語教學中,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和質量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針對這種現象,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方法還缺少系統性。所以,想要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提升英語教學效果,需要找到二者整合的關鍵,就是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適時、恰當地引入信息技術,引入的方法和師生互動方式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全面規劃和詳細思考,制訂適合學生發展且高效的教學方案。如果教師缺少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意識,在教學中依然按照傳統常規教學手段展開英語學科教學工作,其將無法輔助教師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然而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可以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服務。因此,簡而言之:(1)教師要對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加以重視,綜合統籌規劃。(2)找準二者的整合點,找出關鍵環節,從二者的聯系中著手。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整合的關鍵
(一)教師是實現整合的關鍵
教師需要因時而變,多了解教育行業相關信息,從各種網絡教學平臺、公眾號上搜集資源,認真了解和研究現代化教學理論,并熟練掌握各種信息化教學軟件和技術,以信息化教學意識熟練運用和整合各種信息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創造機會。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情境,搜集外國人做香蕉奶昔的視頻,改變以往教學中枯燥的教學氛圍,以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思考等落實教學要求,在動態的課堂環境中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學生是整合的主體
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在現代教育體系中,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教學核心,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等,利用信息技術科學調整與優化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粉筆+黑板”的灌輸和單向信息傳播的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每位學生的個性和學習基礎設計差異化教學方案,做好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規劃,讓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地位和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具體來說,首先,在英語課堂學習中,利用好英語學習情境,通過多媒體設備將聲音、畫面、圖片等功能集于一體的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以此建構知識視聽一體的學習模式,強化語言訓練與應用。其次,學生可以從網絡上自主搜索所需要的學習資料,借助課本學習任務進行強化訓練,補充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視野,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完成學習目標。比如,學生需要圍繞某一課題,準備好各種資料。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通過百度文庫、愛學術等篩選和分析相關信息,結合自己所需要的內容進行研究。這樣學生通過主動發現、探索和實踐的學習過程會對知識記憶和理解得更加深刻。
四、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的實踐策略
(一)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優化整體教學流程
教師需要借助各種網絡教育平臺,運用平臺中豐富的教學信息資源為備課做好充分的準備。網絡教育平臺不僅可以為教師備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還可以幫助教師加強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惑或者在作業中遇到的難題,教師都可以通過線上平臺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并批改和講解作業。這種線上教學方式,集教學資源查找、同步教學輔導、在線問題答疑、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前測試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對于初中英語教師來說,為教師教學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促進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對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自主學習都十分重要。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 1 “Can you pay the guitar?”這一單元內容時,為了課堂教學更豐富和高效,教師可以通過優質教學資源平臺搜集和篩選資料,確定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從教學設計、素材采集、習題安排等方面找出適合本節課內容的資料,并從課前預習、課中拓展與延伸以及課后復習與鞏固三個學習階段,為學生分別安排和設計不同的學習方案。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App將教師搜集的資料通過軟件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先做好預習準備,提前對課堂所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可以更加順暢地完成教學任務。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提前錄入好的作業根據學生的層次和差異性,做好篩選和分層,學生根據自身學習基礎完成相應的作業,并利用軟件中作業統計功能,掌握自己的錯誤率和作業的完成度。
(二)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優化課堂整體教學方式
引入信息技術,讓傳統英語課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契合了當下外部環境,及時幫助學生解決了學習問題,還能通過各種課例資源幫助教師感知、理解教學設計思路。但與此同時,線下教學培訓工作也必不可少,需要讓教師形成信息化教學的概念,從整體教學出發,從對靜態的圖片、字體的設置到動態視音頻的處理,從凸顯教學話題到創設語言環境等,通過專家講座、實訓演練等方式,提升教師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能力。如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下的語境導入,圖片、音視頻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下學習單詞、句型和課文,感受一定的外語氛圍。為此,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隨意書寫、畫圖、批注等功能,為教學和課后反饋提供智能化支持,這種方式不僅具備傳統“黑板+粉筆”的互動性功能,還具有電子化教學平臺的豐富性特征,補足了傳統黑板教學的單一化和電子化教學平臺的單向傳輸性,能夠增強師生的良好互動。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這一單元內容時,可以引入希沃電子白板,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爬山”“參觀博物館”等漢譯英題目,并且可以讓學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其中一位學生說出和寫出問句,而另一名學生則根據問句做出回答。如—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I went to the mountains.
綜合上述分析,在初中英語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過程中,需要明確整合重心,明確整合對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首先,教師自身需要更新觀念,以現代化教育思想統籌課堂內容和優化教學方式,運用現代教學理念和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其次,教師需要對現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有充分的了解,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獲取行業教育資源,以終身學習意識不斷補充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最后,教師要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自主探究學習為主體,在作業設計上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讓學生自發地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資料,拓寬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