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妮

湖州市中心環城河
近期,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舉辦“青年新城 近悅遠來”東部新城推介活動,宣布將打造一座以青年為主體的未來之城、活力之城。
建青年人才新城是湖州引才政策的一個縮影。2022年以來,湖州市強化政策宣傳招才、創新舉措引才、優化服務環境留才,據統計,截至6月30日,已開展各類人才招聘活動562場,招引大學生5.37萬。
根據《2022年湖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過去5年,湖州市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第30位、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新引進大學生及各類人才超過39.3萬名。
地處長三角腹地,既受到上海、杭州、蘇州等大城市虹吸效應影響,又有嘉興、寧波、溫州等省內兄弟強市競逐,湖州的招智引才之路如何突圍?
“畢業前投了多份簡歷,湖州這家企業專業對口、薪資待遇高,而且湖州整體就業環境友好,我就準備留下了。”近日,剛從湖南工學院畢業的龔星午入職湖州久立永興特種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近年來,湖州接連打出招智引才重拳:“湖九條”——每年招引10萬名大學生;“湖十條”——核心技術攻關最高獎1000萬元;“人才新政4.0版”——“南太湖精英計劃”,讓各方感受到了湖州的決心和力度。
湖州市政府要求各區縣政府主要領導要把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放在招商引才工作上,各園區平臺主要負責人要把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招商引才工作上,對重大項目要親自洽談、親自推進。
《2022年湖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湖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需要創新,“我們將以首位意識落實首位戰略,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城市,構建最優機制,打造最優生態,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圓夢湖城”。
2022年5月發布的《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高水平招商引才工作的若干意見》對人才引進工作作出明確規定:各區縣政府主要領導要把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放在招商引才工作上,各園區平臺主要負責人要把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招商引才工作上,對重大項目要親自洽談、親自推進。
湖州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今年以來,湖州將全國招引版圖劃分為5大片區,由市領導領銜,區縣、部門聯動推進。通過開展“千企萬崗”云聘會,根據各區縣產業特色,分設行業專場,進一步細化引才“顆粒度”。同時創新高校線下網絡直聘會,以“線下實體設展+線上視頻面試”招引大學生。
“對來湖州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我們給予實習、應聘、就業、創業、租房(生活)、購房、安家等系列政策扶持,資助各類人才在湖州更好地就業創業。”湖州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相關負責人說。在湖州市近期發布的助企紓困穩就業16條政策中,專門提及今年來湖州就業創業的青年大學生、青年博士,免除在湖州隔離費用,同時對今年到湖州工作的應屆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應聘補貼。
本地高校寥寥、周邊又有一線城市強磁場,湖州在人才招引中的憂慮也是國內多數三線城市的痛點。通過建設青年人才新城,以“宜學、宜游、宜戀、宜居、宜業”的城市定位吸引年輕人,成為湖州特色引才戰略的一部分。
“湖州是一個溫暖的城市。”這是湖州奈斯酒店總經理代前偉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2020年,代前偉從安徽來到湖州參加創業比賽,得到了50萬元的創業支持,這也成為他在湖州創業的第一筆資金。
初來乍到,對湖州不甚熟悉的代前偉去當地政務中心尋求創業咨詢。讓他意外的是,政務中心很快就幫他把各項手續辦理通過,僅用了兩個多月,他的酒店就開始運營。
“我能感受到當地對于創新創業非常支持,減少了我們的時間成本和創業門檻。”代前偉說,在吳興創業兩年以來,他已準備在這里安家落戶,成為新湖州人。
2022年,湖州市第九次黨代會指出,長三角一體化是湖州的最大機遇,今后五年要全力打造長三角新勢力城市。吳興聚焦東部新城核心區域,順勢喊出打造“新青年城市”的口號。
