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潔 楊天

瑞安市瑞祥新區全景 (陳立波/ 攝)
倚欄而望,悠悠江水緩緩而過,身后的東外灘青春公園里,市民或漫步于寬敞的游步道上,或奔跑在彩色的跑道上;夜幕降臨,乘著游船穿梭于如夢光影的塘河中,沉浸式感受千年古邑的時代變遷……這是瑞安人的幸福生活。
以城市為根、文化為脈、活力為驅動,瑞安不斷升級城市魅力,用一項項民生事業展示城市的活力與美好。
產業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是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瑞安充分發揮產業“火車頭”作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2021年,瑞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9億元,增長7.6%,一、二、三產業結構比重為2.4︰46.4︰51.2;全市財政總收入134.12億元,同比增長5.1%。
2022年6月,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2021年度“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建設評價結果通報,瑞安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位列全省第七,系溫州市首個“萬千”平臺,實現工業總產值170.94億元,主導產業集聚度達92%。
一趟塘河夜游,時長約1 小時,呈現回味瑞安、都市瑞安、青春瑞安、數智瑞安、開放瑞安、幸福瑞安等多個主題,再現瑞安千年文化盛景。
上述僅是瑞安市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個縮影。2021年,瑞安市成為溫州唯一的省工業大縣(市、區)營商環境20強,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首次突破10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8.4%;累計降本減負超24.7億元,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69.3億元,爭取政府專項債額度蟬聯全省縣級首位,培育“凈升規”企業148家……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瑞安瞄準科技自立自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21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35家,新增省級研究院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7家、溫州市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30家;列入省級網上技術市場產業化項目2項,推動發明專利產業化112項,2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技術交易總額32.7億元。
2021年,瑞安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31.25萬人,創歷史新高。
“多虧市委、市政府牽線搭橋,幫我們成功引進了兩位行業頂尖人才,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和難度。”華峰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王利說。2021年,瑞安市幫助包括華峰集團在內的105家企業,按需推介350多名高層次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同時,瑞安市實施“高原造峰”工程,成為溫州落地院士團隊最多的縣(市、區);實施領軍人才“引聚工程”,國家、省級人才工程入選數達到前三年總和;入選“浙江杰出工匠”“浙江工匠”10人。
2022年4月,瑞安市在浙江省率先探索“菁英人才”公薦模式,圍繞破除人才評價“唯學歷、唯職稱”傾向,推出以薪酬水平、實績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打造產業人才評價“瑞安標準”。首批100人獲“菁英人才”榮譽稱號,其中30人獲評市“云江英才”,享受溫州市E類高層次人才待遇。
引來鳳凰,筑起幸福暖巢。2021年,瑞安迭代升級“人才新政3.0”“人才安居”等一攬子政策,統籌配售型人才住房520套、認購111套,累計向390名人才發放住房補貼。“解決了剛需,我們憑收入可以供得起這套房子,工作更加安心,真正實現了安居樂業。”成功認購東山街道一處房源的蔡智奇博士說。
人才能否留得住,還取決于是否擁有發展的平臺。瑞安全力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創辦溫州首家省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業研發機構等各類創新載體236家,列入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2個。
“塘河變得好美!”伴著夏夜涼風,市民李女士一家四口乘著游船體驗了一場塘河夜游。2021年以來,市溫瑞塘河工程建設中心按照瑞安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以生態塘河、文化塘河、旅游塘河、城市塘河建設為抓手,推進塘河沿線開發建設,打造“七鋪塘河”亮點區塊,再現塘河沿線亮點。“從此瑞安”塘河夜游項目是“七鋪塘河”亮點區塊建設項目之一,也是瑞安市打造“月光經濟”的重點項目,起于溫瑞塘河白巖橋段,止于明鏡公園,航線往返約5千米。
一趟塘河夜游,時長約1小時,呈現回味瑞安、都市瑞安、青春瑞安、數智瑞安、開放瑞安、幸福瑞安等多個主題,再現瑞安千年文化盛景,讓游客們在城市印記中讀懂瑞安這座千年古邑。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瑞安不斷加強文化、教育、醫療、養老、就業、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設,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
2021年,瑞安有序落實教育“雙減”政策,全面推進學校課后托管服務和培訓機構治理,全省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排名居溫州首位。同年,全市除了開工建設濱海實驗小學等項目14個,投用瑞立職業學校等項目12個以外,瑞安還被列入省公辦幼兒園辦園體制改革配套政策試點市。
2021年,瑞安市人民醫院創成全省首批縣級“三甲”醫院,投運首家高端康養聯合體。2022年,瑞安市共推進衛生基建項目21個,總建筑面積44.33萬平方米,總投資40.75億元,預計提供床位2539張,投用后將滿足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助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瑞安市安陽實驗小學科技館內學生在觀看學習(孫凜/ 攝)
2021年,瑞安市重點交通項目、路軌橋站建設齊頭并進,230省道寧益至龍湖段等4個項目完成建設,瑞平蒼高速、永寧大橋等7個項目開工,S2線、330國道場橋至羅鳳段等10個項目加速推進,全年完成綜合交通投資56.4億元。2022年,全市交通運輸發展進入新階段,朝著溫州南部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邁出新步伐,力爭全年完成綜合交通總投資超60億元。
近日,瑞安農民周老伯走進馬嶼鎮“三位一體”為農服務中心,讓“莊稼醫生”為農作物“把脈開方”。看完“醫生”,他來到旁邊的農資購銷大廳,這里陳列了1000多種產品,直播帶貨的農民網紅通過屏幕向全國各地的買家吆喝著當地農產品。
在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第二批試點名單中,“成果展示類”試點有5個,瑞安市“深化農村‘三位一體改革,激發強農富民新活力”榜上有名,為溫州唯一入選縣市區。
“三位一體”即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一體化的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的改革實踐。16年來,瑞安以“三位一體”為改革出發點,探索“金融、流通、技術”三重功能一體化改革,并加快向“涉農資源大整合、為農服務大提升、富農產業大融合”的“改革2.0”版迭代。
“靠天吃飯”的農業與數字化結合,會產生怎樣的火花?2021年,瑞安市推出“三位一體”智農共富平臺,這一線上為農服務平臺集一屏、兩端、三大體系、四大場景、五大目標等功能為一體,助推農業生產更高效,產銷對接更精準,融資渠道更暢通,政策兌現更便捷。
近年來,瑞安還積極承辦全國現場會,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得全國改革十大探索等榮譽,農村電商、鄉村振興等工作獲國務院和省政府充分肯定;2021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增至22.9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速達20%,村集體收入超過百萬元的“百萬村”占比78.4%;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94萬元,較2006年增長至近5倍,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從2.53降至1.87,優于省定“十四五”目標值。到2022年底,瑞安將力爭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2萬元,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組織化程度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