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部分綠牌新能源車行駛在北京德勝門北二環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7月發布的數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汽車行業產銷全面恢復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新能源汽車6月產銷表現出色,當月產銷近6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
據公安部7月6日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0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3.23%。另據最新統計,2022年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220.9萬輛,與2021年上半年新注冊登記量相比增加110.6萬輛,增長100.26%,創歷史新高。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告訴媒體,保有量超過千萬輛令人振奮,意味著新能源汽車不再小眾。
進入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走勢能否延續高增長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初步推算7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在177萬輛左右,同比增長17.8%,新能源車零售在45萬輛左右,同比增長102.5%。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之一。為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今年以來,國家和多個地方出臺了相關政策。展望下半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各項利好政策加持下,伴隨新能源汽車逐漸替代燃油車的趨勢,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勢頭仍將持續。
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6月,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9.9萬輛和250.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9.7%和34.4%,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3.8%。新能源汽車6月產銷分別達到59萬輛和59.6萬輛,環比增長26.6%和33.4%,同比增長均為1.3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3.8%。
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高速增長是中國汽車行業在困境中創造的一大成就。
7月11日,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在汽車行業信息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面臨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通過努力走出低谷,新能源汽車6月產銷再創歷史新高,不僅如此,還實現了下列目標:行業轉型升級的成效進一步鞏固;乘用車產銷高于上年同期,汽車消費韌性加政策支持力保穩增長;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綜合實力持續提升;汽車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國際市場競爭力進一步顯現。
“截至今年6月,我們已累計建成392萬臺,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基礎設施。2025年將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在7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說。
緊跟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呈現整體增長勢頭。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以下簡稱“中國充電聯盟”)數據,截至今年6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391.8萬臺,同比增加101.2%。2022年1-6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130.1萬臺,充電基礎設施繼續爆發式增長,樁車增量比為1:2,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2022年6月,全國充電總電量約19.3億度,較上月增加3.7億度,同比增長109.3%,環比增加23.8%。中國充電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未來充電基礎設施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6月16日,已建成投用的重慶首座光伏充電發用一體充電站(劉潺/ 攝)
目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區域較為集中,且充電電量集中度較高。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湖北、山東、安徽、河南、福建作為公共充電樁建設的前十大地區,總計占比達71.7%。全國充電電量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四川、浙江、福建、河北、陜西、湖北、河南、山西等省份,電量流向以公交車和乘用車為主,環衛物流車、出租車等其他類型車輛占比較小。
仝宗旗表示,隨著更多企業和資本進入充換電領域,相關行業將迎來進一步發展。

8月2日,紹興市越城區的紹興三花新能源汽車部件產業園即將投產的超級車間( 翁忻旸/ 攝)
自2021年以來,中國汽車產業鏈韌性較強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中國汽車出口市場近兩年保持強勢增長。
根據乘聯會數據,中國汽車2022年1-6月的出口市場銷量為133萬輛,同比增長40%。1-6月汽車出口每輛均價1.55萬美元,同比2021年的1.53萬美元,均價小幅提升。6月中國汽車出口24.9萬輛,同比增長31%。
這其中,新能源車出口繼續保持強勢增長。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6月出口37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113%,新能源車出口占比26.4%。6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3.1萬輛,隨著復工復產政策支持、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在海外認可度的持續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完善,市場前景向好。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中國汽車出口增長是我國汽車產業綜合優勢的體現,在世界新冠疫情背景下,優勢得到了進一步放大。未來,新能源車將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增長點,尤其是隨著汽車獨資企業的產品出口,中國汽車出口到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取得巨大突破。“在新能源車的優勢加持下,中國汽車出口空間巨大。” 崔東樹說。
7月5日,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 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6個方面、12條政策措施。相關政策包括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促進汽車更新消費、推動汽車平行進口持續健康發展、優化汽車使用環境和豐富汽車金融服務,等等。
崔東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該通知是全面促進汽車全生命周期消費的系統性政策,破解了很多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有利于激發消費活力。尤其是有效打破了二手車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利好推動經銷商集團體系發展。
國家政策鼓勵,地方及城市也是動作不斷。
“今年二季度以來,受新冠疫情沖擊,我市汽車消費受到較大影響。對此,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促進汽車消費,研究出臺了一攬子支持政策。”7月30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表示,包括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的系列相關政策實施近2個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上海市汽車消費迅速恢復常態并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6月份當月實現銷售額1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39%;7月上旬實現銷售額8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值達到1032億元,同比增長57.2%,是增長最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裘文進介紹,下一步,上海將密切跟蹤國家后續政策安排,尤其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延續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安排,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同時結合“五五購物節”相關活動,進一步加大上海市汽車消費政策宣貫力度,放大政策效應,全力提振消費信心。
8月1日至10月8日,北京啟動2022年下半年小客車指標配置申請。今年,北京共將配置普通小客車指標3萬個,其中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則為7萬個。在限購城市,增加汽車指標數量、放寬購車資格限制正在立竿見影地拉動汽車消費。2022年,廣州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3萬個購車指標;深圳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杭州一次性配置4萬個小客車指標;天津增投3.5萬個小客車指標……
除了增加配置指標,各城市還紛紛從直接補貼、減免購置稅、提供消費券等方面促進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綠牌”風頭正勁。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各項政策措施發力見效,汽車消費將持續回穩復蘇,下半年汽車消費有望實現較快增長。”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7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
中汽協綜合研判,中國汽車產業全年預計將保持穩定增長。當前行業經濟運行中還有一些困難和制約,如芯片短缺問題依然存在、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總體仍維持高位,以及國際局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今后行業穩增長、穩運行的任務仍然艱巨,需要全行業予以充分重視。
陳士華認為,展望下半年走勢,在國家有關促進消費的細則持續落地見效的激勵下,市場消費信心將明顯恢復,購置稅減半政策的效果還會持續顯現,乘用車市場回暖勢頭也會進一步加大;在基建拉動、貨車車貸延期還本付息等利好因素影響下,貨車市場也有望探底回升;新能源汽車則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綜合對全年汽車市場判斷,中汽協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700萬輛,同比增長3%左右。其中:乘用車銷量預計2300萬輛,同比增長約7%,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50萬輛,同比增長56%以上。

7月22日,比亞迪汽車展臺的工作人員講解新能源汽車工作原理(張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