圍繞“新青年城市”功能定位,吳興區正在東部新城加速推進“一塘十山十漾”運動休閑公園建設,近期新簽約了中國好聲音原創音樂基地、礦坑酒店、新萬達廣場、進口商品展示中心等一批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高端商貿服務業項目。未來5年,新城計劃招引10萬名大學生,并在多方面出臺專項政策,不斷優化公共服務。
吳興區人社局6月21日發布的《關于吳興區政協四屆一次會議第56號提案的答復》指出:持續完善與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引才服務合作模式,深化校地人才引育合作關系。建設好吳興區大學生技能提升學習基地,引導服務青年人才在吳興購房落戶、就業消費,建設青年人才新城。
“下一步,吳興東部新城將瞄準青年和未來,圍繞運動、音樂、時尚、創新四大主題,努力構筑適宜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擦亮‘吳上樂居的青年新城品牌形象。”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吳興區人社局人才科科長李嵐表示,相比起周邊城市,湖州物價水平和房價更低,同時生態和文化環境較好,她希望能夠通過良好的服務和友好的城市氛圍吸引青年人才。
東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房國忠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湖州作為比較發達的地級市,在吸引人才的問題上不斷創新,許多做法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和參考。”他同時建議,“將引才的內涵不斷擴充,把湖州所需專業、湖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等內容有機融入引才機制,效果可能會更好。”
以產業吸引人才,湖州已開始了一系列部署。吳興區人社局副局長陸培紅透露,西塞科學谷、陽山時尚谷、太湖實驗室等科創主平臺正在加速落地,近年來湖州還著重在高新區引進智能物流裝備產業,并在西南板塊發展生態旅游業和美妝業。“科技進步、產業發展和人才流入相輔相成,已逐步形成正循環。”陸培紅說。
在吉利汽車長興基地,每隔2分鐘就有一臺第4代吉利帝豪下線,目前該基地月產量已突破一萬輛。
3年前,湖州歷史上單筆最大投資項目——吉利新能源汽車落戶長興。以此為核心,該縣開始著力打造智能汽車產業萬畝千億大平臺,成立電池、電機等7個配套產業攻堅小組,同時根據相關供應商分布情況,制定招商留才路線圖,為吉利項目招兵買馬。
“這里有最好的投資環境與‘店小二。”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

5月25日,留學歸國人員陳真(右一)在湖州市“E 享未來”共富班車首發儀式活動現場給隨遷子女學校學生們上“草編技藝課”( 徐昱 / 攝)
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審批程序,長興吉利項目簽約170天后就開工建設,一般需要兩年才能下線的變速器工廠,長興只用了16個月。
產業發展是引才的關鍵。目前,湖州已形成了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綠色家居、休閑旅游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金屬新材、高端裝備、現代紡織4個500億產業集群,擁有上市企業45家。湖州新引進人才主要分布在數字產業、高端裝備、新材料、生命健康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家居、現代紡織兩大傳統產業。
除了真金白銀的政策,建設高能級人才平臺、拓展人才干事創業空間,同樣是湖州打造聚才“強磁場”的有力之舉。
38歲的李華是杭州淳安人,擁有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學位。2017年,湖州在德國柏林招才引智,“項目場地、人才公寓免3年租金,還有200萬元項目經費支持”,“南太湖精英計劃”項目大力度的扶持資金和周全的服務配套,吸引李華來到湖州創業。
不遠萬里回歸,李華內心有個夢想——研發生產國產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歷經3年多的專注與堅持,李華團隊2021年終于成功研發ECMO。
李華說,僅住房這件事,從申請人才公寓到購房,湖州人才部門就為他服務了多次。如今,李華已在湖州安家,兩個孩子都在湖州上學。除了創業過程中感受到的細致服務,平時他可以免費乘坐公交和在公共車位免費停車,這些生活中的福利也讓他感受深刻。
為打造長三角最有溫度的“低成本”創業城市,湖州推出了一撥福利吸引人才:在湖州免費乘坐公交車、免費游玩國有景區、免費開辦企業,并享受優惠的人才安居房。
為了更好服務青年人才,湖州開發了云上人才“綜合體”,整合99項業務,推動政策申領、公寓申請等人才事項全部實現“掌上辦”;打造“人才項目全鏈通”,實現人才“引進、跟蹤、評價、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
近期,湖州舉辦了“南太湖人才周”活動,依托“人才數字大腦”,為來到湖州的青年精準匹配、智能推送有關政策,提供住房補貼、安家補貼等專屬服務。“讓年輕人感受到尊重,有用武之地、有體面的生活、有歸屬感,就能吸引并留住人才。”房國忠說。